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海河聯運大通道變身美麗經濟交通走廊

12月18日,杭平申線嘉興段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精品示範線通過創建驗收。杭平申線航道是嘉興港及浙北海河聯運的主要集疏運通道,已列入嘉興“百年百項”重大項目、省“大通道”建設工程,是發展海河聯運、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和適應經濟發展的重要運輸通道。

杭平申線航道是浙江省創建的五條美麗航道精品示範線之一,創建總里程80.32公里,包括平湖段、海鹽段、五長段。按照“綠美‘杭平申’,澤潤眾民生”的主題,對航道連接點、城鎮節點、錨泊服務設施節點等進行提升,內容包括綠化提升、節點雕塑設置、站所提升、橋樑亮化及美化等,形成“一帶、三城、多點”的空間結構。

扮靚文化“底色”

“我們在對航線進行全線綠化的基礎上,利用不同植物進行搭配,過了這個冬季,這條航線將會呈現不錯的景觀。”航行在杭平申線上,嘉興市港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整條航線主要打造成為田野風貌段、現代生活風貌段及工業產業風貌段,並設置了21座景觀雕塑以及文化牆,“你看平湖段的這個雕塑,以‘紅船精神’為主旨,以帆船造型為載體,融入‘金平湖’‘魚米之鄉’等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展現出文化的魅力。”

杭平申線不但以綠色航道之姿穿梭於“萬畝良田”之中,沿線城鎮的歷史文化也是其特色之一。如平湖的陸稼書(陸隴其)故里古村院落、海鹽的西塘橋橋文化館等成為沿河文化景觀,在促進沿河歷史文化傳承的同時,也提升了人文旅遊線路品質。

“我們根據西塘橋古鎮的歷史建築風格,恢復了‘老碼頭’‘舊糧倉’等歷史地標,並設置了採棉、捕魚、馮氏義塾等文化雕塑,重現歷史文化場景。”海鹽港航管理部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個方式,既保留了西塘橋文化特色,又充分融入當地居民日常生活,打造出了有記憶、有韻味的特色景點。

擦亮生態“本色”

走進海寧雙山服務區,這裡建設了嘉興地區首個綜合性水上應急保障平臺——海寧市水上應急保障中心及船舶油汙水收集站,也健全了錨泊服務區綜合服務功能。

服務區內增加了多種智能設備,如沿岸增設智能供水機、智能供電樁。“目前海寧全轄區已安裝內河碼頭智能岸電29個,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實現岸電全覆蓋。”海寧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範建祥稱,在服務區還增加了自助快遞櫃,船民手機下單後,就可以在服務區內領取包裹,“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船民網絡購物難的問題。”

公共自行車、分類垃圾桶……服務區內的多種便民化設備,讓人體會到當地港航管理部門的貼心服務。

“對服務區功能佈局上,我們進行了統籌考慮,在優化調整綠地範圍時,增加休憩健身的活動場地以滿足來往船民及辦公人員的需求。”嘉興市港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形成集聚“特色”

在平湖市新埭鎮平湖市臨滬產業園內,平湖萬家興建築工業有限公司依杭平申線而建、因杭平申線而興。這是一家集建築部品研發、生產供應、安裝服務等於一體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因為有這條航道,交通很便捷,能夠輻射到上海。”企業負責人章益平告訴記者,企業目前年產13萬平方米建築裝配式構件,生產的主要原材料靠航運,“我們這個碼頭,每年運進來的原材料有20多萬噸,而且未來還要繼續增加,因為我們的產業在不斷髮展。”

隨著企業的紛紛入駐,一批特色沿河產業帶逐漸形成。在海寧,目前已逐步形成特色糧食產業帶和集裝箱產業帶。其中糧食產業帶已經較為成熟,2018年實現吞吐量50萬噸,2019年上半年22.3萬噸,比2018年同期增長了3.8%。在規劃中的中糧(面業)二期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吞吐量將大幅度增長。

平湖以乍浦港區為核心,通過杭平申線拓展港口經濟腹地輻射範圍,海鹽則形成了以上海隧道、上海城建等企業為主的裝配式建材產業帶。“水運推進產業聚集”、“水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水運經濟模式正在杭平申線上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