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致敬!闊別72年,靖江籍烈士季福林“回家”了

尋親72年 ,五條嶺上淚漣漣

淚灑五條嶺,長歌祭英靈。

2019年12月15日上午7:30,烈士季福林的親人季網興、季祥雲、季飛雲、季承東、代益群、季彬、季鋒等從靖城 街道友仁村出發,於上午10點趕到了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

“福林伯伯,我們終於找到你了!今天,您的侄兒們、侄孫們來看您了!”站在陵園“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豐碑前,大家淚水漣漣,他們莊重地敬獻花圈,一次又一次地鞠躬行禮。

站在五條嶺前,大家整齊地擺放從靖江帶去的白酒、水果、點心等祭品,虔誠地訴說著這些年靖江的發展變化。

一場闊別72年的親人祭拜終於如願。

“72年了,我們季家一直在尋找福林伯伯的安息地,特別是大伯家的兒子季士勳哥哥通過很多渠道在打聽,沒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冬天,‘福林伯伯安息在五條嶺烈士陵園’的消息主動找到我們了。”季福林的侄兒季祥雲說,得知這個消息後,鐵索橋埭的季氏大家庭開了碰頭會,做了充足準備,定於12月15日將福林伯伯接回家。

無盡感恩 鹽靖兩地“信息”交換

致敬!闊別72年,靖江籍烈士季福林“回家”了

(烈士季福林的親屬繞著五條土嶺撒下從家鄉帶來的泥土、澆上家鄉的河水)

祭拜中,季福林的侄孫季承東與侄孫媳代益群一直保持著手機通話,手機那端是他們的父親季士勳。“爸爸 今年77歲了,有頭暈的毛病,坐不了長途車,但我們祭拜的每個細節,他都提前向我們細細叮囑。”季承東說。 季福林的親屬們繞著五條土嶺走了一圈又一圈,他們一邊輕喊著“福林伯伯”“福林爺爺”,一邊向墓地撒下從 靖江帶去的泥土、澆上靖江的河水。

“卞師傅,這些年多虧了你們悉心守護烈士陵園,謝謝你們。”祭拜儀式結束後,季福林的親人們向卞康全 深深致謝。卞康全翻開《鹽城文史資料第23輯——難忘五條嶺》第79頁,上面記載著:季福林,靖江人,華東野戰軍 第十一縱隊三十一旅九十一團九連排長。季福林的親人們拿出手機拍下這一頁。

致敬!闊別72年,靖江籍烈士季福林“回家”了

(卞康全(右一)向烈士季福林的親屬展示《難忘五條嶺》書籍中的烈士英名錄)

受季士勳委託,他們給鹽城方提供了季福林的相關信息,介紹“季福林學名季正球,出生于靖江縣龍旺鄉少堂村鐵索橋埭,父親季善修,母親韓氏,兄弟四人,季福林排行老二,老大季茂球、老三季寶球、老四季玉球。1940年以前,季福林跟隨其兄以賣書做掩護, 為黨的地下工作者傳遞信息,加入新四軍後,參與了‘北撤’。

魂歸故里 烈士英靈得告慰

72年的尋訪化作無盡的哀思

如今,季福林的父母、三名兄弟都已去世,但季家的後輩們始終保持對英雄 先人的敬仰和思念。離開五條嶺烈士陵園前,季祥雲、季飛雲等人捧起嶺上的泥土,小心翼翼地放入早已準備好的紅布袋,哽咽著說:“福林伯伯,我們帶您回家,實現爺爺、奶奶還有您的兄弟一生未了的心願,讓您與他們團圓.”臨別時,季 祥雲等人面向五條嶺再次鞠躬拜別。

回程途中,季祥雲、季飛雲等人捧著紅布袋,輕聲喚著“福林伯伯”,徑直駛往位於靖城街道的龍華公墓。

公墓門前,季士勳站立等候多時。他從堂弟手中鄭重地接過紅布袋,一瞬間眼眶溼潤。“福林叔啊,我們到家了。”季士勳領著大家,走到公墓內的季福林墓碑前,深深鞠躬。隨後,大家小心翼 翼地掀開墓碑蓋,將裝有五條嶺泥土的紅布袋放入墓穴,封蓋、敬獻鮮花、擺上貢品、靜默哀思、再次鞠躬……

致敬!闊別72年,靖江籍烈士季福林“回家”了

(親屬將裝有五條嶺泥土的紅布袋放入靖城龍華公墓季福林烈士的墓穴內)

寂靜的陵園,微弱的啜泣聲,是對英雄闊別72載終於魂歸故里的深沉敬意。

最後五條嶺烈士陵園守陵人卞康全:“希望有情懷的靖江人 提供更多信息” 在五條嶺烈士陵園,守陵人卞康全向記者反饋信息,目前,三位靖江籍烈士尋找到了親人。“我們通過‘今日頭條’向烈士家鄉發送彈窗信息後,你們靖江的行動是最快的,多虧了你們當地媒體。”卞康全說。自發動全城尋找烈士何剛、烈士季福 林、烈士陸巧林、烈士徐洪勳等英烈的後人後。很快烈士何剛、烈士季福林、烈士陸巧林的後人相繼找到。但是四位烈士中,徐洪勳的信息線索極少。在《靖江英烈》一書中,沒有關於烈士徐洪勳的記載。在《鹽城文史資料第23輯——難忘五條嶺》一書中也只有“徐洪勳,靖江人,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一旅九 十二團排長”的隻言片語。

得知有《靖江英烈》這本書籍,卞康全說,還有1000多名長眠在五條嶺烈士陵園的烈士無法確定姓名,沒準烈士們的家鄉在各自的英烈傳裡就有對這些烈士的記載。在《靖江英烈》一書中,還記載了靖江多名在鹽南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名單。

經卞康全初步認定,常金富、常漢生、侯翕根、何凱其等四位烈士的遺骸,可能安葬在五條嶺烈士陵園。後經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唐紅兵確認,其中常金富、常漢生、侯翕根等三位烈士基本可以確定安葬在五條嶺烈士陵園。“靖江人行動速度快,充分說明靖江是一座十分尊重英烈、極具紅色情懷的城市,希望靖江人可以提供更多 的信息,讓陵園內更多靖江籍烈士魂歸故里。”卞康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