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西宁的“虎台”又叫“谎粮墩”?是的,薛仁贵媳妇留下的名字

阿青曾经作为一个学渣,当初数学考试能考个59分就阿弥陀佛了~

基于这个原因,我记得在中学时代,就对西宁虎台中学持一种敬仰的态度,感觉自己要是能进入虎台中学那就nb了,如今多年过去,虽然未曾去过虎台中学“浪”一圈,也不知道校长的办公室门冲南还是冲北,但对“虎台”的大名还是记忆深刻,“虎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西宁的“虎台”又叫“谎粮墩”?是的,薛仁贵媳妇留下的名字

翻开西宁的地图,你会发现很多地方以“虎台”命名,比如虎台中学啊,虎台小学啊,虎台饭店啊,虎台二巷,虎台一巷....,其实“虎台”这个地名的来历,在这小小的西宁城里,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西宁的“虎台”又叫“谎粮墩”?是的,薛仁贵媳妇留下的名字

公元397年,河西鲜卑族建立的南凉政权,并且迁都西平(西宁历史旧称),南凉的君主们有一个很奇怪的姓氏“秃发”,所以名字都是“秃发xx”系列的,南凉的第三代君王秀发停檀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统治者,它以太子“秃发虎台”命名,在今虎台的地方建立以一座高高 的“点将台”,据说当初这座“虎台”高九丈八尺,共有九层气势十分雄伟,建成以后他还在“虎台”进行了10万兵马的阅兵仪式呢。

西宁的“虎台”又叫“谎粮墩”?是的,薛仁贵媳妇留下的名字

所以说西宁的“虎台”,其实最初就是以太子“秃发虎台”命名的,尽管南凉“秃了”,但并没有变的更优秀,这个小国家仅仅在历史上存在了18年就灭王了,后来西宁的诗人李焕章在《虎台怀古》一诗中,才有了这样的感慨:

西平郡西高层台,台势嵯峨出尘埃。

筑台伟人今何在?只今惟有台崔嵬。

忆昔南凉图霸时,仗钺登台曾吾师。

飞扬大虑接云汉,鼍鼓声中画角吹。

鲜卑畏威来献马,青海部落拜台下。

兵卫森列顾盼雄,观者如山语呕哑。

英雄事业石火电光,阿房铜雀同慨荒凉。

京走马西来访遗迹,感时抚事增惋惜。

君不见虎台突几风雨中,满目萧条蓬蒿碧。

西宁的“虎台”又叫“谎粮墩”?是的,薛仁贵媳妇留下的名字

其实在民间人们却把“虎台”称作“谎粮墩”~

东西是同一个东西,却因为背后不同的故事,从而有了不一样的称呼,传说“谎粮墩”的来历和唐朝女将樊梨花有关。

唐王朝建立以后,一直与西陲的吐蕃政权采取联姻通好的政策,但也无法避免战争的发生,公园670年,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派名将薛仁贵为率军十万出击吐蕃,唐蕃双方在大非川(今海南州切吉草原)展开决战,由于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不听号令,擅自行动唐军大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据说薛仁贵征西之时在今西宁地区设下了后方大营,并派妻子樊梨花率军镇守,前方一战败,大后方可就危险了。

西宁的“虎台”又叫“谎粮墩”?是的,薛仁贵媳妇留下的名字

吐蕃取得全胜后,直扑樊梨花的大营,并将樊梨花所率唐军包围在今西宁城西地区,樊梨花从盛夏坚守到隆冬,最后军中粮草将尽,士卒也是人心涣散。吐蕃则始终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打算把唐军活活的困死在西宁,就等唐军粮草耗尽以后一举拿下,就在没有粮草的关键时候,樊梨花忽然心生一计。

西宁的“虎台”又叫“谎粮墩”?是的,薛仁贵媳妇留下的名字

她命令土卒于夜半时分偷偷运土垒到“虎台”,并将剩余粮草全部淋湿,覆盖冻结在高台之上,第二天,天刚放亮吐蕃就发现唐军营中突然有了堆积如山的粮草,以为唐军有神灵暗中帮助,大骇之下,急忙撒军。

从此以后,当地老百姓便将这个土丘称为“谎粮墩”,以纪念智退吐蕃重兵的女英雄樊梨花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上就是“虎台”和“谎粮墩”的故事了,南谅国才区区十几年的历史 ,却造就了屹立上千年的“虎台”,可见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西宁的“虎台”又叫“谎粮墩”?是的,薛仁贵媳妇留下的名字

你看,“虎台”这个奇怪的名字,却给后世的西宁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情节和逻辑的真实性倒是次要的,如果你喜欢看老故事,那就关注下阿青吧,明天见~(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