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很多人都談到“理財”,我每月3-4千工資該怎麼理財呢?

取個哈喵的名字這麼難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工薪階層理財三步走,量入為出,保障規劃,理財規劃,本金安全的固定收益理財為主,長期理財規劃懂得運用時間槓桿,積少成多,同時規避風險。

1 在考慮理財增值之前,其實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消費和收入的問題,題主目前的收入3000-4000水平,這個水平,在一二線生活有些壓力,基本攢不到錢,三四線消費低些,到沒什麼問題,

但是長遠看,需要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不管是學什麼,一技之長一定要有,然後要懂得利用互聯網去做一些副業的收入,未來互聯網就是最大的企業,最大的公司,最大的平臺。對於工薪階層來說,穩定的工作收入+一個副業剛需。這是當下高房價和高消費環境下,必須做好的收入規劃

2 如果當前收入只有3000-4000的情況下,單身情況下,首先要避免提前消費和借錢消費,保持一個正向的現金流,不要被消費慾望帶著走成了負債一族。在現在這個金融和消費崛起的年代,很多人其實不是收入低 的問題,而是過渡消費,提前透支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財務負擔,我們在面對商業消費買買買和金融機構貸貸貸的誘惑的時候,記得停下來,問自己,我這是暫時的消費慾望還是真實的需求,消費慾望適當延遲滿足,才能在低收入的情況下,合理的消費。真正做到量入為出。

小結:量入為出,建立副業剛需,避免過渡消費

3 當我們在收入和支出上有了一個平衡。才能真正做到每月有收入盈餘,有一個正常的現金流積累。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家庭的保障規劃問題。穩定收入開支,隨時可能因為疾病和意外等不確定風險到來,導致出現鉅額財物支出和收入中斷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利用保險這個工具,來規劃個人和家庭的保障問題,來保持家庭有一個穩定持續的財務狀態。利用保險的財務槓桿作用,從每月收入盈餘裡拿出一筆小錢,來配置高保額的保障型保險,轉移不確定大額財務損失。家庭經濟支柱配置基本的健康保障保險,並且加上一個定期壽險。然後是作為非家庭收入來源角色的家庭成員,配置基本的健康保障保險。建立家庭保障賬戶。確保家庭穩定生活能夠持續下去。

4 當我們量入為出,實現了收入渠道的增加和消費的合理控制,並且建立了基本的保障賬戶規劃以後,我們才考慮如何把個人和家庭收入盈餘來進行理財增值和風險投資。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大多數是小資金理財。小資金理財本金安全第一,收益第二是最基本的理財原則。

小結:保障先解決,然後才能實現理財規劃,安全第一,適度收益原則

一般來說比較適合的理財規劃:銀行存款理財,國債,貨幣基金,基金定投。這四個選擇。

我們的存款理財,對於小資金理財一般選擇是常見的三類存款理財產品,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這三個存款類理財產品,都是屬於銀行固定收益型理財,本金保障,利息固定。其中大額存單的門檻比較高起步20萬以上。結構性存款的一般5-10萬的門檻。定期存款則門檻比較低。千元起步的,萬元起步的都有,根據自己的收入盈餘情況去選擇,定期存款有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產品。可以靈活存取,中途取出按照當日利率水平結算,到期按照到期利率結算,目前三年期的定存利率也在4%以上。對於小資金理財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第二個比較合適的理財選擇就是國債,國債是國家信用背書,就是一張國家信用背書的借條,有固定利息。千元起投,門檻也很低,而且安全性高。5年期的國債利率也在4%以上。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國債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三就是我們日常資金週轉和閒錢理財比較常見的理財產品,貨幣基金,比如各大銀行推出的個人存款轉入的銀行貨幣基金 產品。準存款屬性,利率2-3%。隨存隨取,安全穩定。每天,每月的收入消費盈餘,不管多少都可以進入貨幣基金進行週轉和理財規劃。

最後一個就屬於長期理財規劃選擇了,對於低收入和工薪階層,手裡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想要實現理財增值,財富增長,就需要懂得利用時間的槓桿來實現。比如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做理財規劃,定時定量的買入一個週期性理財產品,時間換空間,等待長期的週期回報。

這個也是實現強制儲蓄和跑贏通脹的理財方式。中間是一個攤薄成本的過程。也是攤薄理財風險的一個過程。也是一種個人和家庭常用的理財策略,叫做平均理財策略。比如去年底的指數基金定投,很多理智的投資者和理財小白,都沒有選擇入市炒股,擔心個股風險,在大家喊牛市到來的時候,選擇通過參與指數基金定投的方式,把握到了指數波動上漲帶來的回報。這個就是週期性的回報。一般定投規劃2-3年。短的半年到一年,也有高位定投的3-5年的規劃,按照十年一個經濟週期或者行業週期來定。十年以內的定投都是可以的。

綜上:對於低收入和工薪階層來說,增加收入渠道,建立副業剛需,並且合理的控制消費支出,並且做好個人和家庭基本的健康保障,才談得上理財規劃,小資金理財以固定收益型理財為主,定投基金等長期理財為輔,注重安全性第一,適度收益的原則。


路人蟻


每月3-4千工資該怎麼理財呢?

我也經歷過每月三四千的階段,當時,唯一的理財方式就是投資股市,俗話就是炒股。

炒股是高風險投資,說實話沒賺什麼錢,但是學到了很多知識。為了炒好股,買了很多書,經常去上海圖書館借書看書,現在想想,那個階段也沒有虛度光陰。

實際上,自從開始炒股後,發現學習已經成為終生大事了,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畢竟股市太多新鮮的東西,新鮮的公司,新鮮的行業,行業不斷的演變,形勢不斷的發展。

這十幾年,有太多的明星公司,眼看他樓塌了。也有很多明顯公司,數十年如一日的優秀。

所以,這個階段,要麼就學習財經專業知識,順帶炒股。而炒股,也是逼迫你學習的動力,畢竟跟錢相關的,學習動力就會很足。

如果不願意投資股市,那就投資自己,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繼續深造。這點錢,如果不在乎,其實也沒什麼理財的必要性。

因為,理財的關鍵是本錢,以及理財方式。都沒本錢,拿什麼理呢?

等你事業穩定,家庭穩定之後,才是考慮理財的階段。這個時候,可以考慮房產,大額存款,基金定投,信託,股票這些方式。股票是風險最高的,但是股票後面原來還有P2P這種方式,但現在你們知道的,很多跑路的,倒閉的,暴雷的,不靠譜了。

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流動性偏好選擇一種方式,一種就夠了,最多兩種。


趙冰峰財經


看到這個話題,想到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月薪4000元的情況,認真翻了一下回復,有很多答主的回覆很詳細,很具體,自己忍不住,就分享一下我自己親生的經歷以及想法。

感覺月薪4000元,應該屬於那種不高也不低的工資,在大城市可能剛夠維持生活,但在五六線小縣城可是高收入,就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階段,畢竟大多數人起薪在6000元以上還是比較少的。先說說我當時的情況,2014年7月大學畢業就來到深圳,6個月的實習期,到手的工資2200元,一起的同事經常互相調侃拿的是2開頭的工資,不過公司是提供住宿和餐飲的。當時真的夠節省,也沒有辦信用卡,買的衣服鞋子都是100元左右的。到年底(6個月的時間)硬是存了接近1萬元。

當時畢業就接觸到P2P網貸,每個月工資一發,幾乎全部投到P2P中,由於門檻很低,50元就可以投資,當時恨不得把所有的錢都投資進去。就是有卡上有50元、100元的閒錢,都投資進去,主要是體驗投資帶來的快感,現在發現當時投了很多50、100的標,下圖為當時投的標:

(PS:P2P整體風險還是比較大的,投資需要謹慎選擇。)

半年時間,理財收益有1000多,那段理財的經歷現在回憶起來都很開心,感覺存了好多錢。當時的理財想法很簡單,就是靠理財,每年賺夠過年回家的機票(我是北方人,春節回家往返機票近5000元)。

理財之餘,就是拼命工作了,因為在一線城市,剛畢業只能通過提高工資來增加收入。轉正以後,工資也就達到了6000元,在深圳才算剛剛立足。

其實月薪4000元,要看自己所處的環境、公司的性質和自己的工作現狀。如果將理財定義為開源節流,最重要的看還有沒有提升收入的空間,提高收入來源,同時控制消費。簡單分析一下樓主的情況:月薪4000,生活必須花費大概 1100 到 1500,應該在三四線城市,是比較省了,每月剩下2500元左右,一年也能存3萬元。目前是丟在餘額寶,也算比較有理財意識,3萬元,按年化收益4%計算,那每年有1200元的理財收入。

建議將每月的資金進行區分,進行簡單的資產配置。如下圖所示:

按上圖中的規劃,3萬元,1年有個2040元的理財收入。

那麼月收入4000元,到底算個怎麼水平?

看看2018年的求職水平,4000元在三四線城市,都算比較低的收入了。

根據這個問題,具體分析一下,該怎麼理財。

1、五六線城市以及小縣城

如果是在五六線城市以及小縣城,屬於高收入群體,一般職業身份是工作好幾年的老師、地方公務員等。這個工資在當地生活已經很滋潤了,工資提升空間不大,同樣花費也不大,又不用買房,如果需要買房,首付也應該在10萬元左右,所以按每年存3萬元來計算,3年也可以付個首付。建議還是多存錢,為孩子以後上大學考慮。如果有時間可以研究股票,現在都可以網上開戶的,增加自己的金融知識和對理財的認識。另外,如果對炒股沒有興趣,可以投資P2P,選擇那些比較穩定的平臺投資,年化收益可以達到10%左右。

2、三四線城市

這個工資應該是平均水平,生活壓力還是挺大的,算上租房和生活費,每月的花費控制在1000元-1500元左右,按每月存2500元,1年能存3萬。如果近期有購房的想法,就得拼命攢錢,同時儘可能的提高工資收入。投資以中短期理財產品為主,像P2P和活期理財產品等。以保本型為主,年化收益在8%之間就可以。

3、二線城市

這個工資應該屬於剛畢業一兩年的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由於平常用錢的地方比較多,有購房的想法,就需要好好攢錢了,除了攢錢,還得努力工作,爭取提高收入水平。投資可以選擇P2P和活期理財等產品,可以一半的資金投到P2P中,以期限一年內的理財產品為例,年化收益在8%之間就可以。

4、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這個工資應該屬於剛畢業,扣除每月租房和消費,每月房租2000元,也存不下多少錢,抱著存點錢的想法就行,每月爭取存1000元,主要用於應急和工作緩衝時間用。一線城市換工作比較頻繁,保證夠自己三個月的生活費,不至於換工作的時候,還需要想家裡要錢,或者靠朋友救濟。平常閒錢投資以餘額寶和短期的P2P為主,投資主要也是為了控制消費,因為很多人工作一兩年還是月光族。

在一線城市,壓力真的挺大的,沒有安全感,現在去一線城市的,靠自己大多數買不起房,只能攢點錢,不斷提升自己,提高收入,掙夠在二三線城市購房的首付,大概20到30萬左右,3到5年應該就能存到,以後去二線城市發展(這是我自己的想法),因為現在的一線城市已經不是打工者的天堂了。

假如10年前,或5年前,那時來北上廣深,工作一到兩年,咬咬牙,付個首付,現在光靠這房子的升值,都已經坐擁百萬資產了,也算步入土著具居民的行列了,至少孩子以後可以在這些城市上學。

像我這種,14、15年來深圳的,靠自己能力根本沒有在深圳買房的機會,雖然2015年深圳房價回落了點,但當時首付也得50萬以上,更別提房價暴漲後的現在了。

現在幾個準一線城市應該屬於打工者的天堂,像成都、重慶、杭州、天津、武漢、南京、鄭州等,這些城市也被作為中心城市建設,算新一代打工者的天堂吧。所以像我這種在北上廣深發展的朋友(沒房),還是應該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我現在對自己的規劃就是,掙錢、學習、理財,按目前每年攢10萬元的速度,3到5年後,攢夠50萬,去二、三線城市,付個首付,人生才算基本穩定,邊工作邊理財。

當然,月薪4000元,也要看自己公司的性質,如果是國企或者事業單位,福利比較好,薪資提升空間不大,那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像福利房和進修升職等,都需要積極去爭取。平常也可以多學習,多瞭解一些理財的知識。

一二線城市,真的月薪4000元,不建議把太多的時間放在理財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工資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之外學習一些工作的技巧,例如考證、考研、學軟件,或者做一些都自己能力有提升的兼職,都是很不錯的選擇,讓自己能力不斷提升也是投資。

在一二線城市工作一定要重新評估一下自己的職業。看看自己的職業的平均收入,最高收入。以及未來的前景,工作3年內一定要確定基本的方向,至少行業要確定,選錯行,然後一錯再錯,到30歲以後你會發現進退兩難,賺錢更難。所以需要時刻關注外面的崗位,有好的機會就去嘗試,換工作也是提高收入的一種途徑,但不能太頻繁。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不建議過早介入複雜的高風險投資理財,比如期貨、股票、外匯等。原油現貨、貴金屬等更要避免,絕大多數都是虧錢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提供工作能力方面,平常投資可以選擇餘額寶、P2P、無界財富等,這些都是穩定收益的理財產品。

也有人說P2P風險也很大,P2P風險是很大,就看自己怎麼選擇平臺了,如果硬要去選擇那些剛成立,收益15%以上的平臺,那雷了也怪不得別人。所以投資不能太貪婪,儘量去選擇目前已經提交了自查報告的平臺。


全民策略QMCL


很多人還存在有錢人才理財的想法,但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其實理財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要具備的基本觀念,不管你收入高低,手上有多少資金,最好都把自己的理財能力培養起來。廣義的理財,是指你怎麼控制收支、配置資金,包括消費、儲蓄、投資等等,中低收入人群更要把握好理財的方法。

首先,要做好規劃

理財最忌諱的就是糊塗賬,每個月都花光光就是不知道錢花到哪裡去了。能養成記賬的習慣最好,堅持不了的話,也要列個大概的清單。每個月收入多少、生活支出多少、能省多少心裡要有譜,個人、家庭有什麼短期和長期的計劃或目標,也要有個數。

盲目理財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理財理到哪一步,資金怎麼更好地配置,錯失增值的機會。所以,沒有目標的先給自己定個短期的小目標先,階段性的良好反饋是很好的激勵,能起到積極的推動效果。

其次,控制消費

消費升級、商品過剩正在引誘新一代年輕人走上過度消費、透支未來的不歸路。今年“雙十一”,天貓的成交量又創新高,面對消費誘惑,心智不夠成熟的年輕人更容易陷進去,年紀輕輕精緻窮已經成為了新時尚。收入低本身抗風險能力就低,加上因為過度消費導致負債累累,萬一出了點什麼事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所以,理財的第一步,就是控制無謂的消費,合理地消費,每個月都沒錢剩,何談理財。

再者,強制儲蓄

預留一些錢放在餘額寶之類的活期賬戶作為日常使用,不僅有收益,流動性還強,剩下的錢強制儲蓄。每月基金定投和月繳型的保險就很適合中低收入人群。基金定投既能儲蓄又能投資,風險對沖,收益比較穩定,適合長期投資。根據市場週期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基金,各種風險等級的基金都配一點,避免在一棵樹上吊死。

商業保險作為社保的輔助,現在的作用越來越大,醫療費用每年都在上漲,而醫保能報銷的範圍卻很有限,尤其是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大部分只能自己承擔。還有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國家的養老金儲備也會越來越緊張。

集保障、儲蓄、投資為一體的保險產品就成為未來每個人抵抗風險的必備武器。對於有家庭的人來說,更應該儘早配備保險。

最後,適度的風險投資

如果除了基礎支出、日常預留、強制儲蓄之後還有剩餘,你也可以嘗試做一些風險較高、收益較大的投資。 比如炒股、貴金屬、外匯等等,不懂的話還是先找專業的理財人員指導,自己慢慢變得專業了再自行操作。當然,如果承受不住風險,就暫時不要碰這一塊了。

綜上所述,建立理財的觀念,最好財務規劃,重點是管住自己嚴格執行,財富的積累需要時間和精力。給點耐心慢慢來,你會成為有錢人的。


50計劃


隨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不是說錢多才能理財,作為低收入者更要懂得理財的重要性,理財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理念,懂得理財才能懂得生活。

現在來說3-4千的月收入屬於低收入人群了,現在物價高,生活成本劇增,往往工資都不足以支持日常消費,每月工資所剩無幾。那麼這種收入水平的人群不需要理財嗎?我認為不是的,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樹立理財觀念、建立理財意識

不管錢多錢少,我們都生活在市場經濟時代,每個人的收入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現在收入不理想並不代表以後收入不會提高。所以在一開始就建立理財觀念有利於後期財富增長後對財富的把控能力。

舉個例子,有新聞說某某拆遷戶,在一夜之間得到一筆不菲的拆遷款後肆意消費和揮霍,最終不僅花光了拆遷款還欠下一屁股債,這就是起初沒建立起正確的理財觀念導致的。

2.結合理論、參與實踐

現在的理財工具很多都是50起投,而且很多都可以網上購買。比如餘額寶、p2p理財、民營銀行存款、基金債權都可以實現線上購買和贖回。每月工資刨除日常開銷後,假設只剩500元,可以嘗試用這500元進行分散投資理財,分散理財意味著分散了風險,每個月都堅持,一年下來收益也很客觀。

3.適度風險投資

在初步實踐之後,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拿出部分儲蓄進行風險投資理財,比如炒股、黃金、原油、期貨等,這些都是高槓杆投資理財產品,收益率極高,當然也伴隨著高風險。所以切記,一定要在承受範圍之內,切不可失理性,不可盲目追求利益!

總結

安全性第一,學習體驗第二,萬不可盲目逐利!


我是中年老劉,每天與您分享財經乾貨,歡迎評論交流。


中年老劉聊財經


說道理財很多人都會說我工資低沒錢可理,我還年輕不需要理財,更有甚者說我月收入幾萬理財做什麼!

其實,他們都進入理財誤區,理財其實是通過合理的資產分配,通過投資渠道讓自己的資產在通貨膨脹下不貶值、逐漸增值的一個過程。

理財不外乎工資高還是工資低,它在乎的起你最後能剩多少錢。你說月入5000和月入5萬的那個有錢理財?

我舉個例子,小明月工資只有5000,但是他注重開源節流嚴格控制月開支,每月可以剩下3000元,通過投資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5%,即每月通過投資理財有增加幾十塊錢的收入。

而小王年紀輕輕成為公司高層月入5萬,他崇尚及時享樂,開上豪車住大豪室吃美食,每個月工資基本月光。

要論工資收入估計小楊甩小明幾條街,但是論投資理財月光的小王卻不如小明。

言歸正傳,月收入3-4錢也可以通過理財投資讓自己的資產獲得不斷增值,具體操作如下:

01.做每月開支預算,讓錢花在刀刃上。

每月提前做好月度開支預算,工資一發把月開支打入餘額寶,只要超過整百每天都能獲得收益,這樣也能做到積少成多集腋成裘,不知不覺今天一角明天幾分,積累一起就是一份可觀的被動收入。(附上我餘額寶的截圖,大家可以看我的收益。)

02.扣除月開支後,可以把剩下的工資用來購買一年定期理財,讓收益滾動起來。

每月除去開支後就把錢用來購買一年定期理財,我用的是支付寶裡面的理財產品1000元起售,建議門檻低適合工薪階層理財。

剛開始工資低可以少買一點,一個月1000一年就是12000,按照一年定期收益率4.5%來算,你每年還可以多獲得400元左右的額外收益。

03.投資自己,是最穩賺不賠的理財投資。

每月3-4千的工資說明你提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認真學習努力工作提升技能,讓自己發光發亮,讓領導這個伯樂輕易能找到自己,這波操作下來妥妥的升職加薪,可用來理財的錢將會越來越多。

這邊列一組數據,能讓你更加堅定理財的決心。

假設有一款投資理財年化收益率能做到10%,每月投資1000元,你取得的成績如下:

20歲開始理財,到60歲你將擁有630萬。

30歲開始理財,到60歲你將擁有200萬。

40歲開始理財,到60歲你將擁有75萬。

50歲開始理財,到60歲你將擁有20萬。

對比一下,你看理財起步晚要落下多少距離,而且我相信每月1000元的錢咬咬牙都可以攢下來。就當自己每月工資少發1000元,推遲享受到老了幹不動往後有大把的時間享受生活。


小方聊投資理財


一個月三千元到四千元的工資,可以這樣來用:

第一、首先建議用一千塊錢的存儲,要定期的哦;拿出一千六塊錢用於生活費用,再拿出一部分大概在六~七百元之間用於人際交往;哪剩下的部分——剩下的方可理財和學習。

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的工資在多方用處,還可以放進多個方位裡面,便於自己理財和發展。

第二、 可以購買幾項基金,其中包括股票型、 混合型、 債券型基金等,投資比例在百分之五十股票型基金 和百分之四十混合型基金 及百分之十債券型基金 ,首先要了解基金種類,按規劃分配資金 適時調整!管理的方式得當可以增加你們財富,還可以用於結婚備用金或者房屋交付首期,這不就完美了。

第三、每月四千總收入除去月支出 為一半的金額,剩下的一半資金元就可用於定投基金 ,可以選擇三支基金 這個可以是指:數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 各定投四百元 ,持續定投時間在 十五年~二十年——這樣可用於為日後養老以及子女教育備用金做好充分準備。還剩幾百元。 可以購買保險 、可以是分紅險 ,還有醫療保障或者 養老保險!大概保費 每月兩百悶元(南方口語)左右 (佔總收入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具體可以對比了解保險種類) 剩餘六百資金可以 定期 積存黃金三百元做長線投資!其次剩餘 三百悶元可以貯備零用或者旅行經費 定期外出旅遊。

資金有很多方面是可以根據自己規劃來預訂的,首先看你怎麼合理自己的管理資金安排咯


汐若初見待歸來


有很大一部分朋友覺得,月薪 3000 - 4000 根本沒有理財的必要,即便是一分錢都不花,能夠剩下來的也不過是三四千元錢,這麼點積蓄能幹啥?做投資,還不如吃吃喝喝,讓自己過得開心一點來的實在。


浮雲君並不認可上述這種觀點,每個收入階段都有相應的理財方式。等到月薪多了再理財,那什麼時候月薪才能上漲呢?又還需要再默默等待多久呢?


理財並不是富人的專屬,對於絕大部分普通居民而言,每月扣除必要的吃用開銷,所能夠攢下的積蓄基本上都是低於三四千的。不要不相信,國家統計局官網公佈的 2018 年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才只有 2000 元!所以,絕大部分居民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富有”。



那麼,幾千元的資金應該如何理財?


01.首先要擺正心態,理財不僅僅是投資


有些朋友看來,理財就是投資,通過配置一些股票、基金、黃金等等標的,低買高賣,賺取差價。


實際並不是如此。理財的概念更為寬泛,包含對於消費的態度,對於資金支配、使用以及採用合理的保值增值手段。


做理財,懷揣著一顆“暴富”的心態,希望投入一萬,獲利一百萬,這是不現實的。擺正對於財富的態度是理財最重要的基礎



為什麼我們想做理財?因為我們想要讓我們的資金使用的更加高效、合理,通過一些理財的方式和手段使得自己的資金跑贏通脹,甚至利用理財的手段幫助自己進行強制儲蓄,即便自己月薪只有 3000-4000,通過這種方式,一年、兩年也能攢下人生第一桶金,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不管你的月薪是多少,已經開始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並且有所行動,這是很關鍵也是很重要的,能夠邁開第一步已經比大部分“月光族”強了很多倍。


02.每月結餘不多,應該如何理財?


錢多有錢多的理財方式,比如資產千萬、上億,可以去銀行享受“私人銀行”服務,收益可觀,風險可控。


假如積蓄有限,每月的收入也不高,那麼應該如何理財?



①強制儲蓄。我覺得支付寶的【筆筆攢】就是一個不錯的功能,每次進行一筆消費就能強制從銀行卡、餘額中將一部分資金鎖定在餘額寶中,花錢次數越多,強制儲蓄也就越多。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更多的“剁手”一族有機會攢下資金。



②基金定投。股票、期貨、原油等等這些投資標的風險還是偏高的,能夠從中盈利的個人投資者不會超過總人數的 10%,想要獲得可觀的盈利,選擇類似於 “滬深300指數基金” 的標的進行定投,每月一發工資就投幾百元進去,積少成多,幾年之後也會成為一筆可觀的財富。


滬深 300 指數基金中的 300 家公司,是根據上市公司市值、成交量等指標綜合排序篩選出來的,他們業績、表現都是較優的,當然收益也不會太差。



③開源節流。這一點看似簡單,是我們最容易想到,但是卻最不容易做到的。每月消費太誇張的剋制一些消費的衝動,花唄、白條能關的就關了,薪資水平有多少,就進行相應水平的消費。


月薪少,那麼就拓寬一些收入的來源,比如業餘時間利用自己的特長或者專業技能做個兼職、搞個副業。


不過真正能夠剋制住消費的慾望,堅持做副業的又有幾個呢?大家都貪圖安逸的生活,都想舒舒服服過日子......




總結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大部分人的月薪都不高,但是卻需要承受較高的生活壓力和開支負擔,主動形成理財的觀念和認識,並且採取相應的實際行動,那麼還是存在“屌絲逆襲”的可能性的。


一味地認為錢少就沒有理財的必要,該吃的吃、該喝的喝,那麼真的很難攢下積蓄,甚至畢業幾年的生活開支或許還需要父母支援,無法做到真正的經濟獨立......



那麼,大家覺得,月薪 3000 - 4000 元有理財的必要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浮雲財經觀


理財不至於工資多少,工資3-4千,一樣可以理財。

我們必須對理財有個正確的認識,就是通過理財,讓自己走出財務泥潭。


人的願望是無止境的,賺錢多少,並不代表他有多少財富,主要是看他能攢下多少。一個人年掙100萬,但是他要花費120萬,他一樣的沒得錢。

一個人工資4-5千一月,每月花費2000-3000元,攢2000元,他肯定能越過越好。

所以我們理財的首要目的是在平衡收支的同時,能夠攢下來投資,雖然開始的錢不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拉長,慢慢的小錢也會變成大錢。

比如:小林她每月收入4000元,生活費1000元,其他的花費1000元,每月能剩下2000元,她通過理財投資,收益能夠達到年化百分之十,一年的本金加收益也還是能達到25000元左右。


25000的本金,不用再繼續追加投資,用它不斷投資理財,每年年化百分之十的話,40年後,收益加本金能有110萬左右。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還年輕,那麼你越早理財,你會越早實現財富自由。

當然了,前提是你不要中途把投資理財的鵝殺死。

總結:投資理財,最主要是通過複利的形式賺錢的,那麼複利最好的朋友是時間,理財時間越早,收益越高,呈指數級增長。


提示:想要一夜暴富的不適合這種方法,因為這種方法只適合慢慢變富。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菲菲七


每個月3-4千工資該怎樣理財?

理財和可用於理財的資金的多少沒有什麼邏輯聯繫,理財是一種生活態勢和價值觀。換言之,1000萬需要理財,100元同樣需要理財。

收入來源較少的情況下,更應該理財,財富的逐漸積累的過程,只有長時間的積累才會產生財富的質變。

1、養成記賬的習慣,只有知曉了每一筆支出的去向,才能知道支出那些部分是剛性的、必須的支出,那些支出是可以省下來的。對症下藥,慢慢積累。比如男性抽菸,這個是可以省下來的,因為抽菸不利於身體健康,同時浪費金錢。

2、較少無效社交。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風風光光,但是實際上是打腫臉充胖子,口袋裡沒有半毛錢,套現信用卡來支撐其面值工程,這就不是正確的財商思維。

3、每月將自己剛性支出,比如房租,生活開支,上下班的出行費用等單獨列成小金庫,嚴格執行。例如我遇到的一個小姑娘,沒有4300元,每月充值公交卡60元,中午帶飯到公司,兩個月才給自己買一件三五百的衣服,生活開支800元,房租800元,偶爾買點護膚用品,一年下來,居然可以存15000元。這就是理財。

4、支付寶花唄借唄、信用卡等儘量少用,量入為出。然在消費時如果使用透支功能和拿出一張張現鈔,其心情和心態是完全相反的,長期使用現金的人更能直觀的感受理財的重要性,會時時刻刻的提醒其開源節流。

5、沒有剩下的錢建議強制儲蓄,或者購買定投基金。這裡重點不是獲取高收益,而是養成一種儲蓄的習慣,實際的效果的是,當你養成儲蓄習慣之後,你的儲蓄所帶來的收益一定會超出你的預期,為未來理更大的財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統計:大學畢業生80%的收入相差不大,大家都是三五千一個月,但是三年之後堅持理財於無理財意識的差距就天上地下。

總之:理財是習慣和思維,和錢多少無關!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