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01、最初


有人說,在珠江口,這個改革開放大潮湧起的地方,沒有求生欲的城市活不下去。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中,澳門好像是最沒有“求生欲”的城市。


一如澳門的市花——蓮花,在當下這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裡,澳門好似一個安安靜靜的佛系青年,自1999年12月20日迴歸祖國,20年來從來都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澳門特區區旗,五星蓮花綠旗。圖片源於澳門特區政府網站。)

如果僅僅注意到這些,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翻開澳門的經濟、民生成績單,你會被這個安安靜靜的青年嚇一跳——原來人家是位低調的超級學霸。


數據顯示,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從迴歸之初的519億元(澳門元,下同)增加到2018年的4447億元,人均GDP則從12萬元增至67萬元。全球經濟體人均GDP排名第三,僅次於盧森堡和瑞士。


2018年底,澳門特區政府累計財政盈餘達5056億元,外匯儲備為1636億元,較1999年分別增長193倍和6.2倍,大大增強了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本地居民充分就業,失業率從迴歸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


20年來,特區政府在社會服務方面不斷加大資源投放,由迴歸之初的約1.7億元增至2018年的逾26.7億元,增幅超過14倍;各類社會福利服務受惠人次由8萬多增至2018年的250多萬,增幅超過30倍。


2018年,免費醫療受惠人數佔全澳門居民總數的約55%;澳門人預期壽命達84歲,居世界前列;至2019年,特區政府連續12年向澳門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派發現金分享,金額已調升至10000元及6000元;全民共享的福利還包括公共巴士車資優惠、水電費補貼、醫療劵、子女出生津貼等,涵蓋居民生活的各方面。


看到這裡,就問你羨慕、嫉妒、恨不?!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簕杜鵑 深圳市花)

與亭亭玉立、與世無爭的蓮花不同,簕杜鵑喜歡強光,越是乾燥,花開越是繁茂,身上總帶著一種野蠻生長的勁頭。


與“海歸佛系青年”澳門行政特區不同,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急先鋒”。這兩座城,同是珠江口的有為青年,氣質卻迥然不同。


蓮花與簕杜鵑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02、相遇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澳門半島,新華社記者攝)

其實,這兩座城市一衣帶水,怎麼可能少得了你來我往?


早在2006年,深圳與澳門兩地政府就建立起合作會議制度。深澳合作聯席會議,每年舉辦一次,由雙方輪流舉辦。


會議對雙方合作的戰略方針和遠景規劃進行溝通協商,推動落實既定合作項目,探討規劃新的合作項目,為深化兩地合作提供機制保障。


每年的合作聯席會議上,深圳與澳門都會簽署合作協議或合作備忘錄。


2010年,雙方共同簽署了金融、旅遊、文化、中醫藥聯合實驗室、高等教育等5個方面的合作協議或合作備忘錄,全面深化兩地更緊密合作。


2014年,雙方簽署了《關於加強經貿交流與合作的協議》和《旅遊合作備忘錄》。


根據《關於加強經貿交流與合作的協議》,深圳和澳門將不定期組織經貿代表團、專業考察團和企業界人士互訪;根據《旅遊合作備忘錄》,兩地將結合市場需求,開發、設計更多港澳“一程多站”產品和線路。


2019年,雙方又簽署了加強兩地法律、青年實習就業、文化創意產業等3個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深圳和澳門將共同建立深澳法律合作機制,共同研究推動兩地人力資源培養,促進兩地人才交流,併為深澳兩地創意設計產業優勢資源搭建國際交流平臺。


雙方表示,將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兩地商事、仲裁等制度銜接,積極為澳門人員到深圳創新創業提供更便利的條件,推動遊艇自由行,聯手開拓葡語國家市場,共同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2019年1月10日,深澳合作會議上,雙方簽署合作協議。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左三)、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

迄今為止,雙方已簽署了32份合作協議。


事實上,自2006年以來,深澳合作取得明顯進展:


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深圳自澳門進口額增長超過60%,對澳門直接投資額增長了近3倍;澳門在深圳投資項目數增長近60%,投資額增長接近97%。到了2018年,深圳對澳門的進出口總額突破了1.48億美元。


雙方的努力,不斷地開花結果。


2018年7月5日深圳市坪山新區政府與澳門科技大學、深圳和順堂醫藥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合力共建“深澳中醫藥創新研究院”,著力打造具有原始創新能力和產業轉化能力的國際化研究機構。

2019年3月14日兩地消費者委員會簽署合作協議,今後,消費者在深圳或澳門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產生消費糾紛,可向任何一方消委會投訴,甚至可以通過跨境視頻渠道進行調解。

2019年5月27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澳門大學共建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在澳門大學舉行揭牌儀式。

2019年6月6日,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深圳市北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加強在智慧城市物聯網領域的技術應用研究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以有效研發交通領域的技術與產品,並面向全國包括澳門本地區推廣。

2019年7月17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與澳門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員會簽署了金融人才培養和交流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打造特色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助力澳門建設“中葡金融人才培訓基地”,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臺。

2019年7月26日,深澳舉辦《粵澳工商服務簽約儀式》,“深澳通註冊易”商事服務正式啟動。這項服務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澳人澳企足不出澳辦理深圳商事登記。

2019年10月,2019中國(深圳)文博會澳門精品展在澳門舉辦,該展在澳門已連續舉辦了八屆,為深澳之間文化創意產業互通、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的文化認同作出了八年的努力。


深圳與澳門的合作如火如荼,簕杜鵑與蓮花之間的故事也剛剛開始!


03、未來


澳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新一屆特區政府會努力將資源轉化為相關產業,推動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優化。”賀一誠說,加大科技方面投入、培育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才是澳門經濟多元化的正確方向。


賀一誠,澳門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12月20日,他將宣誓就職,成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賀一誠 中新社記者攝)(賀一誠 中新社記者攝)

賀一誠為何對“推動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優化”如此重視?其實,這都是為了改變澳門博彩業“一家獨大”的經濟結構,防範經濟結構單一帶來的經濟風險。


澳門博彩娛樂業在開埠之初就已經存在。2002年,澳門特區政府結束了有65年曆史的澳門博彩專營制度,以賭權開放破解經濟困境,澳門經濟自此迎來關鍵轉折,但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


轉型成為以博彩旅遊業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為以後發展埋下了隱患。當年,國家“十一五”規劃對澳門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提出了兩條指導思想——一是支持澳門發展旅遊等服務業,二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2011年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則明確,“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加快發展休閒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文化創意等產業”。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在2018年11月的立法會辯論經濟財政施政方針時如此總結。


今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作為灣區中心城市之一,人口只有60多萬、面積30多平方公里的澳門閃光點十分突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些定位都成為世界認識澳門的新視角。


2018年6月,澳門特區政府在國務院港澳辦和澳門中聯辦的幫助支持下,邀請國家重點科研機構的頂尖專家、澳門特區知名專家學者,組成了陣容強大的“未來澳門產業佈局規劃研究論證專家小組”,為未來澳門利用海域發展建設,產業佈局的前瞻性、整體性和可行性設計集思廣益、出謀劃策。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是專家小組的14位專家之一。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2018年6月14日上午,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接見了專家小組。第一排左二為曲建。)

曲建認為,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粵港澳合作,是沿著產業鏈分工的不同環節依次展開的,走過了粵港澳合作的1.0版和2.0版,目前正在進入3.0版。


1.0版的粵港澳合作,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把加工組裝行業從港澳引入廣東,合作集中在產業鏈的中游環節。


2.0版的粵港澳合作,則從2000年開始把港澳的服務業引入廣東,合作集中在產業鏈的下游環節。


3.0版的粵港澳合作,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將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合作將集中在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創新的融合發展將成為戰略中的關鍵內容。


曲建提出,澳門可以通過抓住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歷史機遇,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廣闊市場空間,推動澳門經濟向科技創新領域推進。


曲建說,從目前澳門人所受的高等教育經歷看,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新一代澳門人,自身更希望獲得與自己學有所長相匹配的專業工作,其中想進入科技創新和醫療健康領域的專業人士的工作訴求,已經超出了當前澳門現有的產業範疇。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在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生觀察細胞培養情況。新華社記者攝)


澳門高等教育部門提供的最新數據,也展示出了新一代澳門人的專業結構所發生的變化,他們代表著澳門發展的未來,成為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主力人群。


澳門自身市場對科技創新產業的市場需求量是不足的,如果澳門科技創新發展的視野放在澳門自身的市場範圍內,將很難找到問題的答案。


對此,曲建提出,澳門需要從戰略視野上拓展思路,通過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圈,在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中尋找自身科技創新的新定位。


而在《綱要》中,對深圳的定位就是: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澳門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特區政府財政積累雄厚,國際資本流動性較好。


深圳是經濟特區和國家創新型城市,高端製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戰略新興產業全球領先,科技產業鏈完備、科技人才充足。


蓮花與簕杜鵑的牽手,水到渠成。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俯瞰深圳灣 圖片源於深圳市政府網站)


科技創新需要深、澳相互扶持,金融也不例外。


今年10月,廣州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在嶺南論壇上透露,“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已經呈報中央,希望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立即引發輿論關注。


對此消息,澳門特區政府並未予確認。但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隨後澄清,“已聘請一家國際知名的機構研究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他表示,不僅研究澳門市場,也正在對周邊的金融機構進行了解研究,同時必須與國際規矩接軌。


實際上,中央和澳門特區政府在積極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中,金融業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突破口。自2016年起推動包括融資租賃、中葡人民幣清算平臺和財富管理在內的特色金融產業發展,是澳門特區堅持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鍵舉措。


目前,大灣區內已有香港、深圳兩大證券交易所,對此,澳門金管局也表示,會根據國家戰略部署作整體性考慮,達致錯位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深圳證交所可積極參與澳門證券交易所的建設,並探索與香港聯交所和未來澳門證券交易所在內的灣區金融交易平臺的多邊合作機制,擴大國際市場影響力。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餘凌曲說,如果澳門交易所順利落地,也將是一個國家級、國際化、高起點的交易所。


餘凌曲分析,從發展定位上,全球證券交易所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綜合性交易所,例如紐交所、港交所、深交所等,產品涵蓋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等;一類是專業性交易所,例如盧森堡交易所專注於國際債券交易,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國際債券交易所。


澳門目前經濟體量偏小、各類金融資源偏少,專業化定位是必然選擇,而且定位“離岸納斯達克”也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教授吳海峰說,澳門證券交易所將在大灣區科創類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用人民幣計價相關產品上面有非常正面的推進作用;同時,對於包括葡語國家在內的國際資本選擇中國投資,又多了一個新的平臺和途徑。


據深圳官方消息,深圳與澳門已經成立聯合工作組,正在加快推進在澳門建立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市場的前期研究工作。


澳門變了!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博彩業增加值佔澳門整體經濟增加值的比例從63%下降到50%。2013年至2017年,澳門除博彩業之外的主要行業年產值從2800多億元增長了29.7%,其中金融業增長65%。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


深圳也變了!


深圳已經從改革開放的“急先鋒”,慢慢轉變成既要速度、又要質量、“行穩致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無論科技、金融、文化旅遊、創新創意,還是法律制度,展現在深圳與澳門兩座城市面前的合作前景,越來越廣闊。


廣闊的世界,更需要兩地廣闊的視野和包容的態度。


希望在下一個20年,蓮花更加美麗,簕杜鵑更加繁茂!希望它們之間的故事也更加精彩。

迴歸二十載丨當蓮花遇上簕杜鵑

(深圳市蛇口太子灣郵輪母港。自蛇口港坐船到澳門,僅需一個小時左右。圖片源於深圳市政府網站。)


參考引用資料

1.中國新聞週刊《澳門迴歸20週年 破題經濟發展大方向》;

2.新華社《盛世蓮花日日新,幸福濠江處處和——迴歸20年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3.綜研視點|曲建:澳門宜建設國際產業園助力融入大灣區科技創新圈。

4.綜研觀察|大灣區建設全球金融第三極將添一“重要砝碼”。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 郭保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