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人們都富裕了,按需分配還有必要嗎

為啥實行按需分配?單單為了滿足個人所需嗎?當代,沒有實行按需分配,西方發達國家的公民過得也很幸福滋潤,為啥非要實行按需分配呢?是不是按需分配只是窮人的理想,富人富國根本不需要?

同時,按需分配如何保證個性化消費?帶著這些疑問到處找,卻都找不到相關設計,僵化思維已經無藥可救了。

人們都富裕了,按需分配還有必要嗎

對按需分配的機械理解,死板教條

一、按生產要素分配是古老的分配製度

從封建社會開始,按生產要素分配已經實行,只是那時的生產資料以土地為主,手工業、採礦冶煉鑄造、紡織等生產活動不是社會生產的主體,有些是隻是滿足自給自足的需要,基本不用於交換。到了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深度與廣度都得到了發展,生產與交換成了社會活動的中心。它有力地調動了人們生產,勞動,投資,經營,交換的積極性,社會財富大量湧現。在滿足了大部分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時,製造了大量的中產群體,誕生了一大批富人和一批世界級的超級富豪。但是,正是這看似繁榮昌盛的景象,猶如最高潮時期的恐龍時代,距離滅亡只有一步之遙。因為工業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即構建更高級的社會結構的生產力條件(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已經具備。退出歷史舞臺是社會結構實現最優化的需要,符合新陳代謝的基本規律。

二、按需分配是現實需要

發展了三百年的工業化,已經達到最高潮。表現為:2018年世界GDP達到85萬億美元,人均11000美元;世界公路總長度達到8000萬公里以上;消耗能源135億噸,其中成品油30億噸,機動車存量超過12億輛。

人們都富裕了,按需分配還有必要嗎

個性化的擁堵交通

這說明了什麼呢?它說明工業化末期的社會結構大大膨脹,把簡單的吃穿住行搞得十分複雜、千折百回。從數字上看人們很幸福,其實除了遭受交通工具的蹂躪,就是為車貸房貸犯愁,呼吸著汽車的尾氣,工廠的廢氣。

這些還是次要的,不具有決定意義。地球的資源能源儲量才是從不講話,卻具有決定作用的硬指標。化石能源是恐龍及以前各個時代儲存的,不可再生,礦產資源雖然可以循環使用,但同樣需要消耗能源。每年135億噸的能源消耗,什麼樣的煤礦、油田夠開採的?即使夠開採十年、二十年,以後咋辦?這是人類的歧途末路嗎?有人馬上想到了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但自然界已經做了規定,風能太陽能的能量儲存稀薄,難堪大任。咋辦?

三、按需分配是永續生產的前提

按需分配是宏觀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是微觀分配,完全是兩碼事。國家通過新的經濟學把微觀經濟創造的一切生產力全部佔有,而且不干預微觀經濟,使微觀經濟主體的利益得到絕對保障,而且消滅了經濟危機。國家利用宏觀資金是優化社會與城市結構的,在實現結構優化的同時,滿足了人們的基本需要。

住房體現著社會結構和城市結構,住房的按需分配可以一次性實現城市結構的最優化,居民可以全部獲得住房,有錢人可以豪華裝修,智能化設置,但不影響城市結構的總體佈局,城市建成後99%的農民一次性住進城市,全球8000萬公里的公路,萎縮為,150X820+2000X7.5=138000(公里),為了留有餘地,擴大6倍,達到80萬公里,才是當代公路總里程的百分之一。全球車輛是12億輛,城市結構優化後有2713X150+40X6X7.5=50萬輛。節約,12億/50萬=2400倍,節約能源100倍,成品油有300萬噸已經足矣!這裡的軌道交通是共性的,不存在個性化的交通工具。房屋是共性的,不存在零散混亂佈局。由於人人有房住,二手房市場消失,高房價消失,房產泡沫消失。由於生產與消費同時節約,只水電和新能源已經可以滿足社會的能源需求,永續生產實現,能源之爭結束。青山碧水實現。

人們都富裕了,按需分配還有必要嗎

無人化的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

人們都富裕了,按需分配還有必要嗎

優化的城市結構

四、吃穿醫療保健的個性化消費

由於按需分配的依據是精神生產的數量與質量,所以,精神生產是社會的中心,它包括科技發明,科學實驗,藝術表演,藝術創作,文學創作,閱讀,全民教育。

人們得到的價值分配解決吃穿問題。今天的電商已經是按需分配的形式預演。全國的物品全部以電子的形式登記在冊,個體按需選擇,豐儉由人,全款訂購,統一配送,統一運輸,消滅一切浪費和中間環節。質量有問題,直接追查到企業。由於實體商場酒店分佈在小區兩端,人們可以網上消費,也可以在實體店消費,感受購物、飲食的樂趣。醫療保健設施也分佈在小區兩端,充分的床位,優雅的環境,與商場酒店一樣是無人化操作,個性化服務自然而然實現了。

人們都富裕了,按需分配還有必要嗎


人們都富裕了,按需分配還有必要嗎


人們都富裕了,按需分配還有必要嗎

自由選擇,按需選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