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此人守城天衣無縫,是鎮守街亭的最合適人選,最後卻被大材小用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來到成都沒有多久的杜甫,專門前去拜訪了偶像諸葛亮所留存的遺蹟,並且留下了千古名篇《蜀相》,寫在最後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成千古名句,讓人們在恍惚之間看到了諸葛亮當年,數次北伐全部失敗的悲寂與落寞。

此人守城天衣無縫,是鎮守街亭的最合適人選,最後卻被大材小用

諸葛亮一生之中有過五次北伐,最為人們所嘆惋的莫過於第一次與第五次,第五次是因為諸葛亮陽壽已盡,在蜀漢已經佔據優勢,令曹魏軍隊只能堅守不出的情況下,不得已而撤軍,這是非人力可以挽回的,而第一次則是因為馬謖失去了街亭,導致本來聲勢浩大的北伐行動結束得虎頭蛇尾。

此人守城天衣無縫,是鎮守街亭的最合適人選,最後卻被大材小用

後來人們在討論首次北伐失敗的時候,往往將失敗的因素歸結於馬謖,認為若不是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作戰指示,且不聽下屬的勸告,那麼街亭就不會失去,這樣一來諸葛亮的大軍到來時,就不會因為失去據點而只能在無奈下撤退,而以當時的形勢來看,諸葛北伐勝利的概率還是非常大的。

此人守城天衣無縫,是鎮守街亭的最合適人選,最後卻被大材小用

畢竟此時曹魏方面國主年幼,沒有太多的統治經驗,將領在軍隊中也還沒有足夠的威信,尤其是曹魏纂漢以後,百姓們對於漢室王朝依然有所依戀,對於曹魏政權其實沒有那麼的信服,所以諸葛亮一宣佈北伐,曹魏的很多地方太守直接投降,整體形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

此人守城天衣無縫,是鎮守街亭的最合適人選,最後卻被大材小用

然而這大好局面,就因為馬謖失去了街亭而葬送,所以人們往往將北伐失敗的最大因素歸結在馬謖身上,但其實馬謖畢竟這是一個執行者,作為北伐最高負責人的諸葛亮顯然要負最大的責任,作為領導用人不明,將不合適的人放到了不合適的崗位上,由此而導致的失敗顯然得由領導來承擔。

此人守城天衣無縫,是鎮守街亭的最合適人選,最後卻被大材小用

不過諸葛亮在這件事上固然犯有“識人不明,用人不當”的錯誤,誰能夠取代馬謖去鎮守街亭也確實是一個問題。諸葛亮之所以任用馬謖去守街亭,一方面是因為馬謖在南征過程中發揮了正確的見解,並且有著軍事方面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想要鍛鍊年輕人,同時也是因為諸葛亮手下沒有太多將領可用,尤其是年輕的將領。

跟隨劉備打天下的那一批將領,到這個時候基本去世了,哪怕是沒有去世也已經變得衰老,諸葛亮想要提拔鍛鍊年輕人的心思自然就極其強烈,所以守城天衣無縫的此人自始至終就從未進入他的視野之中,此人自然就是魏延。

此人守城天衣無縫,是鎮守街亭的最合適人選,最後卻被大材小用

魏延從219年開始擔任漢中太守,讓這個曹操也垂涎不已的戰略要地守得滴水不漏,在上任之初對劉備說“若是曹操傾國之力前來,那我會抵擋住他,若是大將率十萬大軍前來,那我滅掉他”,並且這個話還得到了劉備以及蜀漢滿朝文武的讚賞,可見其可信度還是很高的,也可見魏延的守城能力確實很強。

然而諸葛亮為了鍛鍊年輕人,而將鎮守街亭的重任交給了馬謖,而馬謖正是劉備頻繁叮囑過的“言過其實,不可重任”的人,卻把軍民們一致認為應該擔任先鋒鎮守街亭的魏延當作疑軍策應馬謖,可謂是真正的大材小用,結果馬謖失去街亭,原本局面大好的北伐就此宣告失敗,後來雖然一再進行卻也已經是迴天乏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