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關羽敗走麥城之時,為何劉封見死不救?學者分析:明智之舉

關羽是一位很出名的將領,但最終戰敗逃往麥城,就此隕落。在這期間,關羽曾一度向劉封求救,劉封卻始終不出兵相救。而劉封是劉備的義子,那麼關羽也就是劉封的叔叔,這種堪稱“大義滅親”的行為,更是引起了許多人的指責和討論。有人認為,劉封道德不足,對自己的叔叔過於冷血;也有人認為,結合當時的具體實際來看,劉封不去營救才是正確的選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件事吧。

關羽敗走麥城之時,為何劉封見死不救?學者分析:明智之舉

第一,多次戰爭的勝利以及與劉備的關係讓關羽傲慢不已。權力不大,語氣不小。建安24年其攻打樊城和襄陽時,並未告知劉封,自負使然。然而這兩處本就易守難攻,在加上有曹操的重兵把守,更是塗添損傷。故而才向劉封求助。說是求助,語氣卻依舊不客氣,幾乎把自己當成了劉封的上級,讓劉封極度不爽。本來這就是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的事,碰到這樣命令式的語氣,那肯定更不願意出兵。況且貿然出兵,可能會引起劉備的不贊同,到時候反而弄得自己裡外不是人。

關羽敗走麥城之時,為何劉封見死不救?學者分析:明智之舉

第二,關羽攻打這兩座城時,是建安24年末,這時距離劉封佔領上庸不過半年。此時的上庸,不僅兵力不足,人心更是不足。不少士兵還是上庸原來的兵,僅僅半年,怎會心甘情願跟隨,殺害他們親人、毀壞他們故土的劉封呢。即便劉封援助關羽,只帶自己原來的部隊,可一但劉封離開,難保上庸的人不會起兵反抗。如果說到了那個時候,不要說樊城和襄陽攻不下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上庸也會丟,自己的兵還折損了不少,那可就真的是虧大了。這一“根基不穩”的說法,也是劉封拒絕關羽的理由之一。

關羽敗走麥城之時,為何劉封見死不救?學者分析:明智之舉

第三,關羽始終攻不下,很快時局逆轉,呂蒙佔領了荊州,隨即對關羽下手。關羽敵不過,只能往麥城逃,在逃亡途中,多次告知劉封,請求支援。當關羽還在麥城抵禦敵人時,有先見之明的劉封已經遇見了最終的結局。關羽兵力不足,人心惶惶,而呂蒙卻兵力正盛。出兵未必會贏,還可能會輸。況且上庸和麥城隔了300公里,馬不停蹄的趕到,關羽想必也已經敗了。所以,劉封依舊選擇了不出兵。關羽也在此次戰役中陣亡。

關羽敗走麥城之時,為何劉封見死不救?學者分析:明智之舉

劉備知道消息後大怒,將關羽陣亡的責任都歸咎於劉封和孟達,最終,劉封被殺,孟達歸降於魏。許多人說,劉封應該出兵,也有很多人說,劉封不該出兵,你怎麼看呢?歡迎一起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