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讓武漢人愛上“運動處方”

國民體質監測年內預約已爆滿

武漢人愛上“運動處方”

讓武漢人愛上“運動處方”

武漢全民健身中心成為運動愛好者的樂園 長江日報記者李葳 攝

近日,一條關於“運動處方”的消息在朋友圈中廣泛傳播,位於武漢全民健身中心的武漢市國民體質監測服務中心自6月27日對社會大眾免費開放後,從最初兩個月的人氣寥寥到如今門庭若市,現在不得不每天限號預約。本年度的預約也已經爆滿,預約人數達到了2790人。

一篇報道

讓武漢人愛上“運動處方”

今年6月27日,武漢國民體質監測服務中心採用政校合一的新模式,由武漢市體育局委託武漢體育學院進行運營管理,利用武漢體育學院的人才資源和專業技術優勢,合力搭建新平臺,致力於武漢市民體質健康的免費監測服務工作。據該服務中心負責人、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學實介紹,整個服務中心共有智能型國民體質檢測儀、全自動血壓計、糖基化測試儀、骨密度測試儀、平衡測試儀、亞健康測試儀、體成分測試儀、脊柱測試儀和動脈硬化檢測儀等20種體質監測設備。

8月初,長江日報記者曾做過體驗式報道,當時體驗了體質監測的全部過程,並得到一份詳盡的指導科學健身的“運動處方”。報道見報後引起了市民的強烈關注,每天前往服務中心進行體檢的人數超過了服務中心的接待能力。“在瞭解了國民體質監測的功能後,市民體測的意願十分強烈,大家開始在朋友圈轉發,一傳十,十傳百,國民體質監測服務中心開始火了。從10月開始,工作人員連週末都沒有休息。採取每天50人的預約限制後,今年的預約期已經排到了12月31日”。

數據說話

讓受檢市民心服口服

12月15日上午9時,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服務中心剛剛開門不到半小時,大廳裡已經有十餘人在排隊領號,嚴國權、楊光芬夫婦成了當天最先開始體質監測的市民。嚴國權是一名在海南工作了33年的武漢人,他的哥哥半個月前幫他們夫婦預約了這次體質監測。在工作人員的帶領和指導下,嚴國權不到一小時就結束了全部體質監測項目,並得到一份紙質監測報告。監測報告讓嚴國權有些吃驚,“我長期健身,每年體檢也沒有什麼問題,雖然65歲了但好歹還有幾塊腹肌,自認為體質不錯,沒想到檢測出了腹部脂肪偏多、糖尿病預防的問題。”

不過,體質監測的結果和數據讓嚴國權心服口服,“數據擺在那裡,不得不信,這說明我運動方式還不夠科學。”讓老人最信服的是糖基化數據和動脈硬化測定數據:“我特別愛吃糖和甜食,這次檢測就有糖尿病的趨向,以後要控制糖的攝入。另外,我走路久了腿部發疼,今天才知道,原來是腿部血管堵塞了。”

在現場,來自武漢體育學院的運動人體科學博士馬春蓮、運動醫學教授楊翼兩位專家對嚴國權的監測報告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並對“運動處方”作了說明,嚴國權聽後非常滿意,他說:“監測儀器非常先進,監測出來的身體大數據有說服力,運動專家的解讀和建議有指導性,為我今後的健身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科學的指導。”

免費健身

帶動附近居民運動熱潮

免費體質監測,免費健身場所,武漢全民健身中心早已成為附近居民的健身打卡地標之一。15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武漢全民健身中心網球場、籃球場、羽毛球館,長期在這裡堅持健身的市民隨處可見。

在籃球場,入口處貼著一張顯眼的告示:“週一至週五6時30分至14時免費,14時至17時5元/人,17時至21時10元/人;週六週日6時30分至9時、12時至14時免費,9時至12時、14時至17時5元/人,17時至21時10元/人。”

10歲的李志鵬和13歲的李志鴻在爸爸的帶領下,一人一個籃球玩得不亦樂乎,李爸爸告訴記者,他們家住在武漢全民健身中心附近的小區,近一年來每個週末都來這裡打籃球,“這裡場地多而且條件非常好,我早上7點就來了,一直玩到10時30分,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週末來這裡約戰,你看那邊幾個,在這裡健身也有一年時間了。”李爸爸說,兩個兒子一個上四年級、一個上初二,平時學習任務很重,非常缺乏鍛鍊,“週末必須來出出汗,我也樂得清閒,既帶了娃也順便鍛鍊了身體。”

長江日報記者 朱文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