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劃重點!央行詳解金融風險攻堅戰路徑、時間表,下一步八項重點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11月25日發佈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報告專欄一探討“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專欄文章對金融風險攻堅戰的路徑、時間表、下一步措施進行了詳解。

路徑及時間表

央行稱,金融風險攻堅戰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有效穩住宏觀槓桿率,控制重點領域信用風險;

二是穩妥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三是有序處置各類高風險金融機構風險;

四是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

五是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加強預期管理和輿論引導,切實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外部衝擊風險。

在時間計劃上分三年推進:2018年邊制訂攻堅戰行動方案,邊落實各項工作舉措,已實現良好開局;2019年承上啟下,全面、縱深推進各項任務部署;2020年是攻堅戰收官之年,力爭從基本完成風險治標逐步向治本過渡,完成攻堅戰的既定任務。

對於2018年金融風險攻堅戰,央行認為取得良好開局:

一是有效穩住宏觀槓桿率。2018年末,我國宏觀槓桿率總水平為249.4%,比2017年末下降了1.5個百分點,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二是改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

三是平穩有序處置高風險機構,大力整頓金融秩序。網絡借貸機構從5 000家減少到1 490家,國內173家虛擬貨幣交易及代幣發行融資平臺已全部無風險退出。

再比如,完成非銀行支付服務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整頓市場秩序。從嚴監管持證機構,組建網聯平臺,開展“斷直連”工作並按計劃順利完成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持續打擊無證經營支付業務行為,截至2019年6月,共清理處置389家無證機構,其中69家移送公安、工商等部門。

此外,在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外部衝擊風險、完善金融監管制度等方面亦取得積極進展。

下一步八項重點工作

央行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際上,世界經濟增速“見頂回落”的可能性增加,全球範圍內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情緒加劇,不確定性上升。在國內,經濟運行週期性、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金融風險正在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和演進趨勢。

一是重點領域風險仍然較高。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存量規模大,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壓力較大,房地產市場風險可能在某些區域顯現,並可能傳導至金融機構。

二是重點機構和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的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但存量風險仍然比較突出。個別金融控股集團、農村金融機構風險可能暴露,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網絡借貸風險仍需關注,非法集資形勢仍然複雜。

三是金融市場異常波動風險不容忽視。金融市場對外部衝擊高度敏感,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穩定承壓,金融市場之間的風險交叉傳染可能性加大。為此,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適時適度進行逆週期調節,既要充分考慮經濟金融形勢的新變化,做好預調微調,也要把握好度,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第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效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打通金融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里”,推動形成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第三,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繼續加強預期引導,明確資管新規基本方向不動搖,引導金融機構穩妥有序確定整改計劃,確保新舊業務平穩過渡。

第四,有效處置各類高風險金融機構風險,強化金融機構防範風險的主體責任。加大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繼續有序處置重點金融控股集團風險,著力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嚴厲打擊金融犯罪和金融腐敗行為,健全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嚴格股東監管,防範大股東把金融機構變成“提款機”。加強內控合規,防止出現“內鬼”,同時明確金融從業人員盡職免責的具體要求。

第五,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持續打擊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活動。開展清理整頓地方交易場所攻堅戰,健全交易場所的准入和監管規則,促進存續的交易場所合法合規經營。繼續大力整治交易場所違規開展業務,推動交易場所有序整合撤併,堅決依法關閉撤銷嚴重違規、整改不力的交易場所,切實化解交易場所存量風險。

第六,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風險。切實防範跨境資本異常流動風險。加強對股市、債市、匯市的實時監測,阻斷跨市場、跨區域、跨境風險傳染,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同時,主動做好預期管理。建立金融委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制度。

第七,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儘快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制定出臺《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實施細則。著力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金融領域重點立法修法工作,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監管制度。積極探索以存款保險為平臺,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機構退出機制。

第八,務實推動改革開放。加大金融領域改革開放力度,確保已出臺措施的具體落地。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