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资讯」资阳老城区“最后一个堵点”启动改造,40多年村公所拆除

11月27日 资阳城区马家巷内 一栋2层老式楼房被拆除 这座上世纪70年代的修建的村公所 完成它的使命 轰然倒地

「资讯」资阳老城区“最后一个堵点”启动改造,40多年村公所拆除

△拆除中

这标志着背街小巷整治工程马家巷点位正式启动,建成后建设南路将联通至南门市场内,形成宽10米的市政道路。拆除现场引发上千市民围观,不少人点赞表示以后从这过再也不怕挤了。

40多年前,马家巷周围还全是农田,当时新成立的资溪村选址在此修建办公阵地,一起落地的还有一个幼儿园及电瓶厂。

40多年间,由于资阳城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南门市场的兴起,马家巷周围逐渐热闹起来,农田也逐渐变成居民小区。但随着人、车流量的增大,这栋位于马家巷口占地500多平方的老式建筑被戏称为“资阳老城区的最后一个堵点”,被不少人诟病。

如今

在资阳城管部门和资溪街道社区

合力攻坚之下

马家巷终被打通

40年前

新建村级阵地

还建有幼儿园及电瓶厂

11月27日上午8点半,拆除工作正式启动,挖掘机、高炮抑尘车开始有条不紊工作。

「资讯」资阳老城区“最后一个堵点”启动改造,40多年村公所拆除

△ 拆除前 据所在辖区资溪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雁江镇新成立资溪村,囊括7个居民小组,需要一个办公的地方,时任村干部组织人员,通过自筹资金修建起一栋2层楼房。“除了村上的办公阵地外,还有建了一个村办幼儿园及一个村办企业电瓶厂。”

“那时候资溪村的小孩基本上都在这里读幼儿园。”陈小艳回忆起显得有些不舍,1975年她三岁时就在此上学。在她的印象中,当时幼儿园位于村公所楼上,附近以前全是农田,以种蔬菜居多。

后来,资溪村又变成了资溪社区,幼儿园和企业陆续没继续开办,这里成为社区居委会所在地。40年间

占道巷口

成为资阳老城区的一个堵点

随着资阳城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南门市场的兴起,马家巷周围逐渐热闹起来,当年周边的农田也逐渐变成居民小区。而到2013年底,因为找到新办公地,资溪社区居委会也搬走了,这里作为集体资产对外出租。

「资讯」资阳老城区“最后一个堵点”启动改造,40多年村公所拆除

△红圈内为位于马家巷路口的村公所

据资溪街道党工委书记、资阳市城管行政执法局资溪执法大队第一大队长陈千胜介绍,马家巷靠近南门市场,日均人流量达到4万人次左右,“目前马家巷的西端已经改造完成,就是东端这个路口,被这个老楼挡住了半幅道路,车辆行人出入不便,群众反映强烈。 ”

就在拆除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一位马姓市民说道,作为土生土长的资阳人,每次去逛南门的时候都会经过马家巷。小时候经过这里,他总会紧紧的抓住大人的衣角,生怕被挤丢了,一直盼望着这条小巷能改造一下。

记者也在现场看到,从这经过的不仅有买菜的市民、做买卖的商贩,还有附近雁江三小的学生及接送学生家长。这里也被戏称为资阳老城区“最后一个堵点”。

如今

村公所被拆除

未来将形成宽10米市政道路

陈千胜告诉记者,由于该建筑属于资溪社区集体资产,涉及社区11个组,拆除工作一直难以推进。近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资阳市城管行政执法局与街道办事处合力攻坚,市区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解决了相关遗留问题,并迅速启动了拆除工作。

「资讯」资阳老城区“最后一个堵点”启动改造,40多年村公所拆除

△ 拆除中 27日下午,总计建筑面积达780多平方米的村公所被全部拆除,建渣废料也被陆续清运完毕。记者从资阳市雁江区城投公司了解到,目前马家巷已被列入背街小巷整治工程,下一步将立即启动街道恢复整修工作,预计在春节前就会将马家巷打通,形成长218米,宽10米市政道路(其中车行道为7米,人行道两侧分别为1.5米),未来建设南路将联通至南门市场内,形成市政道路路网。

「资讯」资阳老城区“最后一个堵点”启动改造,40多年村公所拆除

△拆除后 “聚焦城市堵点,就是要提升城市品质、扮靓城市的颜值,为资阳发展扫清障碍 ”资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雁江区委副书记杨天学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鲜明提出把民生的事放在第一位,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资阳城管聚焦城市堵点,集中开展违法建设拆除工作,优先拆除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城市品质的违法建设,形成了严厉打击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我们将以解决问题的实效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努力为增强资阳城市竞争力,推动资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