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國演義》的蜀國後期哪幾個能入選五虎上將?

五金員工陳可為


蜀漢五虎將,關張趙馬黃,個個都是衝鋒陷陣、單挑廝殺的好手,每個人都能夠進入超級猛將的行列。

那麼無疑,個人的武藝將在評選五虎上將的位置佔有很大的比例。有了出色的武藝,才能被任用,上陣打仗,多立功勞,論功晉升。

那麼在蜀漢陣營中,除了關張趙馬黃以外,其他戰將的武力值從高到低依次排序又是怎樣的呢?咱們來分析一下。

一、李嚴

李嚴其實是個非常優秀的戰將,武藝高強,還有一定的領兵才能。綿竹一戰,當時還為劉璋效力的李嚴率三千兵馬阻截劉備,雙方對陣,劉備軍中老將黃忠出馬,“與李嚴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諸葛亮鳴金收兵後,黃忠很不滿意,認為自已若繼續打下去,可以擒住李嚴,而諸葛亮卻說,“吾已見李嚴武藝,不可力取”。


以此看來,李嚴的武藝可是相當不錯的。所以說,如果蜀漢後期要再排五虎上將的話,李嚴肯定是最有資格入選的。

但李嚴這個人似乎並不受待見。劉備生前在各個戰場上都從來沒有使用過他,連東征孫吳最需用人之際都沒有帶上他。白帝城託孤,劉備為了川蜀的穩定,又利用了李嚴一把。李嚴的才能始終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魏延

無論武藝還是軍事才能,魏延都是當之無愧的後五虎上將的入選者,這是毫無疑問的。


若論單挑廝殺的武藝,魏延肯定不如蜀漢前五虎,但絕不會輸給其他任何人,包括李嚴。陽平關一戰,能與龐德硬扛,還抽冷子幹了曹操一箭,這是曹操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就差幾公分到咽喉了。在諸葛亮北進中原的歷次戰役中,諸葛亮為對抗曹魏猛將張郃,主要就是倚重魏延。

魏延是比較純粹的軍人,腦袋瓜子主要使在軍事上,但他是個政治白痴,政治頭腦極其幼稚,輕率地踏入了政鬥漩渦,最終導致了自己的覆滅。

三、姜維

做為蜀漢後期真正的帥才,姜維入選後五虎的行列毫無爭議。


自魏延死後,論武藝,姜維就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猛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其他戰將能與之爭鋒。姜維初次亮相就展示了自己不凡的實力,天水關擊退常山趙子龍,被趙雲誇讚,一戰成名。但姜維有個特點:發揮極不穩定,遇強不弱,遇弱不強,失誤頻頻。贏得精彩紛呈,輸得莫名其妙。

姜維不但武藝高強,他領兵打仗的水平也是一流,更重要的是,姜維很有政治頭腦,而且品行端正,忠心耿耿。從古至今,像姜維這樣的人才都非常難得,擁有姜維,是蜀漢的幸運。

四、王平

和魏延一樣,王平是蜀漢陣營中壯年派的代表人物,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王平這個人沒有什麼文化,但精通軍事地理,用兵老辣沉穩,氣勢雄強。而王平的武藝也非常不錯,街亭之戰,為救被困的馬謖,王平與張郃對戰,“戰有數十餘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能和張郃大戰數十回合,“力窮”而敗,王平的武藝足以拿得出手,完全可以進入後五虎的行列。

在蜀漢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嚴峻形勢下,是王平這幫壯年派撐起了蜀漢的江山,使國家在風雨中穩如泰山。

五、關平

其實在蜀漢後期,關平已經犧牲了,他不應該被列入。但把他提出來,是對蜀漢年輕一輩的致敬。


在蜀漢年輕一代中,毋庸置疑,關平是最優秀的,最有出息的,最有可能撐起蜀漢江山的樑柱式人物。自少年時代就隨關羽四處徵殺,身經百戰。關平的武藝相當不錯,能磕曹魏猛將龐德三十合不落下風,而且在歷次戰鬥中常有斬獲,非常難得。關平完全有實力進入後五虎的行列。

關平有父親關羽的潛力,但他卻沒有關羽身上那些驕狂自大、目中無人的壞毛病,這是最難得之處。不幸的是,關平過早的犧牲,導致蜀漢的未來折卻了一根擎天之柱。

六、馬岱

如果關平不能入選,咱們就必須另外再找一位戰將來代替他。我認為馬岱是最有資格入選的。


可能有些朋友對馬岱這個人有些疏忽了,因為馬岱這個人太有些不顯山不露水,扔到眾將中,毫不起眼,猶如長刀入鞘,鋒芒盡收。但馬岱這個人厲害就厲害在這個地方,能讓你毫無防備之心的敵人才是最可怕的。魏延的戰鬥生涯兩次都是栽在馬岱手上。再看看馬岱的其他幾次戰鬥:一個回合打敗鍾繇; 一個回合殺死忙牙長;一個回合活捉孟獲; 一個回合刀劈陳造;包括後來偷襲魏延也是一刀斃命。

象馬岱這樣乾脆利索的快刀手難道不可怕嗎?能一刀解決的事情決不用兩刀,弱勢的情況下立即施放暗箭,使絆馬索。這樣的心機和手段完全可以列入後五虎的人選。

也有很多朋友認為像關興、張苞這些後起之秀也應該列入,老將廖化也應該有競爭機會。但我認為,關興不是減配版的關羽,張苞也並非小一號的張飛,他們的實力根本無法與父輩相提並論。和東吳兩個水貨“萬夫不當”還打了個不可開交,這些所謂的萬夫不當,在老一輩五虎面前,都是“戰不三合”的事情。


饞嘴肥貓鏟史官


蜀漢的五虎上將家喻戶曉,為蜀漢立下蓋世功勞。可惜隨著關羽殞命江東,張飛遇刺而亡,黃忠馬革裹屍,馬超不久亡故。最後一員大將在張飛被殺後七年後病故,就這樣五虎上將走過了他們的光輝歲月,沒有英雄的時代,這時間是寂寞的,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又一批英雄開始馳騁疆場,蜀漢後期如果要數大將的也不過是這幾位,也可以暫叫他們蜀漢後期的五虎上將。

第一位,姜維。

  和魏延對諸葛亮有所不滿外,姜維這位降將卻處處表現了對諸葛亮的忠誠。姜維文武雙全,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有人說姜維心有斗大不虛語也。

  第二位,廖化。

  常言道: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行。當世名將凋零,廖化就顯得極為重要。字元儉,曾為關羽主簿,關羽敗亡後歸入孫吳,用詐死之計迴歸蜀漢,劉備授任為宜都郡太守。劉備去世後,為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郡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蜀漢滅亡後,徙往洛陽,在中途病逝。廖化以果敢剛直著稱,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

  第三位,王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籍貫益州。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鎮守漢中,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所擊退。諸葛亮死後,魏延不服氣。楊儀和大將王平設計,派王平前去征伐。王平便對魏延的部隊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卻領兵造反。魏延的部隊一聽主將造反,紛紛逃散。魏延便被王平所殺。可見王平的功勞非常人所比。

  第四位,鄧芝

  早年就曾被預言,認為其能位至大將。後被劉備任為郫令,升遷為廣漢太守。因任官清廉、嚴謹,有治績,被徵入朝為尚書。劉備逝世後,奉命出使吳國,成功修復兩國關係,並深為孫權所欣賞。建興六年,諸葛亮屯兵漢中,準備北伐,以鄧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命其與趙雲佯攻郿城,吸引曹真主力。建興十二年,遷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不久督領江州。孫權在此期間多次聯絡鄧芝,贈賜豐厚。延熙六年,遷車騎將軍,後授假節。平定涪陵叛亂。

第五名,句扶

句扶應該是蜀漢人氣極低的一位大將了吧。很多人對他都不太瞭解,甚至從未聽說過他的名字,其實這個句扶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人品還不壞,使一把開山斧,在我國曆史上似乎有個慣例,使斧的都挺能打,句扶也不例外,而且官位也做得挺大,是蜀漢的左將軍,在當時人們都把他和王平相提並論。





小時大彬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一定的出入,五虎將的選擇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這個問題裡面我們不能單以《三國演義》來作為標準。首先看第一屆五虎將的選擇標準,張飛關羽是久隨先主,有從龍之功;趙雲,長坂坡單騎救主,也是天大的功勞;馬超,替劉備拿下了成都;黃忠,拿下了漢中,斬殺了夏侯淵。這些赫赫戰功,是其他將領比不上的,所以他們成了五虎。

蜀漢後期,戰役雖然不少,但是並沒有取得過戰略性的勝利,也沒有拿下一個關鍵的地盤,所以評選五虎的標準就要降低一些了,只能選擇那些一般軍事行動中有些亮點的將領了。

第一人,魏延。就他本人軍事能力來講,甚至可以競選第一屆五虎將,只是功勞上沒有那幾位耀眼。但劉備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材,漢中戰役之後,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鎮遠將軍,幾乎獲得了和關羽一樣的地位。事實證明劉備是個識貨的,魏延鎮守漢中,固若金湯,他制定的防禦策略持續了幾十年。後面方案被修改沒多久,漢中就丟失了。所以,論資歷,論功勞,論能力魏延應該都是第二屆五虎之首。

第二人,王平。他是戰役時歸附劉備的,當時劉備很高興,認為得到王平,漢中就是囊中之物了。事實再次證明劉備又對了,王平在北伐時期表現一直很不錯,統領無當飛軍,屢立戰功,被當做主力預備隊使用。鎮守漢中時期,又獨立打退了曹爽的十萬大軍進攻,累封安漢侯。

第三人,吳懿。從軍事上來講,吳懿並沒有單獨立下過大功勞,但是這人的地位很尊崇。諸葛亮死後受命為漢中都督,出鎮蜀漢軍事重鎮漢中郡,並遷任車騎將軍,領雍州刺史,進封濟陽侯。整個蜀漢能被授予節符的人很少,吳懿就是其中之一。論輩分,他是也後主的舅舅,並且吳氏是蜀中大族,給與他一定的榮譽也是對整個吳氏家族的認可。

第四人,姜維。能力是沒的說,帶兵九伐中原,勝多敗少,蜀中危機時刻巧渡陰平橋擺了諸葛緒一道,並且劍閣抵擋鍾會數十萬大軍,甚至還差點復國。之所以排名靠後,是因為資歷不足,他是諸葛亮一次北伐時期歸附的,沒有過追隨劉備的經歷,所以幾遍他很強悍,但是也只能排第四。

第五人,廖化。有句老話“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說明了蜀漢後期無人可用的無奈,但是又從側面說明廖化是一可以勉強當做一方大將來使用的。廖化是個老資格,跟魏延差不多。雖然沒有顯眼的功勞,但是有一點蜀漢陣營的將領都比不過他:他經歷了赤壁之後蜀漢所有的大戰役。這就是一本活歷史,襄樊,夷陵,諸葛北伐,姜維北伐,他幾乎都參加了。哪怕是再平庸的一個人,經歷了這麼多戰役,還能完整的活下來,憑他的經驗也能入選軍事家了,所以他拿一個五虎名額不過分。

當然,以上是我個人簡介,如變更選拔標準馬岱,李嚴,鄧芝等人也是可以入選的。


百勝刀王胡逸之


蜀國後期名將只有姜維,張翼,張嶷,黃崇(黃權之子)其他的很難找到了


張先生5199


1.魏延:魏延是劉備一手提拔的大將,曾經鎮守漢中,獨擋曹魏。在劉備死後,多次隨諸葛亮進行北伐,在北伐期間,曾經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可見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可惜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權,被馬岱所殺。



2.王平:王平是蜀漢後期的大將,在街亭之戰的時候,王平屢次勸馬謖認為他的軍事部署是錯誤的,可是馬謖不聽,果然在街亭大敗而歸。後來王平鎮守漢中,擊退了曹爽的十餘萬魏軍。公元248年,王平去世。

3.姜維:姜維在諸葛亮死後,繼承遺志率領蜀軍九伐中原,其戰果為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但是還是沒有挽回蜀國滅亡的命運,姜維攢動鍾會謀反,沒有成功,自己也死於亂軍之中。



4.霍弋:霍弋為霍峻之子,主要保護蜀國南部的安全,曾率軍平定南方的叛亂。在鍾會伐蜀的時候,霍弋曾上書要求帶兵保護成都。但是劉禪拒絕了他的請求。


5.羅憲:羅憲在蜀漢後期為巴東太守,蜀漢滅亡之時,吳國想趁機入侵,羅憲堅守永安城,擊退了吳軍名將陸抗的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