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讓執行難不再是“老大難”(國家治理的基層實踐)


讓執行難不再是“老大難”(國家治理的基層實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近年來,人民法院全力攻堅,基本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執行難問題,基本形成中國特色執行制度、機制和模式,促進了法治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的制度優勢。目前,全國法院系統正乘勝追擊、乘勢而上,不斷加大執行力度,努力向“切實解決執行難”邁進。

  建立網絡查控機制,躲貓貓、玩失蹤等“老賴”做法不靈了

  “咚咚咚,咚咚咚!”

  2019年11月23日早晨,一陣急促的敲門聲讓吳某心驚膽戰。打開房門,3名法院執行幹警站在門前,吳某頓時明白了。

  “我們是雲南鎮康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幹警,請你穿好衣服,跟我們到法院處理耿某與你的合同糾紛一案。”執行幹警上前說。

  “我和耿某商量好了,年底再支付……”吳某辯解道。

  原來,耿某跟隨吳某做工程,但工程結束後,吳某卻拖欠了耿某16400元的工資。耿某向法院起訴,在法院的調解下,吳某承諾2019年10月前就支付。誰知,此後吳某就玩起了失蹤,電話也關機了。

  針對吳某的失信行為,法官立即將其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出境和乘坐飛機、高鐵。同時,與公安聯動,查找吳某的下落。

  2019年11月23日一大早,執行幹警接到消息,吳某出現在某賓館。執行幹警迅速前往將其控制。執行幹警責令吳某履行法律義務,否則將處以15天的拘留。迫於壓力,吳某聯繫朋友湊齊了執行款,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信息化查物找人,讓這起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件得到有效解決。

  法院判決執行難曾是困擾司法的老大難問題。而執行難又主要難在查物找人。過去,法官查找財產、凍結賬戶,需要跑一家家的銀行,登門臨櫃。往往是剛查到一筆賬款,還沒來得及凍結,被執行人便通過網上銀行轉走了。躲貓貓、玩失蹤、跑路,成為一段時間“老賴”躲避債務的慣用辦法。

  為解決這一難題,2014年,最高法建立“總對總”網絡查控系統,陸續與公安部、交通部、民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16家單位和39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建設信息共享機制。通過這一系統可以依法查詢被執行人在全國範圍內的不動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16類25項信息,全面覆蓋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和信息,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線下執行模式,有效破解執行效率低、覆蓋財產範圍窄、查控人力成本高等難題。

  失信受罰誠信有獎,讓誠信成為市場經濟“硬通貨”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執行難的根源在社會信用體系的薄弱。2016年以來,最高法與國家發改委等60家單位和機構合作,對失信被執行人擔任公職、出行、購房、投資、招投標等進行限制,聯合構建信用懲戒網絡,形成多部門、多行業、多手段共同發力的信用懲戒體系。近40%失信被執行人在信用懲戒壓力下自動履行義務。

  “真是沒想到啊,案子才調解沒幾天,對方就履行完畢,把800萬元打到了我行賬戶裡,這才是真正的案結事了啊!”近日,工商銀行寧波鎮海支行的訴訟代理人張某興奮地給寧波市鎮海區法院法官打來電話。

  原來,工商銀行寧波鎮海支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將鎮海某建設公司訴至寧波市鎮海區法院,經法官主持,雙方自願達成調解。調解協議中約定,建設公司應在15日內,向工商銀行寧波鎮海支行支付800萬元。調解協議生效後的第六天,建設公司便主動履行了義務。

  類似的案例在鎮海還有很多。讓失信者寸步難行的同時,應該讓守信者暢行無阻。鎮海區法院探索對已經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出具“自動履行證明書”,並將無被執行案件的當事人納入“誠信履行名單庫”,實行動態調整,建立了正向激勵機制。

  “法院聯合其他單位,對誠實守信的當事人給予一系列激勵舉措。比如,依法減免案件受理費、提供訴訟服務便利、降低訴訟保全成本、開通行政審批綠色通道、納入招投標項目評審、給予財政性資金扶持、納入企業評定和納稅信用評價、納入相關信用平臺、給予授信融資支持。”鎮海區法院主要負責人張軍斌說,針對“誠信履行名單庫”成員,鎮海農商銀行專門推出“誠信履行貸”產品,目前已對上述某建設公司貸款1800萬元。

  “應該通過制度建設,讓誠信成為市場經濟中的‘硬通貨’,成為和黃金一樣珍貴的東西。”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肖建國說。失信受罰、誠信有獎,社會信用體系的全鏈條會更加完整。

  推動立法形成長效機制,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解決

  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宣佈,經過3年來的全力攻堅,“基本解決執行難”這一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

  2019年7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關於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意見》,就加強執行難綜合治理、深化執行聯動機制建設、加強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等作出部署。

  在基本解決執行難的基礎上,人民法院又開始向切實解決執行難邁進。最高法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介紹,在“基本解決執行難”階段性目標實現後,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要突出重點,聚力精準施策。比如,強化善意執行理念,秉持善意執行理念,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專門制定善意執行方面的文件;推進強制執行立法,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吸收近年執行信息化、執行規範化、執行改革和執行聯動方面的成熟經驗,起草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

  2019年12月4日,《中國法院的互聯網司法》白皮書在浙江烏鎮發佈。白皮書顯示,自2017年1月1日全國法院實行網絡拍賣起,財產處置成交率、溢價率成倍增長,流拍率、降價率、拍賣成本明顯下降,拍賣環節違紀違法“零投訴”。

  “對查控財產進行網絡司法拍賣,可以提高執行財產處置效率、透明度和公信力。”最高法執行局局長孟祥介紹,最高法正與主要互聯網平臺合作,通過網絡大數據詢價方式對涉案財產進行估價,並大力推進網絡司法拍賣。

  編後

  向切實解決執行難邁進

  不僅要作出公正的判決,還要讓判決得到切實的執行,這是司法為民的內在要求和生動體現。為了解決困擾司法的執行難問題,為了打通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里”,人民法院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3年時間,基本解決了執行難,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執行制度、機制和模式。為了鞏固成果,人民法院又著眼建立長效機制,向切實解決執行難邁進。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必將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必將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越性充分彰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