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三大報:年內68家公司股權被司法拍賣

12月30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國證券報》指出,本次證券法修訂,系統總結了多年來我國證券市場改革發展、監管執法、風險防控的實踐經驗,在深入分析證券市場運行規律和發展階段性特點的基礎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改革完善。《上海證券報》評論稱,此次證券法修訂,對證券市場的發行、交易、監管、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行政執法等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作出了系統性完善。《證券時報》評論稱,可以預期,這部突出了市場化、法治化理念的法律,將穩妥解決長期困擾中國證券市場的法治制度性障礙,掀開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篇章。相信隨著新證券法的順利實施,這部證券市場的基本法必將在推進市場改革、維護市場秩序、強化市場功能、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更大的積極的作用。

退市大年彰顯生態優化,系統性改革亟需趁熱打鐵。2019年有18家上市公司退市,創歷史新高,多元化退出渠道不斷拓寬。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退市制度日臻完善,市場各方對退市在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質量、優化資源配置方面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逐漸形成共識。(中國證券報)

換錨LPR,存量房貸利率短期內料不變。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佈公告稱,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平穩轉換。專家表示,驅動存量“換錨”能夠更快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短期內存量房貸利率維持不變。未來,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將出現小幅下行走勢,下降幅度或小於1年期LPR。(中國證券報)

年內68家公司股權被司法拍賣。今年以來,一些上市公司股東深陷質押、債務等危機而導致所持公司股權被司法拍賣。截至2019年12月27日,共有68家上市公司發佈涉及“股權被司法拍賣”的公告,其中有數家公司因股權被司法拍賣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中國證券報)

多家銀行觸發維護股價機制,銀行板塊也不乏牛股。從今年銀行股表現來看,整體走勢不佳。今年以來一共有11家銀行因股價走勢低迷觸發維護股價機制,但銀行股中也不乏牛股,寧波銀行、平安銀行等今年股價表現不錯,累計漲幅超過7成。(中國證券報)

全球化浪潮衝擊,車企巨頭抱團搶灘。汽車圈內近日不斷傳來巨頭“牽手”的消息。先是PSA與FCA官宣合併,隨後不到半個月,國內自主品牌頭部企業廣汽與上汽也宣佈進行合作。分析人士指出,如今車企之間的合作,是汽車市場全球化浪潮的體現。(中國證券報)

銀行“靠檔計息”定存產品被叫停。臨近年末,商業銀行攬儲大戰再度開啟。為規範一些非理性的存款“衝時點”行為,監管部門近期有所行動。記者昨日從滬浙多家銀行的相關人士處證實,監管部門近期要求銀行暫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產品餘額和新增客戶。(上海證券報)

安信信託董家渡項目逾期,上百億元兌付問題待解。

在上市公司強生控股12月28日發佈一則公告後,安信信託旗下產品——“上海董家渡金融城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被再次拉回到公眾視野中,更多細節也浮出水面。今年以來,安信信託頻繁出現產品違約和延期兌付。安信信託方面稱,目前已成立清收工作領導小組,正在通過各個渠道對該產品兌付情況進行洽談解決。(上海證券報)

2019年基金排名決戰最後8小時:冠軍幾無懸念 前十爭奪激烈。今年堪稱公募基金業績爆發年。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29日,在近3000只主動偏股基金中,年內總回報超過30%的基金高達1659只,佔比超過56%;年內總回報超過50%的基金有618只,佔比超兩成;更有31只基金年內總回報超過80%。在業績居前的基金中,廣發基金劉格菘管理的3只基金位居前三,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基金以120.86%的年內總回報領跑。(上海證券報)

核心子公司沒錢發工資,債務重組方自身難保,*ST鵬起無“鵬”再起。12月3日,已在面值以下掙扎了14個交易日的*ST鵬起突然發力漲停,並在此後連續漲停而“逃出生天”。分析其中原因,“接盤者”萬方投資的現身無疑是核心推動因素。後來,*ST鵬起又計劃增加對子公司擔保,也令市場對公司運營重生預期。據上證報記者調查發現,上述利好實為“浮雲”。在業內人士看來,此前*ST鵬起股價一路下跌,最終跌破面值,說明其內在價值已不為市場所認同。最新的這波股價上漲,應為資金炒作而非公司經營狀況改觀所致,一旦資金離場,*ST鵬起或將重回面值退市之路。建議投資者遠離這類公司,否則很容易遭受巨大損失。(上海證券報)

機構調研“透底”多家公司表示訂單充足。隨著2019年尾聲將近,機構調研開始把脈上市公司四季度及全年訂單和業績情況。統計顯示,12月23日至12月27日這周,滬深A股共有75家上市公司披露機構調研紀要,相比前一週的90家略有減少。機構調研過程中,多家上市公司透露公司訂單或業績正逐季回暖。(證券時報)

2019年ETF成立數量與規模雙雙創紀錄。2019年成為中國ETF問世15年來成立數量最多、募集規模最高的一年:共成立90只非貨幣基金,募集金額合計1754.37億元。Wind數據顯示,2019年已成立90只ETF,比2018年增加52只;目前尚有10只ETF正在募集,明年1月結束募集。(證券時報)

公募青睞“持有期”權益基金,四季度申報37只。截至12月27日,四季度以來已經有華夏、南方、鵬揚基金等17家基金公司申報了37只持有期類型的權益類基金(排除公募FOF或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從全年數據看,先後有25家基金公司申報了55只持有期權益類基金。(證券時報)

(謝玥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