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移動互聯網時代,渠道、終端、中介轉型之路,不重視就會被淘汰

繼上篇文章《 》發佈之後,好多網友留言,發表了自己對於房產交易、二手房買賣、房產經紀行業激烈競爭核心點的看法,其中有好多寶貴的經驗值得汲取。這次就繼上篇文章的話題,繼續討論一下終端或店面、渠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應該如何應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重構了消費者關係。

在商業領域,渠道、終端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有了它們的增值,產品和服務可以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可用性。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渠道、終端也在進行著新的變革。對於這些新的變革,我們也要有一種重新的理解!

移動互聯網時代,中介要向服務商轉型

目前的中國是被移動互聯網改造的最為徹底的國家,在這種新的環境下,渠道、終端是什麼呢?其有什麼特徵呢?


移動互聯網時代,渠道、終端、中介轉型之路,不重視就會被淘汰

中介要向服務商轉型

第一、渠道已經扁平化了。在目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中國,現實中越複雜的渠道,效率越低。現在的商業領域去中間商的趨勢非常的明顯。因為用戶很容易被到達,而且到達的用戶很容易通過數據化的方式來進行管理,所以我即便用你這個中間商幫我到達了用戶,但是當第二次到達時,我就不需要你中間商,為什麼?我有他所有的聯繫方式了,我瞭解你的所有運作程序了。在這個場景中,傳統的中間商顯然做的是一個一錘子買賣,沒有辦法在可持續的環境下的進行獲利,因此,中間商必須要向服務商做轉型。一個商品,從A點到B點到C點,中間那個B,如果你不能夠做增值的話,理論上講你是沒有存在的價值的。渠道、終端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扁平化;去中間商、去中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第二、數據能力變成了渠道新的核心能力。現在電商就在實驗或者說是做一件事情,就是說你在網上買了一雙運動鞋,我怎麼把運動鞋送到你這那兒呢?我不會從我的中央倉庫去把東西拿來送到你家裡,而是我會選一個離你下訂單最近的專賣店,通過那個店員把鞋送到你家裡。這樣做,我的成本就下降了!這筆交易就從原來物流變成了快遞了,速度提高了,我的效率也就提高了!然後,我把你這個

消費者關係給到這個前置專賣店的營業員,未來這個消費者的管理就讓你來管理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全中國所有的專賣店都變成了你的前置倉,這個前置倉具備了消費者線下體驗管理的一個能力。但如果你沒有這個消費者關係、沒有這個消費者的體驗管理呢?你就是個中間商,你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是越來越趨向於根本沒有價值的。我只有把消費者關係給到你以後,你通過服務來實現你前置倉的增值價值。對於很多的中介來說,這一點也顯然會有深刻的體會,留下來的顧客,基本都是對你提供的增值服務感到滿意的顧客。你提供了超過顧客需求的增值服務,或者說減少了顧客的時間成本,所以顧客選擇了你。如果你提供的信息,顧客本身都知道,你提供的流程,顧客都熟知,靜下來思考一下:你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第三、定製化。當市場經濟由賣方市場進入到買方市場以後,定製化就成為了一個渠道、終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原來渠道是單項銷售,做了筆西裝五萬件;做個傢俱八萬件;通過渠道來銷售,賣不掉怎麼辦?放三年打兩折再賣掉。在今天,定製化實施以後,造成了生產線的柔性化和反向定製。我拿到訂單以後,再進入到一個生產的流程,使得整個製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和生產的成本越來越低。這個趨勢在中國是非常明顯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因為中介手中掌握著大量的資源,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足以能夠提供多種解決方案解決顧客的實際問題,同時多種方案擇優錄用超出顧客的期望值,這就是現實中的定製化。

總之,現在所有的公司在今天都變成了數據公司、變成了互聯網公司、變成了服務公司。當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對公司的考核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無論你做任何產品的,你要考核三個東西:第一、獲客成本;第二、客單價;第三、復購率。

消費者關係重建:無交互無渠道,無數據非終端

瞭解了上面所講的渠道、終端的三個特徵以後,我們說渠道變革的本質是什麼?消費者關係得到了從簡,這些關係包括獲得的關係,留存的關係,提供增值服務的復購關係。


移動互聯網時代,渠道、終端、中介轉型之路,不重視就會被淘汰

消費者關係重建

對所有的渠道變化都是在一個消費關係重建的前提下,都因為有了移動互聯網,因為有了大數據,包括未來的AI 、人工智能對數據的一種精選和核心的觸達方式會造成什麼呢?就是無交互非渠道。如果你跟消費者沒有形成一種交互關係的話,你這個渠道就是一個老化的渠道;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渠道。第二個無數據非渠道,如果你跟消費者的關係建立在一個沒有數據支持環境下的話,你就沒有辦法再次觸達,沒有辦法精準瞭解他的訴求。也就很難繼續存活下去!

電商用“價格”逆襲實體終端;渠道、終端、實體店要用“服務”扳回一局

未來商業爭奪的是出生於80、90年代的消費群,這群人生下來就不缺物質、不缺產品,它們需要的是一種“體驗”“交流”與“關懷”,這種關懷更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與觸覺才能體現。未來的那些只是賣東西的實體店將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而那些能為顧客提供獨有體驗、增值服務的實體店將脫穎而出


移動互聯網時代,渠道、終端、中介轉型之路,不重視就會被淘汰

電商用“價格”逆襲終端,實體要用“服務”扳回一局

舉個例子:日本也曾有過實體店衰退期,但幾年的調整後,重新穩定崛起,當下的中國正如當年的日本。其原因當然有很多,這裡簡單介紹一條:就是商場無敵的售後服務。在日本,買好東西之後,如果不想拎著大包小裹回家,可以委託商場打包送貨上門。這一服務並不侷限於家電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飾、鞋子、皮包、日用品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間。日本的包裹服務商可以

藉助便利店實現包裹的郵寄,在線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實現就近配送。正是因為日本的電商配送體系是建立在實體便利店的基礎之上,這意味著日本電商體系與實體店之間是共存共榮的關係,而不是絕對的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看到這些,是否有一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