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做好水的文章 共建水美南平——院士專家談“水美經濟”建設

在15日下午舉行的新時代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高峰論壇“水美經濟”分論壇上,院士專家圍繞“水美南平現代化與綠色高質量發展”展開對話交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昌明:

生態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可以按照“同一性”的哲理予以解決,生態保護不等於不發展,既要生態保護,又要經濟發展,這就是同一性。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還要有所發展,這樣才能增加我們的經濟收入,改善我們的生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王浩:

在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水管理、水產業、水經濟等基礎上因水而美,才有高質量的生態,有了高質量的生態可以吸引遊客、聚集人才,有人才就有創新的活力,有創新活力可以招來資本,有資本加上人才就可以形成產業,壯大發展,給經濟增加活力,這個鏈條在“水美南平”裡體現很充分。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業大學終身教授鄧銘江:

南平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區位優勢,水美南平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規劃,以及相應的三個專題規劃,令人大開眼界。在規劃的基礎上形成導則,這意味著水美南平將成為“兩山”理論的示範引領作用。某種程度上,導則是技術性的,可以指導“兩山”理論的健康發展,讓總書記的“兩山”理論深深地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朱黨生:

在《水美南平規劃》的編制和具體實踐方面,我們按照水生態及水源空間的管控、水安全保障體系、河湖健康美麗的保障體系、水源產業與水文化旅遊等方面考慮,目標是踐行高標準的生態文明的自覺協同性,實現人、水、產、城的融合,最後助力形成南平水美經濟源於水、依靠水、激活水、協同水的佈局,形成水美南平的特色品牌。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首都發展高端智庫主任李國平:

“水美”包含了山水資源,更加清晰地闡述生態環境質量,但在水美城市建設中,綠水青山不會自動成為金山銀山。在這個過程中就有一個直接的轉化過程,根據地方規模或者是結構以及發展的基礎,會選擇差別化的發展,會形成不同路徑,從而形成城市經濟多樣化發展。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與旅遊規劃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周建明:

要依託南平優越的水美資源、森林生態、特色文化、綠色食品和戶外運動資源,以世界遺產體驗、高端養生度假、戶外山水運動、生態文化研修為水美文化旅遊主導發展方向,將水美南平與世界遺產體驗、養生健康度假、戶外山水運動、生態文化研修深度融合,最終打造成國際養生度假目的地、國際戶外運動目的地、國際科普研學目的地。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波:

對南平來講,要打破過去從傳統面向一個地方的點軸,或者面向一個維度的串珠的生長模式,打造網絡化的生產格局,實現“一心三帶多點共軛”的格局,“一心”是武夷新區,“三帶”即中部的閩江發展帶、西部是綠色生態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的核心發展帶、東部打造以綠色產業和康養產業為核心的發展帶,進而把一江八溪打造成宜居宜遊宜業的水美城鄉。 ☉廖晨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