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她是“超級美女學霸”,7科成績滿分,被這所世界名校錄取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孩趴在樹上不敢下來,爸爸伸著手站在樹下說會接住他,結果這個男孩跳下來時,爸爸卻把手收了回去,男孩摔得“哇哇”大哭,爸爸卻很冷靜地告訴他:

“世界上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不要依賴。”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家長教育孩子時,要讓他們學會獨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學到獨立生存的方法,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從而擺脫對別人的依賴,成為社會中獨立的個體。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1500名超常兒童進行長期的追蹤觀察,30年後發現20%的人沒有取得什麼成就,與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對比,發現最顯著的差異並不在於智力方面,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堅強毅力、獨立性等個性品質的人。

由此可見,孩子最終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與他們從小是否具有獨立性關係很大。長沙“超級美女學霸”的成長故事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她是“超級美女學霸”,7科成績滿分,被這所世界名校錄取


這位“超級美女學霸”的名字叫黃雨桐,家在湖南長沙,高中畢業於長沙市雅禮中學。她是雅禮中學成立以來被歐洲排名第一的劍橋大學錄取的首位學生。

如此來看,她應該有著超強的實力,否則不可能受到劍橋大學青睞。當我們看到她的成績單時,我們就知道她有多強大,這樣的成績說她是“超級美女學霸”一點也不為過。

她當年申請國外資格考試時,7科獲得滿分。而總成績120分的托福考試也取得了110分的高分。

她是“超級美女學霸”,7科成績滿分,被這所世界名校錄取


其實,黃雨桐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她從小就很獨立有直接關係。黃雨桐的父母工作都非常忙,根本抽不出多少時間照顧她,更別說天天陪著她學習,監督她寫作業,就連生活起居有時也得靠自己。

而我們大部分家庭,多數父母卻天天圍著孩子轉,使孩子的獨立性得不到應有的鍛鍊,這實際上並不利於孩子成長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所以家長應該學會慢慢放手,屬於孩子的事由自己獨立去完成。

曾有一組調查數據顯示:52.5%的家長“為孩子安排課餘學習內容”; 26.1%的家長“經常檢查孩子的日記或通信”; 37.1%的家長“總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鋪或收拾書包等”; 34.6%的家長“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 62%的家長“比其他家長管教孩子嚴厲”。

從這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有多高。當然適當的關注是應該有的,但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就等同於剝奪了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黃雨桐取得驕人成績後,有家長問她,你學習這麼優秀,父母是怎麼管教你的。她回答說:“我父母從來沒管過我啊!學習也沒有什麼秘訣,關鍵是獨立自主學習,自己要管理好自己。”

她是“超級美女學霸”,7科成績滿分,被這所世界名校錄取


黃雨桐4歲開始學彈鋼琴時,媽媽就和她說:“學鋼琴不是為了別人,也不是為了考級,學與不學是你自己的事情,由你自己來決定。”剛開始時,她還興趣滿滿。後來有一段時間就不彈了,媽媽也沒有逼她,過了很久,她又懷念彈鋼琴的那段時光,於是她又重新拾起,再也沒有放棄。

除此之外,黃雨桐不僅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還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和制定學習計劃。她說:“我會在前一天制定計劃,告訴自己明天要做什麼,並且督促自己一定要做完。”黃雨桐的話,雖然簡單明瞭,但無不滲透著獨立學習的重要性。她有自己的人生夢想,並且自己規劃未來,而且還能夠付諸於行動,這些都是她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因素。

她是“超級美女學霸”,7科成績滿分,被這所世界名校錄取


黃雨桐數學是強項,這讓大家感到很意外。在大家的印象裡,覺得女生的數學應該比較弱一些,而她卻不一樣,數學卻是最好的。這與她對數學感興趣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她具有獨立鑽研的能力,才使她的數學學得特別出色。

相對於數學,她上高中後發現自己的英語口語要弱一些,於是她開始主動尋找提高自己口語水平的辦法。她發現與外教聊天既輕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因此她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時間,都會跑到英語角與外教聊上一會。久而久之,她的口語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從而補上了自己的短板。

由此來看,黃雨桐確實具有很強的獨立學習能力,她不僅懂得規劃學習,還能反思自己學習上的劣勢是什麼,並且想辦法彌補,讓自己更全面更強大。

也許有人會認為,黃雨桐只是學習出色,其實她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孩,唱歌、表演、音樂劇她都喜歡,不僅如此,她還下地幹過農活。那是她剛上高一的時候,有一次,她與美國耶魯大學志願者去雲南支教。在支教的那些日子,她上午要去田地裡學著幹農活,風吹日曬,累得不輕,但她卻認為,幹農活讓她收穫了很多知識,這既是人生的一種體驗,又學到了一項本領。

她是“超級美女學霸”,7科成績滿分,被這所世界名校錄取


通過黃雨桐的故事,我們看到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有多麼重要。這種獨立不僅體現在學習上,也應該體現在生活上。只有他們具備了這種獨立的能力,才可能更優秀,未來取得的成就才會更大。所以家長不能永遠成為孩子的拐,孩子一旦離開了拐就不去學習,不會生活,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社會學、生物學、進化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結論稱: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之後還能過上好日子,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充分地信任他。

也就是說,家長如果不試著放手,不試著讓孩子自己去安排學習和生活,他們就很難長大,就會成為“巨嬰”,成為啃老一族。那樣,孩子相當於失去了獨立生存的能力,父母永遠也放心不下。

美國人從小就注重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就是為了讓他們明白凡事要靠自己,這樣才能具有獨立意識,才會具有實力參與競爭。所以,我們作為家長也應該認識到這一點,該放手時就要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