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辣評」高速收費意外頻發,政策推行切忌倉促

「辣評」高速收費意外頻發,政策推行切忌倉促

資料圖 圖/網絡

原文首發於501期《法治週末》06版

在ETC全面推行的基礎上,2020年1月1日0時,高速公路聯網收費新系統正式運行,從既有收費模式統一切換為分段式計費模式,同時新費率生效。不過,就當司機們以為開始進入過收費站的“嗖嗖時代”時,意想不到的事情卻出現了:全國多地陸續出現ETC識別系統不穩定,導致多個高速收費站出現擁堵、收費偏差較大的現象。

以山東省高速公路為例,其路政管理工作人員回應:“在山東地區確實有計費顯示0元或上萬元的情況。”並稱,因系統故障而導致計費偏差的現象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他們暫未接到上級部門關於該現象的解決辦法通知。而從一些貨車司機發布的票據和視頻來看,有貨車下高速時收費顯示數萬元甚至十幾萬元。

本來是為了提高通行效率的新系統,卻造成了全國多地同步的交通堵塞,這個結果顯然是無法令人滿意的。無論是從不良後果還是潛在風險上看,系統出現bug,遠比一線的收費員犯個錯誤要嚴重得多。就這次高速公路新收費系統的bug來看,由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規模性,具體造成了多少損失,恐怕難以統計。

要知道,除了要一一解決多收費的退款問題,對其他被堵的司機來說,他們的運輸時間已經被耽誤,造成了相應的損失,甚至在連鎖效應下,與其所運送貨物相關的企業,也會受到一定的間接影響,這些都是難以計算的社會成本。換句話說,新系統的bug有相當一部分最終還是由司機、企業等無辜的社會主體買單。

這些無法挽回的損失告誡我們,一項新系統的應用,前期必須要有大量、細密、認真的準備工作,要經過反覆測試和檢驗,才能正式上馬。不誇張地說,要像測試飛機、高鐵安全性能一樣測試收費新系統。從高速公路聯網收費新系統的現有結果看,這個工作顯然沒有做到位。

我們都知道,地鐵、高鐵、飛機在正式使用前,都要空跑一段時間,取得相應的安全數據後,才能正式投入運營。具體到這次收費系統的上線,它並不涉及實體的設施安全,而僅僅是一種聯網計算模式而已。說直白一點,它的測試工作是可以進行線上模擬的,不需要用實實在在的高速上跑著的車輛做“活體實驗”。

我們不知道,在新系統上線前,是否有嚴謹的測試與評估,但是現在既然已經頻繁出現了漏洞,就要有相關部門、有具體的人對此負責。所以,除了修復系統bug外,還要積極查明故障原因,追根溯源釐清責任;並舉一反三,總結出經驗教訓、投入到後續的工作中。只有問責到位了,才算是完整地修復bug。

一項新政策的推行,一定要有未雨綢繆的工作態度。從各地報道的新系統bug來看,交通管理部門除了對這些可能出現的收費問題缺乏預判外,也沒有相應的應急預案。比如,山東高速路政管理工作人員坦言:“目前系統還在調試中,仍舊會出現一些問題,整個過渡期會持續多久時間,我們也不清楚。”

甚至在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只開放一條人工通道,ETC通道全部關閉”,導致排隊長達1公里的現象。這其實還暴露了一些地方收費站的處事思路:不是以車主的權益為先,而是以收費部門的利益為先。退一步講,當bug來自於收費部門時,憑什麼讓車主來承擔這個時間和精力上的成本?

或許,可以有的應急思路是,先儘可能地打開通道、增派人工收費力量;或者讓車輛先行、完成運輸工作,事後再計費收費,而不是犧牲車主的時間來完成“必須收費”的任務。寧願讓司機們排隊等著,也不願自己出力花錢,這並不符合公平的處事原則,也不是積極的服務態度。

當然,還是要意識到,推行新系統,初衷是好的,是為了提高通行效率、促進收費更加公平合理。萬不能因為出現了bug,就因噎廢食,否定掉升級換代的意義。只是,除了要反思工作推進的技術性不足,還要多多反思主觀認識上的不足,真正拿出服務者的態度,讓高速通行更美好。

《法治週末》音頻專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