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再次出現次級貸款遭拋售的情況,美國的次貸危機又來了嗎?

天閱財經觀察


今年美國經濟已經出現多次危機信號,但是都被一些傳統漂亮數據掩蓋了。

今年是經濟週期的大年,如果說08年是經濟危機的話,最好的的描述是此次危機的人預演。

今年,距離1929年經濟大蕭條,90週年紀念日。這本身就是一個預警。

1、美國隔夜利率飆升

衡量一個經濟體現金的寬鬆度,沒有比隔夜利率更好的指標了。

短期利率上升,才是真正的代表了缺錢。今年美國金融市場,隔夜利率多次突破了10%,而這些確實已經給人帶來了警惕。

利率是貨幣的使用價格,隔夜利率越高,證明市場現金餘額枯竭。

雖然美聯儲今年有了三次降息,但是並沒有實際緩和短期利率上升。最後不得不每月購買國債形式來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半年的操作,向市場注入了萬億美元。

但是,短期利率並沒有真正得到改善。

08年次貸危機,美國人通過量化寬鬆來解決了當時的困境。但是此舉卻為後面埋下了隱患,因為經濟不好如果靠貨幣印鈔解決,經濟學本身就失去了價值。

當貨幣政策透支完自己最後一點元氣,那麼經濟危機也就會讓人類無能為力的到來。

2、不確定性經濟指數

幾個經濟學教授,通過媒體報道的關鍵詞,製作了經濟不確定指數。

這是一種神奇的指數,他預測了歷史上的很多經濟事件和政治事件。這個指數有很大的先行性,比如911、海灣戰爭、歐債危機、美國次貸危機等等。也充分說明了世界是經濟的,政治是經濟的延伸。圖一是歷史上的不確定性指數,圖二是目前的指數。 這個數據之所以能預測經濟事件,充分說明了大家的言行在影響著未來。大數據的分析對事物發展起著重要角色,好比我們的中醫辯證,通過外在的表現就可以診斷失去平衡的問題,假之以湯劑、針灸來扭轉。 和大家科普一下這個數據分析模型,他根據媒體公佈的文字來取樣,把經濟、不確定性有關的字詞出現在文章為數據基礎。來估算經濟不確定指數,在過去的歷史中,一旦不確定性指數拉高就會出現相應的經濟問題。

目前指數已經運行在高位,並且是歷史的高位。作為全球經濟核心的美國,只能是遭受經濟的命運了。

3、靚麗的經濟數據,金玉其外

次貸危機爆發之前,時任美聯儲主席多次場合表態,美國經濟沒有問題!他列舉了諸多宏觀經濟數據,就業率高企、消費數據強勁,經濟一切欣欣向榮! 07年2月,匯豐銀行宣佈北美住房抵押貸款業務遭遇巨大虧損,減記108億美元相關資產!4月,美國第二大次貸公司新世紀金融申請破產保護,隨後數十家次貸公司關門大吉!8月,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佈旗下兩個對沖基金清盤破產。隨後諸多華爾街明星企業暴雷,花旗、美林證券、摩根大通、瑞銀無一倖免! 08年3月,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眼花繚亂的財經新聞,讓普通投資者嗅到一絲不安,恐慌情緒開始加劇。雖然官方一直在發佈穩定預期,但是美國金融從業者都知道,經濟危機已經來了!

以上都是歷史發生的事情,現在關注新聞基本如法炮製。

今年,美聯儲結束加息;並投放流動性,每週規模600億美元持續半年。 美聯儲主席發聲,美國經濟沒有問題,我們的失業率是60年低點,我們的經濟運行非常健康。但是,美國隔夜利率上升,注入流動性並沒有緩解。 按照美聯儲的說法,這是沒有問題的,起碼從傳統經濟學角度來看。但是,07年的時候,時任美聯儲主席也是這一套說辭,隨後開始了降息,隨後開始注入流動性,隨後爆發危機。但這一系列傳統操作,導致隔夜利率上漲,說明市場非常缺錢。



一切都是那麼相似,一切都是那麼簡單。

美國人制造的金融武器,總會把自己埋葬。

聖經上說,玩刀的死於刀。我們說,淹死的都是游泳高手。

目前美股還在新高中衝刺,或許大家覺得我在杞人憂天。

您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牛牛牛說財經


一個朋友說這是美國玩了一出龐氏騙局,咦,你還別說,這個說法有點意思,易論就不去解釋什麼是龐氏騙局了,只能說現如今美國的情況跟08年次貸危機的情況有比較大的差異。

對於2008年次貸危機的誕生,我們不得不提到兩個超級公司,也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主角,分貝時房利美及房地美,好傢伙,這兩個公司總資產加起來比其他國家的GDP都大。

造成次貸危機的原因並不少,其一是貸款來的太輕鬆了,其二是金融市場太自由了,泡沫太大,還有就是槓桿的問題,高利潤從來都伴隨著高風險,投資銀行在利潤面前可謂是迷失了自我,最後雷曼兄弟、新世紀、貝爾斯登相繼破產,罪魁禍首房利美、房地美也被美國政府接管。

這看起來說得很輕鬆,實際上非常複雜,否則也不至於導致如此大的危機了,次級貸款現目前也的確出現了被拋售的情況,但是區別很大,同樣的錯誤美國如果再犯第二次,那就是真的“二”了。

易論倒是認為美國最大的風險不是次級貸款,而是債務問題,注意,美國的政府、居民、企業債務率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位置,其中莫過於美國政府的債務,高達23萬億美元你或許覺得可以通過美聯儲印錢來解決,但美國的信用怕是得消失殆盡了。

所以,易論的看法是美國不會在發生次貸危機的情況,至少本次不會,反倒是現目前美國的整體債務問題不妥善處理的話,將會是下一個經濟衰退的風險點,明年下半年將會迎來美國企業債集中兌付的時間,金融機構手上滿滿的國債,看來美聯儲有的忙了,貨幣政策怕是得好生計劃一番才行,同時還有薪資待遇的問題,這恐怕才是美國現階段面臨的集中風險點……



易論招財圈


最近美國市場的CLO債券確實遭到了拋售,這和2007年次貸危機情況有相似的地方,再加上經濟週期的臨近,美國確實有再次出現次貸危機的可能性。不過現在的情況還沒有那麼嚴重,真正的債務危機距離還有一段時間。

一、CLO是什麼?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嚴重?


這張圖片是美國Clo債券被拋售的情況,這個下滑的曲線證明現在的情況有多危險,但是我們需要知道CLO到底是什麼,以及危險程度有多大?

假設說我借給了朋友一筆錢,手裡拿著50萬的借據,一年到期他會償還我60萬,屬於利息比較高的借款。但是我心裡擔心這筆錢到期之後,他不能償還給我,我採取了一種轉移風險的方式,就是把這個借據直接賣給了其他人,其他人幫我接納了這個風險,但同時也能夠收穫我的收益,這就是次級貸款的一個比較通俗的表達。

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就是這樣,當時的次級貸款打包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產生的高風險債券,並賣到市場上最終當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時候,引發了非常嚴重的衝擊。而這一次CLO債券的問題也同樣嚴重,如下圖所示,槓桿債券的比重在2018年就已經達到了2006年的水準,現在所有的發展都與2008年之前近似。
另一方面美國的整體債務GDP佔比也迅速上升,已經達到了08年經濟危機前的水準,如下圖所示。這就是說,當危機真的來臨,衝擊只會比2008年的情況更為嚴重。


二、為何CLO積累迅速?又為何遭到拋售?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各國都對槓桿的積累有了一個更加明確的認識,也因此進行了更為嚴格的監管,但是為什麼美國的債務積累的如此迅速呢?我們看到下圖,美國企業債的規模一直不斷的攀升。

這是因為在2017年以後,美國企業意外的“發明”了一種能夠持續抬高股市市值的方法,那就是回購。通過回購自己的股票,股票的價格能夠不斷升高,讓股東們非常滿意,這樣高管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薪資和獎金。最終回購讓企業現金流揹負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很多企業最終都開始走上了借貸的道路,利用發行債券換取現金來繼續回購自己的股票。

剛開始只是一些信用良好,現金流保持比較健康的企業開始借債,隨後由於金融市場的貪婪,更多的債券開始發行,這時信用評級相對較低的公司就進入到了金融機構的視野當中。借出貸款的門檻越來越低。下圖就是美國低門檻貸款攀升的速度,已經佔到了整體貸款的80%。
這些貸款風險非常的大,金融機構也清晰地知道這一點,於是就走上了2008年以前的老路,把這些債券打包出售,交給下一棒的接盤人,這就是CLO。

但是今年下半年開始,美國經濟的惡化形勢更加明顯了,所以債券的持有者迅速的將手中債券拋售,防止債務問題在自己的手中爆雷,這就是我們開始看到的CLO遭到拋售的情況。

三、債務問題的爆發在什麼時候?

雖然CLO問題看上去正在惡化,但是它的爆發也不是短期內就會遇到的事情。因為即使美國經濟下滑的比較嚴重,但是仍沒有出現08年之前那種非常嚴重的衰退前兆,所以債券的拋售還沒有非常嚴重。而且隨著近期美國經濟的好轉,拋售的情況也正得到緩解。

不過美國經濟並沒有擺脫這樣的陰影,Clo債券危機爆發的影響,仍然可能在1~2年的時間內出現。

首先,大量的企業債集中到期,是在2020年的下半年和2021年的上半年,這也是債券問題爆發的高危時期。

其次,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下行和經濟增長週期的結束,公司的經營狀況會出現問題,這可能導致更多的債券出現違約,從而引發債券危機爆發。圖為美國pmi數字接近衰退前水準。

綜上,美國企業債券的積累已經達到了相對比較危險的情況,而由於經濟的持續下行,CLO債券市場遭遇過拋售,可能帶來對經濟非常嚴重的衝擊風險。雖然目前債務問題爆發的概率並不高,但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下行和債務的積累,未來的衝擊很可能到來。


諮詢師天生


略有差別,有點類似。美國確實又面臨一次潛在的金融危機。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主要是房地產次貸引起的。簡單地說,就是那時候大量低收入美國人,不用首付,或者很低的首付,就可以買房子。買了房子之後,住起來是很舒服,但每個月還貸是很痛苦的,而且這種低首付房貸,利率還比較高,導致居民債務負擔太重。就是還不起房貸了。

那些金融機構,就把這些房貸打包成投資產品,然後再銷售出去,就是貸款資產的證券化一種模式。擔保債務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縮略寫是CDO。) 後來因為大量的低收入群體,還不起房貸,導致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

這一次美國次級債,不是房貸引起的,主要是企業槓桿貸款引起的。 最近遭到拋售的是擔保貸款憑證(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簡稱CLO)換湯不換藥,就是CDO的另一種包裝。差別在於,2008年次級抵押貸款為底層資產房地產抵押貸款;而現在的CLO以槓桿貸款為底層資產,大多是企業槓桿貸款。

也是將高風險的低評級貸款打包為具有吸引力和高評級的投資產品。儘管CLO交易協議中的大多數貸款是“垃圾”級別,但逾半數新債券是AAA評級。

根據英國央行的數據,2018年的槓桿貸款規模已接近2006年的美國次貸。 在CLO市場的機構買家中,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銀行是主力,其中最大買家之一Norinchukin (日本中央農林金庫)今年六月時持有CLO產品高達750億美元。

今年以來,因擔憂槓桿貸款市場風險,日本監管部門收緊了對這類高風險信用產品的投資,使得日本銀行下半年不斷減倉CLO。槓桿貸款ETF連續43周出現資金淨流出。

美國國內,因為監管不允許養老金等機構持有垃圾債,但這些機構持有很多BBB級債券,只能被迫甩賣。如此下來,美國債市或出現巨大拋售潮,形成流動性緊縮。

如果經濟狀況持續向好,那麼這些槓桿貸款問題較小,只要經濟波動過大,甚至進入衰退,那麼馬上就會引爆美國槓桿債務,也就是CLO,這樣會導致新一輪次貸危機。


波士財經


美國極有可能再次出現重大的經濟危機,甚至都有可能比上次“次級貸款危機”更大,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歷史的必然。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你看美國暴發次級貸款危機後,美國有進行有關改革嗎?並沒有,次貸危機前的各種問題到現在依舊存在著。

歷史為什麼總是會重演,許多歷史事件的出現,為什麼總是會驚人的相似呢?因為其中導致事件發生的邏輯沒有改變。

既然導致一個事件發生的邏輯沒有改變,那一旦到達同樣的臨界點,同樣的事情就會發生,這是歷史的必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是一樣的道理。

很多學者或投資人已經注意到美國會再次暴發經濟危機,並已經提出嚴厲的警告了,其中聲音最響亮、並多次發出警告的就是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

許多人聽了瑞·達利歐的警告後,有點害怕也很重視。為什麼?因為瑞·達利歐預測了2008年會暴發金融危機,最後大家都知道,他的預測很不幸成了事實。

另外還有其它學者也注意到美國股市兩個不好的風險信號:

1、興登堡凶兆:

興登堡凶兆(英文:Hindenburg Omen)是一種聲稱可預測美國股市出現股災的技術分析,由數學家米耶卡(Jim Miekka)於1995年發明。並以1937年墜毀的興登堡號飛船命名。

興登堡凶兆分析的數據依據:

他們分析納斯達克的股票,52周以來,創新高、創新低的股票,超過了納斯達克掛牌股票數量的2.8%,這是個不尋常的信號。

2、鐵達尼症候群:

鐵達尼症候群分析的是:

當股市整體表現良好時,卻出現了不和諧的個股。也就是說,現在大盤漲勢良好,卻出現在過多的個股跳水的現象,這也是個不好的現象。

鐵達尼症候群的數據依據:

分析納斯達克100指數的股票,52周創新低的股票數量大於52周創新高的股票數量。

數據表示有越來越多的個股漲不動,這就讓人疑惑,美國股票大盤上漲的勢頭是不是出現了假象了呢?

另外,更重要的事,華爾街那些貪婪的資本,他們的本性並沒有改變,之前美國暴發次級貸款危機就是他們搞出來的。

他們會不會再次捲土重來呢?

瑞·達利歐最近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秋季年會上表示:現在的全球經濟與1930年代的經濟,有兩個相似之處,就是貧富差距顯著,全球秩序重塑。

雖然美國股市現在還在上漲,長牛股的格局還沒出現明顯破口,但這會不會像上次次級貸款危機一樣,是危機前的狂歡呢?就像大戰前總是會有可怕的寂靜,要小心。

不管上面的警告或風險信號你信不信、在不在乎,都應該引起大家注意,提高警惕。

特別是有美元資產的投資者,更應該密切關注,提早做好準備,以防萬無一失。

歡迎你關注「頭條@財富總動員」,為你動員財富每一天。


財富總動員


美國2008年的次貸危機主要來自於房地產的過熱,以及金融市場的泡沫引起的。

而如今來看,美國的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和貸款佔比相對較少,主要還是集中在金融市場的一個趨勢。

這樣來看的話,再次出現2008年的次貸危機其實概率相對較低。

我們可以發現目前的美國其實更像是一個經濟衰退前的徵兆,但不是一個金融危機的前兆。

因為雖然美債長短利率出現了倒掛,但是類似於了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的居民槓桿其實還未進入一個歷史高位。

所以說,想要爆發再一次的金融危機,你得看在未來美國進入經濟衰退後美聯儲的救市維穩策略是否有效。

短期來看,美國的經濟衰退是大概率的事件了,美股的走熊也是必然的,但是又一次的金融危機會不會來呢?

我認為就目前的數據來看,概率較低!

因為美國人經歷過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風暴,因此這幾年裡偏向於金融投資,而不是房地產市場的依賴,其實能夠控制的風險概率還是較高的。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次貸危機是會來的。美國的債務越來越高,印的美元越來越多。這是幹什麼呢?這是想把危機轉架給世界各國,以達到自己謀利的目的。

可是,好牌不易玩三手。玩多了,各國也就不買賬了。因此,才出現了各國拋售美債的做法。

如果一個國家的信用出現危機,你想他會發展很好嗎?這些債務會讓這個國家難於應付。經濟進入不景氣時,就是爆雷也就在所難免了。所以,國家信用非常重要,不要把信用透支完了。當所有人不再信你時,就是你失敗的必經之路。也是老二的必然趨勢。


澎湃羊絨


美國次級債券,遭遇大規模減持,德銀破產更猛烈,讓數萬億次債曝光,確與2008年次貸危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最明顯的不同,當年僅限於華爾街,做多石油爆倉,實體經濟尚完好。如今是企業負債6.5萬億,拼命推高股價拿提成,農場主四成破產,美國總負債突破50萬億,突破GDP260%,比十年前嚴峻得多,美國其實病入膏肓。


辜進喜


美國現在金融市場上又出現了次貸方面的問題,這不得不讓人們引起相關的警覺。



10多年前正是美國的次貸危機的爆發,引發了整個世界的金融大危機,導致很多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重創,很多國家到現在都還沒有緩過勁來。而美國由於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並且加上美國的貨幣是世界硬通貨,所以它可以把危機轉嫁給別人。所以美國很快走出了危機,並且強勁發展了很多年。



不過也有很多有識之士認為,美國所謂的經濟復甦,只不過是玩了一個花招而已。它是採用槓桿和金融的手段,製造了一片虛假的假象,同時通過貨幣寬鬆的方法,讓整個世界都來承擔美國的損失,這樣美國的經濟似乎就復甦了。不過這樣的手段也只能夠玩弄一段時間,當整個世界都扛不住的時候,就有可能引爆危機。



所以美國如果再發生類似的危機一點也不稀奇,因為美國的經濟一直靠整個世界來扛著,如果整個世界扛不動的情況下,美國自然就會發生更大的危機。


銀河國際觀察


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的美國債券遭到了全球多國的嚴重拋售,究其緣由,主要在於經濟的不確定性,與美國內部自身問題無關,美國CLO出現了大幅下跌,可能是因為大家預感到經濟週期要來臨之故,由於西方經濟都有一個週期性,這段時間美國股市經歷了暴漲,但是由於世界經濟的聯通性下降,支持這種上漲的可能性很低,大部分都是由於美聯儲降息所致,所以很多人都預感到經濟危機將要來臨。

上一次美國次貸危機是因為房地產造成的,說白了就是借的錢還不上,有人從銀行借錢然後再去借給別人,最後因為這個鏈條太長,錢永遠還不上了,最後了變成了銀行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高槓杆,不過從目前來看,美國的高槓杆並不存在於單一的某一個行業,美國這個國家從來都是一個高負債率高槓杆的國家,因為美國的商業體系比較發達,所以說很多人都利用美國的商業體系來規避風險,從銀行裡借錢搞自己的事情。最後破產了不還給銀行,要知道現任美國總統搞房地產破產了5次,每次都賴著不還錢,而且居然還都成功了,這就是美國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所產生的事情。但是這次出現高槓杆,沒有集中在一個特殊的領域,這就說明某一個行業出現問題的時候不會造成全國性的危機。

上一次出現次貸危機,是因為這種高槓杆集中在了房地產領域,一旦一個事情出了解決不了,就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而當前最大的風險則是貿易衝突,美國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這種東西,沒有出現世界範圍內的意識形態鬥爭,那麼在短期內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很低。但是不可否認現在世界市場上存在著一定的泡沫,一些不發達國家的泡沫已經首先破裂,比如說印度這個國家最近就出現了嚴重的泡沫破裂,那些經濟基礎不強的國家會首先泡沫破裂,而美國可能是最後一波。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經警告,現在世界貿易局勢面臨很大風險,而美聯儲降息對世界經濟影響有限,所以在經過三次加息之後美聯儲不準備降息了,因為就是再降息也沒有用了,降息沒有用的話會造成美國市場巨大的恐慌,現任美國政府希望能夠維持一個好的經濟基本面,因為現在美國兩黨處於大選中,經濟形勢關乎共和黨的勝敗,所以在2021年之前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比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