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縫合「暴力傷醫」的傷口,我們需要做什麼?


縫合「暴力傷醫」的傷口,我們需要做什麼?


近年來,暴力傷醫事件頻頻見諸報道,最早關注暴力傷醫事件,是本科讀書期間發生的安醫大二附院殺醫案,如果不是發生在讀書高校附近,想必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案子慢慢就會遺忘,基本案情如下:

2012年11月6日,彩春鋒患腎結石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住院治療,準備接受碎石手術,因術前灌腸和皮試後身體不適,遂對醫護人員產生猜疑和報復心理。11月13日,彩春鋒持菜刀進入門診,將護士長戴光瓊殺害,並砍傷其他醫護人員4人。安徽省高院已對該案進行宣判,並認為一審判決事實認定清楚、量刑合適,駁回了彩春鋒的上訴請求,維持了原判。(中央廣播網《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命案續:兇手終審被判無期》記者梁明星)

而近日的暴力傷醫事件,同樣讓人扼腕嘆息,網上2分鐘的視頻不敢直視,朋友圈的醫學朋友、法律人都會表達自己的看法。

據民航總醫院官方微博12月25日凌晨通報,12月24日6時許,民航總醫院急診科楊文副主任醫師在正常診療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屬的惡性傷害,致頸部嚴重損傷。事發後,醫院第一時間組織全院力量進行搶救,同時,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迅速調集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和北京同仁醫院相關專家進行會診,全力救治。

楊文醫師終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於12月25日零時50分不幸去世。

評論一:

結合一系列的醫鬧、殺醫傷醫案件,不難發現,醫院裡很多鬧事的病人或家屬非但得不到相應的處罰,反而其訴求往往能夠得到滿足,竊以為是以下幾點緣由:

1.即便是病人或者其家屬再如何鬧,醫生出於醫者仁心,往往也不會放棄病人

2.除非極惡性事件,院方往往傾向於息事寧人,能鬧的一方惹不起,自然也會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3.醫院不存在針對醫生人身安全的安全保障措施,即便有也幾乎沒法發揮作用

4.對於醫鬧的人,難以形成有效的懲戒措施。(假如如果你醫鬧,達到一定程度,就禁止你在這家醫院繼續治療,誰還敢鬧...)

就是因為如此,醫鬧成本極低,獲益卻很高,醫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醫患之間的信任逐漸的崩塌,不再是相互配合,而是互相提防,這種最終的惡果最終只會有患者自己承擔。

評論二:

我個人認為這不是立法嚴懲所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只需要反思如下問題,就可以知道解決途徑在哪裡了?

第一,立法效果問題。窮兇極惡的人即使改了法律,嚴懲也對他無可奈何。現有立法評價惡性殺人事件真的無法做到罪責刑相適應嗎?

第二,安保問題。刀是如何帶進醫院的,管制可以隨意帶入高危職業場所嗎?

第三,部分醫患關係緊張的根源在哪裡?

一,人民眼中的醫生必須救死扶傷的職責理解,就是必須把人救活、把人醫好嗎?

二,是否存在部分醫生醫德的問題造成了醫患緊張關係?(當然,這點不針對本事件。)想清楚這些問題,答案就自然而然出來了。

誠如劉太剛教授在文章《只有弱智的民族才會縱容傷醫辱醫 | 人大教授曾致人大代表的信》中所言:傷醫辱醫致使良醫良護生產線幾近斷裂。由於學醫的成本非常之高,好的一線醫生轉行逃離的並不多,但由傷醫辱醫事件導致的越來越惡化的執業環境,會使許多原本有志於從醫的優秀青年視從醫為畏途,進而導致我國醫科大學的生源質量顯著下降。




縫合「暴力傷醫」的傷口,我們需要做什麼?


上述圖片不僅證實了這一點,而且每當季節性流感爆發的時候,各大醫院兒科兒童患者的人數暴增,而兒科的醫生的數量隨著各種緣故,逐漸減少。最後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受到傷害的是患者自身,這個道理不難理解。

對於這種悲劇,總想盡力保持克制冷靜,不做過多情緒化的評論,但是悲劇折射出的問題需要深刻反思。正如一般人的認知,悲劇背後是深刻的社會矛盾,而要填平矛盾溝壑需要搭建更多的橋樑。

首先,與上述看法不同,立法的宣示作用、效果需要正確的實施發揮出來。在今天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獲得表決通過,將於明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衛生健康領域內的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

針對“醫鬧”事件屢禁不止,該法作出明確規定: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

其實,針對醫患糾紛,需要通過界定不同的層級類型加以解決,而針對暴力傷害醫生的事件,刑法的退讓反而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讓行為人的行為得到合理的不法評價,讓醫生的個人法益得到最基本的維護,讓人性的尊嚴彰顯在每個人之間,這是刑法應盡而需盡的責任。

其次,尊重醫生的職業尊嚴是社會的責任。丁香園的一篇《傷醫悲劇發生後,他們是這麼做的,我們呢?》文章裡寫道:在發生暴力傷醫事件後,不同國家的做法。美國:醫院降半旗、第一時間主動發聲、多方合作;澳大利亞:對醫護人員實施暴力將最高面臨 14 年監禁。同樣不能忽略個體事件的推動力,在發生高以翔事件後,留心一點就會發現,在高校健身房外都安裝上了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在迪士尼的樂園指南上也顯著標識了AED位置,很多城市公共場所都增加了相應設備,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明,不要忽視極端個體事件的影響力,不斷的呼籲肯定能得到回應。

再次,提高每個公民的醫學素養。

醫學素養包括很多方面,不僅是對於基本醫學知識的瞭解,也需要對於醫生職業的理解,不可否認,醫生、法官、律師、會計等作為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的職業往往會有很多外行人看起來的壁壘高不可攀,對於對於醫療知識的瞭解,傳播,近年來類似丁香醫生公眾號比較成功。醫學素養中應該包括對於生命死亡的理性思考,在大部分的教育中,往往傳授的都是經世致用之學,謀生之道,而往往忽視對於生死之學的思考。

最後,傳遞社會平等尊重的理念同樣重要。關於醫藥的新聞大家並不陌生,鴻茅藥酒事件,醫生在飛機上吸尿救人事件,通過這些事件還有更多的事件,不難發現。在強者面前,我們往往會同情弱者,比如未成年人受到侵害時,但是當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如《少年的你》中在成年人眼中的「弱者」,後來又成為強者而欺負更弱的弱者,一個良好的社會標誌是如何對待弱者,而非強者,因此樹立正確平等的觀念同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