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掐死“北溪-2”,得罪默克爾,特朗普為何要對這條“歐洲命運線”痛下殺手?

最近特朗普又把“長臂管轄”玩出了格:美國總統特朗普12月20日簽署了《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包括對參與“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企業實施制裁。這惹惱了俄羅斯和德國。當天晚些時候,美國財政部作出了一份聲明,稱美國對“北溪2號”和“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的制裁立即生效,並要求建築公司停止施工,這又惹怒了土耳其。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耗資近100億歐元,總長約2400公里,跨越波羅的海直接連接德國與俄羅斯。該管道預計每年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目前建設進度已經超過90%,預計在2020年年中將首次投產通氣。特朗普為何要對這樣一條看起來對美國沒什麼威脅的天然氣管道痛下殺手?這得從“北溪-2”本身說起。


掐死“北溪-2”,得罪默克爾,特朗普為何要對這條“歐洲命運線”痛下殺手?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施工現場,圖片來自路透社。


“北溪-2”項目的前世今生


“北溪-2”天然氣管道是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通往德國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參與方包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德國Uniper和Wintwehall,法國Engie、奧地利OMV和殼牌公司。由於該管道同2012年建成投產的北溪管道平行,因此稱為“北溪-2”管道。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是“北溪二號”線股份公司的獨家持股者,負責實施這一耗資95億歐元的項目,並承擔一半的費用。


掐死“北溪-2”,得罪默克爾,特朗普為何要對這條“歐洲命運線”痛下殺手?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示意圖,圖片來自BBC。


專家劉乾指出,任何跨國天然氣長輸管道都不可能失去其政治屬性。大型天然氣管道一旦建成,就綁定了供應國、消費國和過境國,地緣政治和外交關係將直接與天然氣供應相互影響,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將不再有明顯的分界線。而正是這種強烈的政治屬性使得該項目飽受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於大洋彼岸的美國。


為使歐洲國家放棄“北溪-2”,美國先對德國下手,威脅揮動制裁大棒,隨後美國副總統彭斯又在北約70週年紀念活動期間的一次演講中發出警告,稱如果德國繼續參與“北溪-2”管道建設,可能會使德國在經濟上成為俄羅斯的人質。而這次特朗普的制裁只不過是其中最新的一次阻止“北溪-2”項目實施的努力而已。


掐死“北溪-2”,得罪默克爾,特朗普為何要對這條“歐洲命運線”痛下殺手?

美國副總統彭斯,圖片來自中新社。


特朗普為何掐死“北溪-2”項目?


對於特朗普來說,阻止“北溪-2”項目有著其自身的邏輯——當然,僅僅是特朗普的邏輯。


首先是對俄鬥爭“大局”的考慮。


自從把俄羅斯確定為戰略競爭對手以後,特朗普團隊時時刻刻盤算如何將北極熊擊倒。從經濟角度來看,這頭肌肉發達且面目猙獰的巨獸其實有些像泥足巨人——經濟結構單一且不太合理,出口創匯的支柱就是軍火和能源。在軍火領域,美國已經成功打入印度市場,連P-8反潛偵察機這樣的大傢伙都擠了進去。在能源方面,中國那邊自然是不可能做什麼手腳,但是歐洲國家就不同了,於是特朗普毫不猶豫揮舞起制裁的大棒。


掐死“北溪-2”,得罪默克爾,特朗普為何要對這條“歐洲命運線”痛下殺手?

特朗普。


其次是給德國一些顏色看看。


在特朗普看來,德國實在可恨——搞歐洲獨立防務有它,與美國進行製造業競爭也有它,被特朗普薅羊毛叫得最兇的還是它。而“北溪-2”管道的建成運營將使德國成為歐洲最為重要的天然氣樞紐,從而掌握打開天然氣閥門的鑰匙。北溪兩期管道的總輸氣能力將達到每年1100億立方米,佔目前俄羅斯對歐洲供氣量的一半以上,這是德國力主堅持建設“北溪-2”管道,並將其定義為“純商業項目”的核心所在。然而,特朗普可不幹了,這意味著德國這個“刺兒頭”在歐洲的話語權上升,這還不算,德俄將因為這條管道的建成而成為關係密切的夥伴,這對特朗普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最後是為美國自己的經濟利益考慮。


隨著美國頁岩氣開採商業化的成功以及墨西哥灣沿岸出口設施的開通,美國開闢了一個新的財源——向歐洲出口天然氣。歐盟在2017年從美國進口了40多種液化天然氣,總規模達28億立方米。近年來,歐洲地區自身油田枯竭,核電站和煤電站退役,對燃料需求不斷增加,其年需求量達到5500億立方米。目前來說,俄羅斯仍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歐盟70%的天然氣依賴於進口,其中39%都來自於俄羅斯。“北溪-2”管道的開通意味著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增加,更意味著美國天然氣出口的減少。在這方面,特朗普和普京成了同行。郭德綱說過,同行之間是赤裸裸的仇恨,出於這種仇恨,特朗普毅然下了手——制裁相關企業。


美國此舉的影響與衝擊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曾強烈反對歐洲國家建設從蘇聯進口天然氣的管道,這就是經烏克蘭通往西歐的管道系統。半個多世紀過去,美國仍然反對建設從俄羅斯至歐洲的新管道。諷刺的是,美國的藉口之一是要保護半個多世紀以前它曾經反對建設的那條管道,而在“長臂管轄”的新精神指導下,這都是不是事兒。


然而,制裁的大棒揮舞起來容易,後果卻是沒那麼好消化的。


首先是美德,甚至是美歐關係將會因此受到較大沖擊。特朗普上臺後的“美國優先”政策使美國在貿易和防務等領域頻頻與歐盟發生摩擦,這次的制裁將使雙方的摩擦進一步升級,關係進一步惡化。


其次是美俄關係也將因此進一步“轉冷”。特朗普在俄羅斯所剩不多的經濟支柱上做文章,普京如果不進行反擊,後果可能是非常嚴重的——畢竟美俄在綜合國力上有很大差距。而這種反擊勢必使美俄關係進一步惡化。


特朗普制裁大棒揮舞過後可能會帶來一個他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俄德關係因此更加密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畢竟“北溪-2”項目對雙方來說實在太重要了,一場針對企業的制裁無法阻止工程的進程,只能逼得雙方更加緊密團結。


設想一下,如果因為制裁導致相關國家的反感和抵制,反而因此減少對美國的天然氣進口,特朗普又該如何?

(文中圖片GJ、網絡綜合)


撰稿 楊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