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中國智慧城市——下一個經濟增長和環境管理引擎?

中國智慧城市——下一個經濟增長和環境管理引擎?

就像電影佈景的一部分,蘇州工業園是現實的映射。作為新加坡合作的一部分,在精心規劃的27平方英里的地區內,數十家《財富》500強企業已向數百個前沿項目投資了數十億美元。誰能想到25年前這裡還是農田。

中國是眾所周知的發展中國家。但在現實中,它比許多西方國家更發達。蘇州工業園區具有可持續性和高科技性,吸引了從三星、西門子到飛利浦等眾多創新型企業入駐。此後,世界各地的其他公司紛紛效仿,將其作為生產和出口產品的基地。

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周旭東表示: “要說服地球上最聰明的人選擇我們,關鍵是要採取靈活和開放的態度。” 工業園區擁有信息系統、納米技術和生物製藥等高價值產業,以及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的人工智能——這類東西可以讓城市更環保,更令人嚮往。

2016年,工業園區生產了價值334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同比增長7.2%。它還吸引了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的最優秀和最傑出的人才。微軟、蘋果也在其中,更不用說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

中國認為自己可以把蘇州這樣的模範社區的理念推廣到世界其他地方。事實上,在全球已經提出的大約1,000個智能城市中,中國大約佔了500個。

11月,記者隨中美交流基金會參觀了工業園。雖然這是一個經濟模式,但工業園也被認為是一個智能區域,或者是一個典型的依賴互聯網和雲技術的區域,這些技術收集數據,推動能源使用、交通流量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發展。

模範社區經濟發展部副主任杜峰說,這個園區“歷來是吸引跨國公司的著名磁石,尤其是那些以先進製造業聞名的公司。”它現在正“致力於培育一個以科技為核心、站在新技術和新概念前沿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

吸引力

中國有14億人口,中產階級有4 -6億人。為了創造更多的向上流動,這個國家實際上是在把農村地區的人們從機會有限的地方轉移到就業中心。這就需要使用高科技,特別是人工智能,這些都是智能城市的組成部分。中國政府

表示,來自公共和私營部門的740億美元投資於這類智能技術。

中国智慧城市——下一个经济增长和环境管理引擎?

考慮到像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城市有1,500萬到2,000萬人口。這意味著大量的交通和汙染。中國的方法是什麼? 物聯網存儲數據,並允許私營企業分析交通模式和停車可能性。與此同時,中國是世界上電動汽車最多的國家。

對智能技術的投資正在為中國帶來回報,不僅因為它正在吸引頂尖的跨國公司,還因為它正在幫助清理城市。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說,全球的城市增長將從2009年的34億增長到2050年的64億。採用基於雲計算的技術的智能城市到2020年可以減少16%的溫室氣體排放。

例如,上海使用高度發達的交通管制。車輛知道綠燈會持續多長時間,精確到秒,而等待過馬路的市民也會得到同樣的信息。與此同時,該市使用科技巨頭華為開發的移動應用程序,向市民提供有關交通流量、停車位和公共交通的信息。其目的是減少交通堵塞,改善空氣質量。

與此同時,北京正在追隨東京的腳步。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無現金社會,這意味著一張卡或一部電話可以用來支付從雜貨到零售商品再到乘地鐵的一切費用。當數幾百萬人每天都忙個不停時,這樣就

可以加快速度。

埃森哲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馬克•珀迪表示: “我們看到了中國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生產率和長期經濟增長的巨大機遇。”它“可以通過產品和流程的智能自動化,提高工人的生產力和技能,刺激經濟中的更廣泛創新,從而推動中國的增長”。

得益於雲計算和人工智能,中國擁有一些世界上最先進的城市。它們一起變成了磁石,吸引了《財富》500強企業、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和數十億美元的外國投資。它是關於創造清潔和互聯的城市——這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蘇州工業園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Ken Silverstein為福布斯撰稿人,表達觀點僅代表個人。譯 Stephen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