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神池縣來說,人口僅10萬,隸屬於忻州市,為山西省人口較少的一個縣。神池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地跨東經111°—112°18′,北緯38°56′—39°24′之間。清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設立神池縣,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首先,神池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在地理位置上,神池縣位於晉西北黃土高原,踞管涔山北麓。地跨東經111度—112度18分 ,北緯38度56分—39度24分之間。南北長約53公里,東西約50公里。神池縣東北隔內長城與朔州市為鄰,東南和南部分別以管涔山脈的摩天嶺、高卯山、草垛山與寧武縣為界,西與五寨縣毗連,北與偏關縣的大部分和平魯縣的部分接壤。就神池縣的歷史來說,戰國初期,該地區為北方林胡、樓煩等地。趙武靈王開啟胡服騎射後,趙國國力得到明顯增強,從而擊敗林胡、樓煩,今山西省神池縣一帶成為趙國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忻州市神池縣一帶屬雁門郡。雁門郡,今山西舊代州寧武之北部、及朔平南部、大同東部北部皆為其境。西漢時期,該地區屬樓煩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神池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北魏時期,設立神武郡,領尖山、殊頹兩縣,該地區屬尖山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神池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該地區隸於鄯陽縣(也作善陽)。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今神池縣一帶屬河東道。河東道,轄境在黃河之東故名,故名,東距常山,西據河,南抵首陽、太行。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北宋時期,該地區屬遼國的疆域。遼重熙九年(1040年),該地區屬神武縣。金國到元朝時期,今神池縣一帶隸於寧武縣。公元1374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在該地區設立神池堡。就神池這一地名的歷史由來,據明朝《文昌祠記》:“寧武北距黃花嶺,皆祟嶺疊嶂,烏道虯盤。逾嶺而下,自巔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一浤,生於源,去無跡,旱不涸,雨不盈,魚藻不生.名曰神池。”此神池水,實為地下泉水,故冬夏不涸。清朝建立後,今神池縣一帶屬山西省太原府。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最後,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設立神池縣,隸屬於忻州直隸州。由此,就神池縣這一建制,始於清朝中期,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到了1928年,神池縣直屬於山西省。1958年12月,神池縣併入五寨縣。1961年4月,恢復神池縣這一建制。2001年,撤銷忻州地區,設立地級忻州市,神池縣屬山西省忻州市。截至2018年底,神池縣總面積達147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0萬人。對於總人口約為10萬人的神池縣,可以說是山西省人口較少的一個縣。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