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評論」周鴻禕的“免裁券”特等獎刺痛職場的不安和焦慮感

文 | 敬一山

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又以不走尋常路的方式“搶了頭條”。1月8日,其發朋友圈稱,今年360公司年會的特等獎為免“裁”券一張,該券視同免“死”金牌,可抵消一次裁員,該券有效期為一年,僅限本人使用,不可在暗網交易。

消息一出圈,網絡罵聲一片。360公司的回應說,目前沒有裁員,也沒有裁員計劃,周鴻禕的這條是幽默,實際上是為了鼓勵創新、大膽試錯。周鴻禕自己也拼命找補,說這是編的自黑段子,純屬開玩笑。可這些回應顯然也換不回什麼好感,倒不是大家不相信這是幽默,誰都知道企業真想裁員才不會被一張免裁券捆住手腳。大家真正不爽的是,這個玩笑太low了,而且還帶著一絲嘲諷意味。

熟悉相聲小品這些幽默創作的都知道,要使作品不讓人反感的一條不成文規則,就是不要輕易去拿弱者做笑點。過去一些晚會的節目喜歡拿弱勢群體的身體缺陷做文章,長期為輿論所詬病。把歡笑建立在弱勢群體的傷口上,是極不道德的行為。這個邏輯在免裁券的幽默上,同樣適用。

企業在員工面前無疑是強勢方,在互聯網企業裁員潮暗流湧動的大背景下,企業如果把不裁員工當做特等獎,不是暴露一種赤裸裸的傲慢麼?周鴻禕說這只是他編的,可他編這個玩笑,是想表達什麼呢?企業不裁員是對員工的恩賜,還是諷刺其他企業裁員太隨便?指向不明而又刺痛員工的不安和焦慮,這樣的幽默被吐槽絲毫不冤。

裁員話題對老闆周鴻禕來說,是個可以隨意開的玩笑,對於更多的普通員工來說,卻不太容易笑得起來。企業若真是經營困難、業務調整,不是不能裁員,但裁員過程尊重法律和員工權益,按照遊戲規則來玩,應該是最起碼的要求。可是免裁券給人的感覺,裁不裁員似乎是老闆或者企業的興之所至,是看運氣的一件事。這不是上綱上線,而是一種很自然的聯想。在最近發生的一些裁員事件中,一些大企業表現的都不夠體面。這是360這個“小幽默”能引發“大關注”的輿論背景。

裁員本來是企業內部的事情,但最近卻頻頻成為公共事件。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相較於企業,員工的博弈能力太弱。員工面對裁員時,往往缺乏足夠的維權能力。於是員工在網絡“抱團”,就成為一種樸素的自救行為。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一些能匿名評價僱主的網絡平臺很受歡迎,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員工去匿名吐槽的積極性相當高。一些企業奇葩的規定和裁員,也多是從這些平臺擴散。

網絡上對知名企業家言行、大企業做派的高度敏感,其實也就是一種特殊的抱團取暖。大家寄望於通過輿論監督,倒逼企業家大佬和大企業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對員工權益多一些尊重。對於這些沒太大現實殺傷力的輿論“挑剔”,企業家或企業不妨多一些寬容和反躬自省,這對於勞工關係的整體融洽更有幫助。

像周鴻禕這般開了個並不高明的玩笑之後,還要怪罪大家太敏感的,就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只會造成員工和企業之間的惡性輿論互動。作為知名企業家,多一些自嘲而不是嘲笑別人,才是真正懂得幽默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