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化解“融資貴”銀行尋求成本收益新平衡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明年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其中5家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於20%。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監管層不斷呼籲下,目前銀行機構已經進一步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企業融資成本是否還有繼續下降的空間?多位業內人士告訴告訴記者,若要銀行方面繼續讓利,銀行還需要更多利用金融科技降低業務成本,創新業務、產品種類,降低企業融資環節成本,同時還需要綜合社會力量,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

另外,在銀行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為保證業務的可持續性,銀行還需要保證負債端成本進一步降低。在負債端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資產和負債關係,是銀行需要解決的問題。

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要再降0.5個百分點

根據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披露的信息顯示,通過綜合施策,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3%,比全部貸款增速高近11個百分點,利率下降0.64個百分點。會議指出,明年要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

明年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的預期是否能實現?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告訴記者,隨著監管政策、貨幣政策的有效引導,銀行在現有基礎上降低0.5個百分點還是可行的;貨幣政策進一步疏通傳導機制,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將有利於普惠小微領域貸款利率的下行。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亦認為,降低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其一是通過進一步完善LPR的報價機制,以及貨幣政策的調控,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其二是要降低貸款全流程中的各項成本費用。

某國有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人士告訴記者,降低貸款全流程中的各項成本費用要把國有銀行和中小銀行分開看。“中小銀行的成本主要在調查環節;國有銀行由於盤子太大,中後臺審核流程複雜,在進行普惠金融業務時審核過程會產生大量成本。”

為了減少中後臺成本,上述國有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人士認為,主要是要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同時希望政府部門能向銀行開放更多數據,特別是企業納稅的數據。黃大智也告訴記者,在降低貸款全流程中的各項成本費用方面,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完善小微貸款的全流程管理,降低風險。

以工商銀行為例,12月17日,該行發佈了普惠金融服務2.0。2018年,工行推出了普惠金融服務1.0,發佈了“一平臺、三產品”。工行董事長陳四清透露,截至11月末,工行普惠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48%,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幅近39個百分點,小微貸款平均利率4.52%。

據瞭解,本次工行推出的普惠金融服務2.0是以“融資、融智、融商”為核心。

陳四清表示,下一步,工行將重點圍繞“一箇中心、雙輪驅動、三大產品線、四項突破”發展路徑,打造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第一銀行、小微客戶首選銀行,力爭保持普惠貸款年均增長30%以上,普惠貸款三年翻一番,形成具有工行特色的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模式。

其中,“一箇中心”,是以數字化轉型為中心,使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更加智能、高效、精準,進一步紓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雙輪驅動”,是通過線上線下協同,構建一站式、立體化、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網絡,持續擴大普惠服務廣度和深度;“三大產品線”,是做強經營快貸、網貸通與數字供應鏈等“三大產品線”,圍繞“數字普惠”,持續創新和完善普惠金融產品;“四項突破”,是持續升級改進綜合服務、生態場景、流程渠道、科技架構,實現從“單一貸款提供商”向“綜合服務提供商”、從“單一場景”向“共享生態”、從“產品中心”向“客戶中心”、從“電子銀行”向“智慧銀行”轉變,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方便、更加智慧的服務。

銀行佈局貸款全流程降低融資成本

另一國有銀行分行副行長告訴記者,不少企業在貸款到期前需先籌集資金歸還貸款,而小微企業流動資金有限,一般會選擇民間借款,這部分資金也會影響企業融資成本。

記者瞭解到,在民間貸款盛行的溫州,企業從民間獲得過橋貸款的費用極高,年化成本曾一度達到12%~20%,企業融資成本會隨之提升。一些民企即使未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做“過橋”,在對貸款“借新還舊”的過程中,也面臨很大的經營負擔。

某國有大行從事小微企業業務的人士向記者坦言,過去銀行對於給予小微企業甚至是規模更大些的民營企業中長期貸款是有所顧慮的,擔心企業的經營壽命是其中一個原因。

“一旦企業出現經營問題的苗頭,銀行在收回貸款後可以拒絕重新放款,但這就提升了企業的流動性風險,容易出現期限錯配。同時,銀行在放貸時,短期流動性貸款的審批會相對容易,所以過去更多會選擇給中小微企業發放流動性貸款。但該種模式與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存在一定不適應性,在貸款期限與企業生產週期上容易產生錯配。”該人士表示。

為緩解這部分流程給企業提升的融資成本,目前已經有銀行推出了“無還本續貸”產品。

談及對於這一業務的客戶的選擇標準,記者從某國有銀行地方分行處瞭解到,從該行的情況看,企業需要在該行的評級需要達到一定等級;企業經營未發生明顯下降的變化;續貸貸款發放時應在客戶評級和風險額度有效期之內;根據企業徵信報告,借款人及實際控制人(若為法人)近3年內無未結清不良信貸信息和未結清欠息信息,已結清信息中不得有不良信貸信息等。

某股份制銀行公司部人士向記者總結道,在整個貸款流程中,洽談和調查環節銀行不能要求存款或者開全額銀票,審批速度以15個工作日為好;在擔保環節,取消地方政府成立擔保公司收取擔保費的做法。

上述國有銀行分行副行長向記者補充道,銀行還需要取消隱性成本,如評估費、工本費、存款營銷費、轉賬費等,在業務辦理環節,此前有銀行在貸款時搭售其他金融產品的情況,目前監管也在從嚴整治。

“要進一步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貸款利率的提升,要求抓好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優化金融機構與企業的信息對接機制;同時健全地方增信體系,由政府出資建立融資擔保機構,推動貸款利率的下行。”武雯如是說。

同時,上述股份制銀行公司部人士建議:“地方央行應因地制宜地制訂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指導價,這樣各銀行有個參考意見,尤其是國有大銀行要帶頭執行;各縣人行要監測各縣商業銀行存款的80%投向本地企業,不允許以法人企業同業拆借的方式投向縣以外個人和企業,這樣當地的貸款利率自然會下降。”

黃大智指出,國常會提出“將政府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逐步降至1%以下”,融資擔保費率的下降也意味著企業貸款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未來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後,銀行如何保證負債端成本進一步降低?如何平衡資產和負債關係?

武雯告訴記者,進一步提升存款在負債結構中的佔比,重點抓牢“進得來”和“留得住”兩大關鍵點,實現結算資金在銀行的閉環流轉和循環承接;進一步強化銀行總行與經營機構、經營機構之間、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關係,提高集團母子公司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建立起“綜合化”的客戶深度經營模式,進而全面提升客戶黏性。

武雯還提到,要加大主動負債類產品、封閉式或開放式結構性存款產品的供應;靈活設置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期限,短中長期搭配,增加滿足客戶流動性需求;加快產品創新速度,探索分行發起設立、總行備案的產品創新模式。

黃大智認為,從銀行的負債端來看,當前銀行的負債成本較為剛性,需要綜合利用多種手段降低成本,如貨幣政策放鬆、流動性考核標準的緩解、存款成本的降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