01.09 龍門鶴湖圍修復工程年底完工


龍門鶴湖圍修復工程年底完工

正在進行修復工程的惠州新“國保”鶴湖圍。龍門縣博物館供圖

去年底,國務院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市羅浮山沖虛古觀和龍門鶴湖圍2處文保單位成功入選。近日,記者獲悉,貴為新“國保”的龍門鶴湖圍,目前正在“閉關”修復,工程計劃於今年底前完工。為保持鶴湖圍的完整性,工程將重建此前坍塌的最高建築望樓。完工後的鶴湖圍,將成為當地重要的旅遊景點。

龍門鶴湖圍位於南崑山腳下的永漢鎮鶴湖村。據鶴湖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縣松源滿田村遷至龍門永漢蓮塘開基,懸壺濟世,執醫為業,先在下蓮塘村建王屋,繼建鶴湖圍村,於清朝同治二年(1863)竣工。據相關數據顯示,該古村落總面闊79米,總進深77米,佔地面積約6166平方米,共有108間通廊房,其結構為三堂、四橫、一外圍、四碉樓、一望樓(後圍中間的中心樓)、一斗門。堂橫屋單層,外圍高二層,碉樓高三層,望樓原高五層,現殘存牆體。堂屋兩側分隔出明間、次間、梢間和盡間。中軸線宗祠為三堂屋,禾坪南側有一口古井,斗門前有古石橋通圍內,四周築以高矮不一的圍牆。

龍門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鶴湖圍是惠州市唯一的一座前有大面積池塘連結兩側壕溝,三面環水,圍後山地的城堡式客家圍樓,為研究客家人的生活居住習俗提供寶貴的實物資料。

經廣東省文物局批准,2017年4月,龍門縣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啟動鶴湖圍修復工程。截至目前,屋頂的雕花已基本完工,部分通廊房也已修好,接下來將重點修復剩下的通廊房。按照初步工期計劃,工程將於2020年底前完工。

值得注意的是,鶴湖圍正後方,曾有一座望樓,名為“中宮樓”,該樓原來高三層,用於家族內部開會。抗日戰爭後期,日軍路過鶴湖圍,一把火燒掉了中宮樓,再加上年久失修,現只剩下一層,現場仍可看到當年被火燻黑的牆壁。目前,樓內也已搭起了腳手架準備進行修復工程。

據悉,目前龍門縣有關單位已制定好鶴湖圍保護規劃,待修復工程完成後,將面向市場招標,屆時將由企業提供保護開發方案。“經專家和有關部門會診後投入規劃。”龍門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主要考量企業如何打造鶴湖圍,對於鶴湖圍的改造是否會影響文物的保護等。”

“儘管我們還沒公開招標,但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找上門表明合作意願了。”該負責人透露,龍門縣準備將鶴湖圍與南崑山等旅遊景點“串珠成鏈”,打造連片旅遊效應。“以後遊客來南崑山旅遊,既可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也可以在鶴湖圍領略客家文化。”

◎延伸

鶴湖圍處處

彰顯客家人智慧

據鶴湖圍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縣松源滿田村遷到龍門縣永漢下蓮塘。洪仁公執醫為業,先在下蓮塘建新王屋村,繼建鶴湖圍,於清同治二年(即1863年)竣工。

鶴湖圍處處彰顯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禦敵多種功能,通風和採光良好,而且冬暖夏涼。它的結構體現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團結友愛傳統,幾百人在同一屋簷下朝夕相處還能和睦共居,體現了客家人淳樸善良的秉性。

鶴湖圍是南粵大地寶貴的文化遺產,為專家學者研究客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價值標本。為了保護這個珍貴的文化遺產,2001年它被錄入《南粵客家圍》,2009年入選第二批廣東省古村落,2010年被列入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入選為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2017年,鶴湖圍入選國家住建部等七部局聯合公佈的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2019年10月16日,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侯縣軍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