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他們是導彈押運兵,每一場押運都在上演另類的“速度與激情”

礪劍春秋 | 他們是導彈押運兵,每一場押運都在上演另類的“速度與激情”

講述礪劍故事,弘揚礪劍精神。小“火”伴們,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押運兵的戰場》。

砺剑春秋 | 他们是导弹押运兵,每一场押运都在上演另类的“速度与激情”
砺剑春秋 | 他们是导弹押运兵,每一场押运都在上演另类的“速度与激情”

“連長同志,全連集合完畢,應到85人,實到5人,請指示!”這是某部排長值班的報告詞。

85個人竟然只有5個在位,怎麼會有如此低的在位率?這些人都幹什麼去了?這些問題不難回答,因為他們是導彈押運兵,一支常年在位率不足三分之一的部隊。

你可能無法想象,在高鐵飛馳的今天,押運兵卻是“一趟路走過春夏秋冬”,少則十數天,多則幾個月。“押運”二字聽著簡單,但要想把導彈順利送達目的地,可就不簡單了。

導彈運輸有著嚴格的溫度、溼度要求,稍有偏差就會影響技術性能,但押運途中溫度、溼度恰恰很難控制,其中最大的變量就是外部環境。

押運官兵打趣地說:“我們押運兵走南闖北,領略過煙雨水鄉、林海雪原、戈壁大漠等美麗風景,但也遭遇過各類驚險瞬間的考驗,簡直就是另類的‘速度與激情’”。下面,我們一起分享押運兵的驚險片段:

砺剑春秋 | 他们是导弹押运兵,每一场押运都在上演另类的“速度与激情”

片段一:例行檢查時,戰士周陶發現儀表讀數有偏差,經過萬用表檢測,他斷定是整流箱出現了故障,但是列車還在行駛,沒有辦法下車維修,周陶也就只能盯著儀表盤乾著急。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凌晨2點多,列車終於臨時停車,可是要停多久不知道,外面還下著傾盆大雨,寒意刺骨。

周陶心想,此時不搶修,下次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機會呢,就算他能等,導彈也不能等了。一念至此,周陶抄起工具箱就跳下了車。迷彩服一下子全部溼透貼在身上,大雨讓視野模糊,他臉貼著整流箱半眯著眼操作,憑藉過硬的技術,最終在火車開動前及時排除了故障。

儀器正常了,周陶卻病倒了,高燒不退,但每到例行檢查的時間,他都掙扎著爬起來。戰友過來照顧他,他卻拒絕:“你還有你的任務,我沒事,放心吧。”直到裝備卸載,周陶都沒有錯過一次記錄。

片段二:戰士陳亮押運的列車,在一個貨站臨時停靠,例行檢查時,他發現制動閘瓦嚴重磨損,於是拿了備件準備更換。突然,陳亮覺得不太對勁兒——車好像在動!

間不容髮之際,他轉身就朝車門跑去。列車繼續滑動,不過車門太高,身材矮小的陳亮幾次都沒上去,只好握住車門扶手跟著車跑。沒跑幾步就被路枕上的石子絆倒,險些被捲到車底。

他掙扎著爬起來,全然不顧手臂上的一道道血口,瘋了一般朝車門衝過去,死死地抓住扶手。眼看著車速越來越快,他竟然直接頭朝下翻到了門階上,拼命扳下手制動閥——列車停下了,距離另一輛列車僅有十餘米。

陳亮長出一口氣癱坐在車上:“停下就好,停下就好……”這時他手臂上的血已經將制動握把染得鮮紅。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車站沒有檢查制動閘瓦,就將列車拖到了駝峰邊緣,有了坡度,列車就沿著坡道開始下滑,好在陳亮眼疾手快,最後化險為夷。

砺剑春秋 | 他们是导弹押运兵,每一场押运都在上演另类的“速度与激情”

片段三:某日清晨,熟睡的官兵被廣播驚醒,電臺正循環播報著暴雪橙色預警通知。四級軍士長劉鵬撥開窗簾才發現,列車早就陷進皚皚白雪裡,動彈不得。沒多久,列車上電力癱瘓、物資短缺、溫溼度環境急劇惡化的消息不斷傳來。怎麼辦?

列車停運,但車上裝備的恆溫系統不能停運,一場硬仗就此展開。

劉鵬帶著大家清理積雪,沒有推雪板,就用手扒、拿盆舀;到了晚上,踩著齊腰的積雪,打著手電搶修電路,逐個檢查元器件工作狀態,直到柴油發電機正常運行。

車上柴油不多了,為了節省資源給設備供暖,他們乾脆關掉生活空調,晚上大家凍得面色發青、牙齒打架,只能相互抱團取暖。

為了保證列車的溫溼度狀態,劉鵬盯著一張儀表盤整宿整宿地不休息。

大雪封路,沒辦法補充食物,他們就著涼水啃方便麵

等到發車命令下達的那一天,他們算了一下,竟然堅持了22天,確保了裝備的絕對安全。

這一天,劉鵬把微信簽名改成了“我心安處是我鄉”,他緩緩閉上眼睛,仰頭輕輕靠在車廂的鐵皮上,聽著火車輪哐當哐當的碰撞聲,很快就安靜地睡著了。

穿越層巒山,汗灑戈壁灘,押運任務是一場只有遠方、沒有詩意的秘密“旅行”。

列車繼續前行,時空變遷、初心不改,一代代導彈押運兵護送著大國神劍,滿載著忠誠奉獻,向著勝利的明天出發!

砺剑春秋 | 他们是导弹押运兵,每一场押运都在上演另类的“速度与激情”
砺剑春秋 | 他们是导弹押运兵,每一场押运都在上演另类的“速度与激情”

主管 | 火箭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833 期

監製:毛勳正

主編:吳 浩

播音:劉 衍

郵箱:zghjjtg@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