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向問題“叫板”獲群眾叫好

“以前來醫院,找個地方停車比看病花的時間還長!現在好了,幾乎都有空的停車位。”在江口縣人民醫院,前來看病和探望病人的群眾紛紛為醫院的變化點贊。

自主題教育啟動以來,江口縣立足縣情實際,強化分類指導,將主題教育與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聚焦發展難題,著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以群眾滿意度檢驗主題教育成效。探索以水養水模式解了“水困”順了民心

“分水嶺,水道窄,淘盡心酸水不來。”江口縣閔孝鎮長崗嶺村口口相傳的順口溜,道出了吃水的艱辛與無奈。

長崗嶺村地處高山地帶,沿G354國道蜿蜒展開,為省級二類貧困村,飲水困難是制約當地發展的最大瓶頸。全村249戶1027人,長期以來都要到山溝下面挑水喝。

脫貧攻堅以來,江口縣下大力氣解決飲水難問題,在長崗嶺村投入129萬元修建了蓄水池、管道等供水設施。2017年8月,該村實現統一供水,改寫了全村人挑水吃的歷史。

近年來,隨著農村人飲工程的逐步配套完善,自來水通到了每家每戶,農村飲水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農村無法像城裡一樣通過自來水公司進行統一管理,供水設施的運行管護成了一大難題,供水安全和穩定無法保障。

“大夥兒都受夠了挑水吃的苦日子,村裡要通自來水,都很積極,主動讓出土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村幹部嚴佳倫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深有感觸,表示不把水管好,既對不起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也對不起積極付出的村民。

結合主題教育的開展,該村黨支部繼續把自來水管護作為檢視整改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群眾飲水上的揪心事。

該村通過討論決定,由村集體在生態護林員中聘請自來水管護員,一戶一表,按照2元一噸的價格收取水費,用於供水設施維護及村集體經濟,專人專賬,並定期公示。

“收取水費的目的主要是提醒大家節約用水,不要浪費。”嚴佳倫說,“國家給修好了設施,為我們解決了多年的飲水難問題,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它維護管理好,2元一噸的水費村民都能接受,用得最多的一年也不到200塊錢。”

如今,長崗嶺村還發展起了種養產業,村民的日子也一天好過一天,全村經濟發展駛上了快車道。建立親商清廉關係全面提升營商形象

“我到江口投資4年多,深切地感受到了這裡的巨大變化。山美水美人更美,親商營商引大商,生態環境與營商環境協同發展、相互促進,就會帶來‘金山銀山’。”在江口縣主題教育徵求意見座談會上,貴州豐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申雄貴為江口的營商環境點贊。

2015年,申雄貴來到江口縣興業,墊資建設了江口縣第四中學,投資開發了豐源家居、豐源國際兩個項目。4年多來,讓申雄貴感觸最深的是江口縣高度重視營商環境。

為破解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中的“堵點”和“痛點”,江口縣圍繞執行政策零折扣、部門服務零距離、生產經營零干擾、處理問題零缺位“四零”營商環境目標,緊盯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積極探索營商環境服務難點問題破解機制,不斷完善營商環境工作制度,全面整治損害營商環境行為。

此外,該縣還專門成立營商環境專項巡察組,在政策環境、政務環境、服務環境、市場環境、法制環境等方面開展專項巡察,對重大工程前期手續辦理、項目推進建設、協調化解矛盾問題等定期進行督促檢查,既督進度、督整改、督成效,又查認識、查責任、查作風,做到親商不失清廉。

“助江投資者是恩人,來江投資者是親人。”近日,申雄貴到江口縣投資促進局辦事,該局茶杯上印著的一行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們就是想通過這些細節,積極營造人人尊商、愛商、護商的良好氛圍。”該局主要負責人說。

“相對於這裡美麗的青山綠水,江口縣的人文環境、營商環境更美好。”申雄貴說,“作為外來投資者,我要為縣委、縣政府的擔當作為點贊,為職能部門的主動作為點贊,為江口的好乾部點贊,為江口良好的營商環境大大點贊!”築牢返貧致貧防線托起“穩穩的幸福”

“感謝黨的好政策,再一次把我家從貧困線上拉了回來。”11月21日,江口縣凱德街道黑巖村第一書記韓易霖開展定期入戶回訪,納入防貧監測對象的羅建軍滿是欣慰。

在該村防貧監測預警中心,筆者在翻看羅建軍戶檔案時看到,納入監測對象後,該村因戶施策,重點採取了落實政策保障資金、公益性崗位(護林員)就業、集體經濟產業務工、社會公益救助等4項措施,確保羅建軍戶穩定脫貧。

“村裡今年給我們家評了低保,再加上政府的一些政策扶持和救助,今年的轉移性收入就有1.8萬多元。另外,村裡還聘請我當護林員,一年的工資收入還有1萬元。”羅建軍的家裡與前來走訪的韓易霖書記算起了一筆明白賬。

防止返貧致貧是脫貧攻堅鏈條上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環。

為實現已脫貧人口穩定脫貧、未脫貧人口全部脫貧、堅決阻止源頭致貧“三大目標”,江口縣堅持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並重,建立防貧監測、預警、保障“三大機制”,變“短期扶貧”為“長效治貧”,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過篩子、摸底數、建臺賬。該縣圍繞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返貧風險的已脫貧戶、有致貧風險的非建檔立卡戶群體,把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4000元,因病因學剛性支出遠大於收入,因災、突發大病、突發事故等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民政特困供養對象、長期保障戶、重殘等四類人群納入重點監測對象,對全縣監測對象精準掌握。

“產業扶持自力更生群體,救助扶持入不敷出群體,多方扶持突發致困群體,兜底扶持特困弱勢群體。”對識別出的四類重點監測對象,江口縣採取“一戶一策、一戶多策”方式,科學制定幫扶方案,確保“兩不愁三保障”。(王勇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