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偉大,屬於中國

偉大,屬於中國

“偉大”的含義,是指崇高卓越、令人欽佩敬仰。按照這個含義衡量,這偉大,當屬於中國。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喊出的“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響徹雲霄,更響徹在世人心中。五千年風雨滄桑孕育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基因。這種基因熔鑄於民族的血脈之中,烙印於國民的心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這種基因不僅傳承依舊,更是光大無比。

一、無比勤勞勇敢的民族,這才叫偉大

中華民族是最為優秀的。她以勤勞勇敢著稱於世,使得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綿延不斷,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從未中斷的民族。早在西方工業革命以前,中國人創造的指南針、火藥、造紙、活字印刷四大發明聞名於世。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一百八十年的民族奮鬥歷程中,中國人民面對外敵入侵、內敵作亂、國運衰敗、民族危亡,不畏強暴、勇敢抗爭。為著人民解放、民族獨立、祖國新生,先後有2000餘萬共產黨員、革命軍人、仁人志士流血犧牲。特別是14年的抗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母送兒,妻送郎,齊心協力打東洋,書寫了“不屈不撓鬥敵頑”的英雄史詩。《紅燈記》中,三姓三代組合而成的特殊家庭同日本鬼子周旋、鬥爭,其事蹟是多麼可歌可泣!

新中國成立後,在西方世界幾十年的封鎖打壓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起初步完整的工業體系,先後設有7個機械工業部,並朝著建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起努力。勤勞勇敢的14億中國人長途跋涉、一步接一步跑出了令世界驚訝的“中國速度”,拼搏出令世界感嘆的“中國奇蹟”。

黨的十八大以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努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朝著既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一代接一代想、一屆接一屆幹、一年接一年辦、一事接一事成,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如今又走在強起來的大路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二、悠久厚重的中國文化,這才叫偉大

悠悠中華,上下五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滋養著歷代國民。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中華傳統文化,歷經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並立、宋明理學發展等歷史時期,積累了數不勝數的文化典籍,形成了豐富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浸潤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革命文化又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形成於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文化,與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實踐緊密相聯,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的集中體現。革命文化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又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彰顯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革命性、科學性。正是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取得革命鬥爭的勝利,培育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解放戰爭精神等為核心的革命文化。正是這種革命文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特別是共產黨人、革命軍人、仁人志士為著人民解放、民族獨立、祖國新生而浴血奮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現實支撐激勵著各族人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和發展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因素,建基於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革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廣泛、更持久的力量。正是在中華文化的滋養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三、世人稱頌的中國改革開放,這才叫偉大

以40多年前1978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改革開放把長期以來禁錮人們思想的頑固閘門“震開”了,把僵化封閉的沉睡頭腦“震醒”了,把我們黨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震活”了,由此開啟了一系列的變革。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這場偉大革命,使中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1978年,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81元,僅是當時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平均水平的1/3,是窮國中的“窮國”;到2018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6428元,根據世界銀行劃分標準,已邁進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228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

40多年前,中國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掙扎在溫飽邊緣,如今世界上仍然有許多國家沒有走出貧苦的泥沼,可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從缺衣少食逐步走向了衣食無憂,初步實現了富裕的夢想。恩格爾係數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是: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總額/消費支出總額×100%。就一般規律來講,恩格爾係數越低,生活水準越高;恩格爾係數越高,生活水準越低。中國的恩格爾係數已經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8年的28.4%,從“5”字頭到了“2”字頭。

中國人民衣食住行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吃的一定講營養,衣著越來越大膽,奶奶也把婚紗穿,住房裝修像賓館,三人兩個衛生間,一家幾臺大彩電,家中有了電影院,出門坐著車子轉,電話裝在兜裡邊,客人來了下飯店,退休大媽會操盤,男女徵婚網上見,大學畢業自己幹,健身花錢買流汗,走出國門看新鮮。百姓津津樂道的結婚“三大件”,是經濟發展的縮影。從上世紀70年代的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到上世紀80年代的彩電、冰箱、洗衣機,再到上世紀90年代的電話、電腦、空調,一直到如今的房子、車子、票子,“三大件”變化的背後折射出40多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位退休老同志還十分感慨地編了一首“了字歌”:“改革了,開放了,每月收入增加了;退休了,不忙了,工作生涯到站了;養老了,休閒了,待著也能掙錢了;自由了,隨便了,全憑自己心願了;天南了,地北了,大好河山玩美了;歐洲了,北美了,說走就走了;高鐵了,民航了,方便快捷了;電腦了,微信了,老人與時俱進了;消費了,用錢了,一部手機就行了;上網了,刷屏了,生活缺它不靈了;購物了,家裡了,不用超市上店了;旅行了,飯店了,花錢不再心痛了;來客了,就餐了,不在家裡了;不攀了,不比了,日子過得忒美了;山珍了,海味了,天天都在過年了;雜糧了,稀飯了,飲食講究清淡了;鞋帽了,服裝了,只求舒適漂亮了;跳舞了,健身了,追求長壽了。”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心聲。中國人民告別“票證時代”、走過“溫飽階段”、迎來“全面小康”。英國《經濟學家》週刊曾指出一個事實:中國用10年使人均實際收入增加一倍,而英國用了58年、美國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

今日中國,每1分鐘就有35217名旅客出行,每24小時就有1.8萬多戶企業誕生,高鐵半日千里能往返,快遞半小時能到貨。世界輿論普遍稱頌: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奇蹟,實現了中國的歷史性鉅變;“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激發了世界關於制度的豐富想象”。

四、世人驚歎的中國速度,這才叫偉大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358億人民幣增長到2018年的近92萬億元,增長252倍,穩居世界第二。我們用70年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300年的發展歷程,而且與第一的美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與第三、第四的日本、德國拉開的差距越來越大。

1950年,美國人均發電量相當於1000箇中國,人均鋼產量相當於200箇中國;如今,美國人均鋼產量9000萬噸,中國則有9億噸。1949年,中國GDP是印度的一半,鋼鐵、水泥、原油、化肥、棉紗、食糖、發電量、鐵路里程以及在校中學生、大學生等全部不及印度,印度的人均壽命也比中國人長5、6歲。70年過去了,印度2018年的GDP為2.69萬億美元,中國是其5倍多。印度的城市裡到處都有貧民窟,我國雖然擁有14億人口卻沒有貧民窟。印度要搞基建,徵用土地耗時費力,修一條簡單的公路都要幾年時間。5年前,印度決定要修高鐵,不選中國選日本,到2019年依然還是一張白紙。

一位漢語通的歐洲記者這樣說:“30天后再來中國,你才知道什麼叫變化;30個月後再來中國,你才知道自己國家沒變化;3年之後再來中國,你就找不著北了!“2019年11月,希臘總理在與習近平主席會談時說:“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獨一無二,堪稱人類社會的一個奇蹟。”同年11月5日,路透社載文說:“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引擎,它是近年來對經濟貢獻最大的國家,並拉動世界較小經濟體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8%,是美國的兩倍多。”

這段時間的“買買買”更是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先是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23%;接著是“雙11”各大電商平臺交易數據均創新高,成就“全世界最熱鬧的網上購物節”。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中國向世界展現巨大的消費能力。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雖有浪花乃至波濤,但經濟發展成色很足,“長期有基礎,短期有支撐”。2019年11月21日“創新經濟論壇”在北京雁棲湖畔舉行,參會的多國人士表示: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強動力之一,是令全球投資者“著迷”的熱土。

作者:李儉 中央宣傳部原政研所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李儉:偉大,屬於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