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楊裕生院士在電池領域的一些觀點

楊裕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少將軍銜,核試驗技術、分析化學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教授。


楊裕生院士在電池領域的一些觀點


人物經歷


  • 1949年至1952年楊裕生本科就讀於浙江大學化學系;
  • 1952年至1957年任浙江大學化工系分析教研室講師;
  • 1957年至1958年研究生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1958年至1960年進修於蘇聯科學院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
  • 1961年至1963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1987年至1990年任核試驗基地科技委主任;
  • 1990年任防化研究院研究員;
  • 1995年,楊裕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07年,楊裕生受聘為北京化工大學教授。


楊裕生院士作為核科學領域的知名專家,1998年帶領團隊建起中國第一個化學電源實驗室,開始轉向“高比能量電池研究”這一新的領域。“雖然那時已是66歲的年紀,但我樂意當一名小學生。”楊裕生院士說。2007年,楊裕生院士在國內首次開發出300Wh/kg的高能鋰硫二次電池,遠高於現有鋰離子電池(100Wh/kg)。“科研創新要虛心、要吃苦,要坐得住冷板凳。”這是楊裕生對學生的言傳身教。


楊裕生院士在電池領域的一些觀點盤點


堅持發展鉛酸路線


楊裕生院士認為應該堅持發展鉛酸路線,鉛酸無論在技術、材料安全性方面,依然比鋰電更具優勢,而不是讓老百姓在鋰電還不成熟的情況下來做廠家盲目追求所謂的風口的小白鼠!


絕對安全的電池是沒有的


要承認,絕對安全的電池是沒有的,各種電池都可能發生燃燒、爆炸事故,電池組就像汽油箱那樣,是一種含高能物質的部件,有危險性的本質,要將其作為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和高壓器件一樣對待,與此同時,要認真研究降低電池事故概率的措施。在經濟效益方面,楊裕生院士指出,長壽命、低成本、高能效的電池經濟效益高。


高額補貼不利推動電動車發展


楊裕生院士認為我國電動汽車“快”字當頭,純電動公交車“趴窩”(行駛一段時間之後不能開了)、“未老先衰”的舊賬還沒有還,現在要集思廣益規劃“十三五”。為此,他提出,高額補貼不利於有效推動電動車發展。建議充分利用現有電池技術來發展電動汽車,越過現有電池水平發展電動車是冒進。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這是針對鋰離子電池燃燒、爆炸頻發產生的下一代電池。固態電解質除了自身的電導率之外,最要害的是其與活性物質之間的界面電阻隨充放電而增加,這是由於活性物質在充放電時必然的體積漲縮而脫離電解質,也是正極材料不可避免的,包括負極材料也有這個問題。界面的穩定性是全固態電池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除非將來能夠做到像橡皮那樣的全固態電解質,它是可以有很大的彈性,隨著活性物質的變化而來變化。


廢舊電池回收問題


對於電動車退役鋰離子電池的梯次利用,楊裕生院士指出要遵循幾點原則:

1、不宜合併用於大規模儲能,以確保安全。

2、化整為零,串並聯節數宜少不宜多。

3、要拆解、分級、重組,不可圖省事。

4、為保證拆解中不損傷電池,圓柱電池成組時應使用“全免焊接技術”。

5、梯次利用與廢電池最終處置要統一安排。


中國科技網.楊裕生:創新的道路必然艱難 但我們必須保持自信

洲際電池圈.楊裕生院士:鋰電要取代鉛酸??可能還要再“修煉”幾年!

智匯光伏.楊裕生院士:能源轉型的出路靠“光伏+儲能”

電池中國.楊裕生:電動汽車的發展路線與下一代動力電池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