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如果你信佛,這7個佛教名詞,需要了解

學佛最好的入門方式,就是先去了解佛教的一些名詞解釋,如果不明白這些名詞的意思,學習佛經也會經常遇到障礙,如果你信佛,這7個佛教名詞,一定要知道。

  • 1、佛。

“佛”是學佛人第一個要了解的佛教名詞,很多人聽到“佛”這個字,很快就會聯想到《西遊記》當中的如來佛祖,或是寺廟裡的一些佛的塑像,其實“佛”是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也是佛教徒對所有修行圓滿之人的稱呼。

如果你信佛,這7個佛教名詞,需要了解

佛又名佛陀耶,簡稱為佛陀或是佛。義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我們可以把佛陀理解為是三覺具足的偉大聖人。

  • 2、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義為覺有情,即大覺的眾生。我們也可以把菩薩理解為,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聖人。

  • 3、三毒。

三毒在佛經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我們學佛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去除三毒,因為三毒是毒害我們身心的毒藥,所以應當遠離。三毒分別為:貪、嗔、痴。也可以理解為貪就是貪愛,嗔就是嗔怒,痴就是愚痴。

如果你信佛,這7個佛教名詞,需要了解

  • 4、三學。

三學又稱三無漏學,是幫助我們解毒的良藥,學習三學就可以去除貪嗔痴。這三學分別是:戒、定、慧。簡單理解戒就是持戒、“定”就是修學禪定,“慧”是通過禪定而生出般若智慧。持戒可以去貪,禪定可以離嗔,智慧可以去除愚痴。

  • 5、三界。

我們經常聽到佛經中提到“三界”一詞,《楞嚴經》最早記載,世為遷流之義;界,指方位。世界當中的“世”指時間。而“界”則指空間。所以“三界”就是三個不同的空間,分別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而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正在欲界當中。

如果你信佛,這7個佛教名詞,需要了解

  • 6、三法印。

三法印是佛告訴我們分別佛經真偽的標準,就好像世間的公文,憑藉印鑑可以確認公文的真假一樣,所以稱為三法印。三法印分別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我們想要了解一部佛經,或是某位高僧所說的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佛法,就可以通過三法印,看一看這部經或是某個人說的話,是否違背了三法印,如果違背就是外道,如果符合就是正法。

如果你信佛,這7個佛教名詞,需要了解

  • ​7、四大。

我們經常會聽到出家人說:“四大皆空。”四大分別指: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佛教認為,四大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四種基本元素,就好像我們中國文化當中的金、木、水、火、土一樣。簡單理解就是,我們整個宇宙都是由這四種基礎元素所構成的。

因為四大的無常的,四大是空的,所以四大會聚合、會分散,會生、住、異、滅,因此我們也就有了生、老、病、死,有了喜、怒、哀、樂等種種意識活動。

感恩閱讀與分享。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