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玉,眾所周知是一種相當珍貴的石頭,雖然它的物理本質和其他石頭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它晶瑩剔透的外形,和溫潤柔美的手感,給它帶來了非凡的文化價值。尤其是在東亞地區,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人們賦予玉石極高的文化含義,就比如自古以來都有“玉有五德”的說法。在所有的玉石當中,翡翠就是最為名貴的一種,它象徵著高潔、典雅、剛毅、尊貴,直到今天仍然是昂貴的奢侈品之一。但人們不知道的是,流傳至今的翡翠,有多少是沾滿了骯髒、殘暴、貪婪的鮮血,它們的美麗外表之下,更不知道有多少冤魂在苦苦哀嚎。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翡翠,也叫緬甸玉,顧名思義就是盛產於緬甸的玉石,事實上全世界95%的翡翠都是於緬甸,其他地區不但產量極少,而且品質都無法與緬甸相比。據傳說在13世紀早期,緬甸的土著就發現了蘊含量極為豐富的玉石礦,但當時這種冷門的玉石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只有極少的開採量,被當作一種小眾的裝飾品,明朝末年才開始在中國南方流傳開來。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17世紀中葉,清軍入關、明朝滅亡,大清國的平西王吳三桂率軍追擊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永曆,永曆帝朱由榔一路往南逃,最終進入緬甸。吳三桂在追擊的過程中,不但沿途降服了南方很多少數民族土著,還成功地進入緬甸,迫使緬甸王臣服,交出永曆皇帝。從此之後意外的開闢出了緬甸通往中國雲南的商路,玉石走私的血腥之路便開始了。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在清朝初年,雲南地區還處於相對蠻荒的地步,清政府採取了“藩鎮”的政策,效仿前明的沐王府,讓吳三桂駐紮於此,相對獨立的政治環境,等於給玉石走私提供了便利。在歷史上的絕大部分時期,緬甸對於翡翠是禁止出口的,因為大量的翡翠原石流失,不但讓政府遭受巨大的稅收損失,還讓原本就落後的玉石加工業難以為繼。所以無論是東籲王朝,還是貢榜王朝對於翡翠原石歷來是嚴防死守,除了加工好的翡翠成品之外,一旦發現有人攜帶原石處境,立即就是殺無赦的死罪。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俗話說得好,賠本的買賣沒人幹,殺頭的生意有人做。清朝康熙初年,翡翠在中國南方已經大規模流行開來,廣東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玉石加工行業,雕琢完成的翡翠被視為極品珍寶競相追捧,甚至在皇宮大內,優質的翡翠也成了皇族典藏的寶物。在這種情況下,一塊原石運到雲南之後,立刻就能賣到一個天價,走私原石就成了當地最為暴利的行業。緬甸的邊民自古以來就極為彪悍,再加上邊境地區大多是深山叢林,難以設置路卡,所以很多邊民便成群結隊,組成走私隊伍,把一筐一筐的原石偷運到中國來。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當有人一夜暴富,之後的人便加入到走私的行列中來,跟當時許多撈偏門的行業一樣,一旦成熟起來就會形成一定的規矩和幫派,走私玉石也是一樣。當時緬甸的原石走私主要分為三個環節,首先就是採礦的玉民,這些人一般都是生活在最底層,向牲口一樣沒日沒夜的在玉礦裡挖掘。一方面要躲避官府的追查,另一方面還要忍受礦主的剝削,雖然他們挖出的原石價值連城,但是落到他們手裡的只有微薄的薪水,那處境比小煤窯裡的非法曠工要苦難的多。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往後就是走私隊伍,他們負責把原石運送到中國雲南、廣西等地,這些人往往都是一群亡命之徒,殺人不眨眼,視人命為草芥,為首的就叫玉梟。玉梟是比土匪惡霸還要狠毒的角色,他們不但心狠手辣,而且背景往往極為複雜,這些人暴富或者被殺往往都只在一瞬之間。在深山叢林之中追捕玉梟,往往成本和難度都非常大,反倒是設置陷阱,或者見人就殺反倒是成本最低的手段,所以緬甸的官府一直以來都是採取寧殺錯不放過的政策。這也就難怪玉梟會養成如此殘暴的習慣,如此艱難的旅程,很多時候還沒等到官府圍剿,在走私的途中就因為有人想獨吞原石的暴利,而發生內部火併。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最後就是雲南和廣西的玉幫了,他們負責接收走私而來的原石,再把原石分散到全國各地的加工廠,做成成品之後流散到各地的店鋪去銷售。玉幫雖然危險最小,難度最低,但卻是利潤最豐厚的環節,因為他們不但有定價的權力,還能夠控制翡翠市場的供貨量。所以康熙、雍正時期,雲南廣西等地有著無數大大小小的玉幫,他們不但派系林立,而且相互之間為了搶奪利益火併不斷。到了後來,眼見走私原石能夠獲得暴利,許多其他行業的大人物們也紛紛加入其中,山賊、土匪、水賊等等,甚至還有越南的邊民以及瑤族瑤王的勢力,邊民彪悍,瑤民更彪悍,為了劫取翡翠原石,把走私隊伍和沿途的知情者全部殺光,是常有的事情。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到了乾隆中期,清政府遠征西域,打開了新疆玉石的交易市場,而翡翠行業也發展到了巔峰,不但有大量精美絕倫的翡翠製品問世,還遠銷海外,成為全世界共同驚歎的珍品。在這種情況下,緬甸玉石的走私競爭也發展到了白熱化,玉梟成長為一股龐大的勢力,儼然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乾隆帝遠征緬甸,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邊境領土的糾紛,而他們爭奪的邊境,就是走私原石的黃金通道。最後強悍的清軍也在緬甸吃了大虧,足見當時緬甸邊民的強悍程度。

殘酷的緬甸玉梟,四百年帶血的翡翠

四百年來,其邊境的血腥的活動其實從未停止,直到今天,緬甸對於翡翠原石仍然持封鎖態度,可還是無法阻止大量的流失。這其中原由,相信不言而喻,只是大家在欣賞精美的翡翠之時,可曾想過這上面,沾染過多少血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