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委員履職進行時丨周傳武:灑向人間都是愛

在泰山腳下,大汶口河畔的岱嶽區,提起市政協委員周傳武這個人,老百姓總是津津樂道,有人說他是赫赫有名的企業家,也有人說他是愛心慈善家,種種稱謂都流露出老百姓對他的尊重和認可。

周傳武出身農家,1979年高考落榜,1980年春天,便踏上了外地打工的艱辛路程。1992年春天,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他懷揣一顆創業的雄心和對家人的承諾,開始了自己涉足建築行業的創業打拼之路。

他從最苦最累的活做起,從最基礎最不起眼的工作幹起。那時期,工程款撥付往往都不那麼及時,拖欠工程款也是常有的事,因為手中缺少積累,每到年關,給農民工兄弟發工資,便成了他的一樁愁事。為了讓農民工兄弟高高興興回家過年,他總想方設法,四處籌錢,正是憑藉著寧願不給家裡一分錢,也得給跟著自己奮鬥一年的農民工兄弟發工資的執著信念和豪邁之情,贏得了農民工兄弟的信賴。

幾經波折,幾多努力,終於功成名就,有了自己的建築及房地產公司。如今,他的公司資產總額已過億元,年完成產值達2億元,為社會安排就業800餘人。

事業成功的他,並沒有忘記自己走過來的路,沒有忘記作為一名企業家和政協委員應有的社會責任,而是富而思源,以感恩的心態,熱心做起了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從救助弱勢困難群體,到為家鄉架橋修路,再到為母校捐資助學,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奉獻著自己的一片愛心,傳承著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成為人們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幾年前,看到村裡的路難走,路面坑坑窪窪,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怨聲載道,他主動找到村委要求修路,於是出資40萬元把村中道路整修一新,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難走的問題。

每次回家,在村口下車步行回家,路上看到老人時,他就主動迎上去握手慰問。在虛寒問暖和握手間,經常是不動聲色地把錢塞到老人手裡,濃濃鄉情和敬老之意讓老人倍感溫暖。

村子新建的養老院缺少配置,他主動購置了價值6萬元的空調電視及冰櫃等送去,改善了養老居住的條件。

委员履职进行时丨周传武:洒向人间都是爱

2011年為高新區北集坡鎮辦事處竇家村飲水困難,他捐資2萬元,用於解決村民飲水難的問題。

2012年為大汶口鎮政府捐資修建休閒娛樂文化廣場,他捐贈實物合計約28萬元。

2014年他捐資助建的前周村幼教樓,並在舉行奠基儀式上,代表全家捐贈了10萬元現金。

委员履职进行时丨周传武:洒向人间都是爱

2014年為北集坡辦事處南利家莊出資5萬元,用於修建村裡道路。

2014年秋他得知肥城一中即將參加高考的女孩王鑫身患白血病,家庭無力承擔鉅額醫藥費的情況後,立即前往肥城王鑫老家送去2萬元救助金,並鼓勵她堅定信念、戰勝病魔。

2015年是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在政協聯合有關部門組織開展的尋訪抗戰老兵活動中,他先後赴房村鎮、良莊鎮、化馬灣鄉走訪慰問了10位抗戰老兵。並自掏腰包為他們送去了慰問金和慰問品。此次尋訪的抗戰老兵,年齡最長的張任老人今年已93歲高齡,最小的喬旭安老人也有86歲了,至今仍保持著與他們的聯繫。

委员履职进行时丨周传武:洒向人间都是爱

2016年為助推美麗鄉村建設,主動與岱嶽區黃前鎮高家圈村結成扶貧對子,為這個貧困村修橋鋪路,建設村文化廣場,併為建設“古村鄉愁博物館”項目等累計投資500多萬元。

2017年他發起成立“泰山愛心公益促進會”。以泰安大汶口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的身份,呼籲從大汶口鎮走出去的企業家更多地承擔起社會的責任。

為了不讓更多的孩子因為貧困讀不起書,從2005 年開始,他每年堅持幫扶貧困大學生,至今已資助130餘人,累計捐助款項近30 萬,其中不少被捐助的孩子已完成學業,走向了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