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文言文固定結構彙編,太實用了

文言文固定結構大致可分為表示疑問、表示反問、表示感嘆、表示揣度和表示選擇五種。

一、表示疑問

1. 何所……?(所……是什麼?)

表疑問的固定結構。是“所……者為何”的移位和壓縮,可譯為“……的(人、事、物)是誰(什麼)”。如:

①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

譯文:問姑娘想的是什麼,問姑娘思念的是什麼。

②賣炭得錢何所營?(白居易《賣炭翁》)

2.奈何……?(……怎麼辦?為什麼……?)

《鴻門宴》: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阿房宮賦》: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3.如……何;奈……何?(拿……怎樣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4.孰與……?(與……比,哪個…?)

表示比較和選擇取捨的固定結構。只表示比較時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樣)……”。表示比較之後進行選擇取捨時可譯為“哪比得上”;這種情況,還可與選擇連詞“與其”配合使用,譯為“與其……不如……”。如: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

譯文:尊崇天而思慕它,哪裡比得上把天當作物一樣畜養起來而控制它呢?

5.安……乎?(怎麼……呢?)

《赤壁之戰》:然劉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

6.獨……耶?(難道……嗎?)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之姊耶?”

7.何如

⑴代詞性固定結構。常用於詢問動作行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狀。可譯為“怎麼樣”。⑵表示比較的固定結構。可譯為“比……怎麼樣”。同義結構還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如:

①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馬遷《鴻門宴》)

譯文:樊噲說:“今天的情況怎麼樣?”

②王以為何如其父?(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大王認為(趙括)比他的父親怎麼樣?

二、表示反問

1.何……哉(也)?(怎麼能……呢?)

《遊褒禪山記》:何可勝道也哉?(兼有感嘆)

《陳涉世家》: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2.豈(其)……哉(乎、耶)(哪裡……呢?……哪裡呢?)

《捕蛇者說》:豈若我鄉鄰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嘆)

《鴻門宴》:沛公不先入關,公豈敢入乎?

《崤之戰》未報秦施而伐秦師,其為死君乎?

《廉頗藺相如列傳》:豈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3.安……哉(乎)?(哪裡……呢?)

《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兼有感嘆)

4.不亦……乎?(不是……嗎?)

表示反問的固定結構。其中“亦”沒有實在意義,只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問語氣詞替換。可譯為“不是……嗎”。如: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譯文:學習而又按時去溫習它,不是很高興嗎?

5.……非……歟?(……不是……嗎?)

《屈原列傳》:子非三閭大夫歟?

6.寧……耶?(哪裡……呢?)

《祭妹文》:寧知此為歸骨所耶?(兼有惑嘆)

7.顧……哉?(難道……嗎?)

《為學》: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嘆)

8.獨……哉?(難道……嗎?)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三、表示感嘆

1.何其……也!(怎麼那麼……啊!)《伶官傳序》: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直……耳!(只不過……罷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日:“不可,直不過百步耳!”

3.惟……耳!(只……罷了!)《譚嗣同》: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耳!

4.一何……(多麼……啊!)《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5.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記》:…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四、表示揣度

1.無乃……乎(歟)(恐怕……吧?)(兼表反問)

表示測度疑問的固定結構。它所表示出來的語氣是委婉的。句末“乎”可用“與(歟)”、“耶”等疑問語氣詞替換。可譯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同義結構還有“非乃……乎”、“不乃……乎”。如:

①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滅吳》)

譯文:現在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然後才來尋求謀臣,恐怕太遲了吧?

②無乃爾是過與?(《論語》) 譯文:恐怕該責備你吧?

2.得無(微)……乎?(該不是……吧?)(兼表反問)

表示反問的固定結構。它的語氣比較委婉,且略帶測度性。句末“乎”可用“與(歟)”、“邪”、“耶”等疑問語氣詞替換。可譯為“該不會……吧”、“莫非是……吧”、“能不……嗎”。同義結構還有“得毋……乎”、“得非……乎”等。如:

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譯文: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3.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師說》其可怪也歟?

4.庶幾……歟?(或許……吧?)《孟子二章》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五、表示選擇

1.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馮婉貞》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2.……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伶官傳序》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3.其……耶?其……也?(是……呢?還是……呢?)

《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他固定結構

1.然則

連詞性固定結構。“然”承接上文,“則”表示推斷。可譯為“既然這樣,那麼”。如:

①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文:入朝為官要擔憂,退處江湖也要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快樂呢?

②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既然這樣,那麼小國本來就不可以抵擋大國,人數少的本來就不可以抵擋人數多的,勢力弱的本來就不可以抵擋勢力強的。

2.是以(以是)

表示結果的固定結構。可譯為“因此”。同義結構還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如:

①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前出師表》)

譯文:這些都是善良誠實、意志忠貞純正的人,因此先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

②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有所……,無所……

這是兩個意義相反的固定結構。“有”、“無”是動詞,“所……”是“所”字短語作“有”或“無”的賓語。可分別譯為“有……的(人、事、物)”、“沒有……的(人、事、物)”。如:

①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

譯文:將軍在外(作戰),國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於國家。

②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司馬遷《鴻門宴》)

譯文:財物沒有被拿取的,婦女沒有被寵幸的。

4.有以……,無以……

這是兩個意義相反的固定結構。它們用在謂語動詞前,相當於助動詞的作用。可分別譯為“有用來……的(人、事、物)”、“沒有用來……的(人、事、物)”。如: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

譯文:我才能夠有用來報答太子的(機會)。

5.……之謂也

表示總結性判斷的固定結構。其中“之”是標誌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謂”是動詞,“說”的意思;“也”是表判斷的語氣詞。可譯為“說的就是……”。如:

①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詩》裡面講過:“別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這話)說的就是您這樣的人。

如果“之謂”位於句中,賓語在“謂”的後邊,這是另一種固定結構。可譯為“……叫做……”、“……稱作……”。如:

②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魚我所欲也》)

常見文言固定結構的對譯

1.誠……則……:如果……那麼(就)……。

2.得以:能夠。

3.俄而:不久,一會兒。

4.而況:何況,況且。

5.而已:罷了。

6.否則:如果不……就……。

7.何乃:何況是,豈只是;為什麼竟。何乃太區區:你居然如此見識短淺。

8.何其:為什麼那麼,怎麼這樣;多麼。

9.既而:隨後,不久。

10.既……且……:又……又……。

11.見……於……:被。

12.可得:可以,可能。

13.可以:可以用來,足以用來;可以,能夠。

14.乃爾:居然如此,竟然如此,這樣。

15.且夫:再說,而且。

16.然而:這樣卻;但是;(既然)這樣,那麼。

17.是故:所以,因此。

18.雖然:雖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19.所謂:所說的,所認為。

20.所以:……的原因,為什麼……;用來……的方法,用來…的東西,是用來……的,用來……的地方,用來……的人(事),靠它來……的。

21.往往:處處,到處;常常。

22.……何如哉?該是怎麼樣的呢?

23.之於:對待,對……的態度(做法);同,對於;同……相比。

24.安……乎?怎麼……呢?

25.未嘗:從來沒有。

26.謂……曰……:對……說,告訴……說;把……叫做……。

27.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

28.無幾何:沒有多久,不久,一會兒。

29.無慮:大約,大致。

30.毋寧,無寧:寧肯,寧願;莫不是,不是。

31.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例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2.至於:到了,一直到;竟至於,結果。

33.於是:這時候,在這裡,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這個原因。

34.無庸:不用,無須。

35.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

36.相率:竟相,一起。

37.相與: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處,相交。 例如:相與枕藉乎舟中。

38.向使:假如,如果。例如:向使三國各愛其人。

39.因而:據此而,藉此而,因此而;因而。

40.一切:一律,一概;權宜,暫且。

41.以故:所以。

42.以……故……:因為……所以……。

43.以至於:一直到;結果。

44.以……為……:認為……是……,把……當作……;讓……作……,任用……為……;用……做……,把……作(為)……。

45.以為:認為他(它)是,認為;用它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