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700億老牌國企賣身自保,為何遭遇無人報名的流拍尷尬?

700億老牌國企賣身自保,為何遭遇無人報名的流拍尷尬?

毛利率70%,資產700億,賬面10個億,卻還不上400萬欠款?

文 | 華商韜略 曹謹浩

近期,有“鉀肥之王”稱號的青海鹽湖股份,陷入一連串爭議之中。

作為農業真正的“金坷垃”,我國鉀肥一直供不應求,一半要靠海外進口。而國內生產氯化鉀的兩家企業——鹽湖股份和藏格控股,前者所控制的採礦權面積是3700平方公里,足足是後者的五倍。

家裡不僅有礦,還是獨一份,這就是“鉀肥之王”獨霸產業的底氣所在。

但也就是這麼一家幾乎不可能賠錢的企業、一家被各大券商長年青睞,利潤堪比白酒醫藥的白馬股,居然淪落到因為400萬欠款還不上,而要重整的地步。

往日業界巨頭跌落,最首要的致命原因是——盲目擴張帶來的惡果。

多年來,鹽湖股份的年淨利潤能保持十多億,且幾乎全部來自氯化鉀產業,

憑藉壟斷地位坐享金山。

但2009年後,鉀肥價格下跌,為了穩住業績,鹽湖股份開始進行大範圍的業務擴展,不僅提出了“走出鉀、抓住鎂、發展鋰、整合鹼、優化氯”的戰略佈局,還號稱要建設“鎂鋰鉀園”。

數據統計,“鉀肥之王”在近十年裡砸下440多億元,試圖綜合開發利用鹽湖資源所生產的其他產品,比如金屬鎂、PVC、甲醇、碳酸鉀、氫氧化鉀、純鹼、尿素、碳酸鋰等。

但盲目擴張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在這些非壟斷領域的努力,換來的大多卻是鉅額投資被吞噬的惡果,以及遙遙無期的盈利天坑。

700億老牌國企賣身自保,為何遭遇無人報名的流拍尷尬?

其中最大一個坑是耗資達386億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從2010年7月開始,一直在砸錢,卻從未盈利過;而另一個“海納PVC一體化項目”,雖然2010年4月開工,並投入近95億,卻在4年間虧了總計27億;還有“10萬噸ADC發泡劑一體化項目”的海虹化工,截止至2018年6月,其資產負債率不僅超過230%,目前還已申請破產重整。

三家子公司合計負債估計超500億,嚴重拖垮了曾經的巨頭鹽湖股份。

雖然為了填坑,鹽湖股份努力挽救子公司,已經累計向全資及控股子公司,提供過378.44億元財務資助。但鹽湖股份還是在2017年遭遇40億重大虧損,其中有九成來源於上述三家子公司,並因此帶上了*ST的帽子,面臨退市風險。

而隨著業績爆雷,公司的股價也由巔峰時期的2008年鹽湖股份的股價最高曾達69.15元,暴跌到每股最新的價格僅為7.66元,下跌89%,總市值213億元。

為了挽回危機,年初鹽湖股份曾試圖與幾大國有銀行簽訂協議框架,

試圖以債轉股的形式緩解債務危機,但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

2019年8月17日,鹽湖股份確認所欠勞務款439萬元到期無力支付,債權人格爾木泰山向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鹽湖股份進行重整。

往日,對於四百多億債務大山壓頂的鹽湖股份來說,439萬債務還不還都影響不了命脈,何況賬上還躺著十多億資金。

原來,鹽湖股份只是希望趁機進行重整,一旦重整成功,不僅有望恢復曾經的盈利能力,還可以實現保殼,並且穩住國資的控股地位。

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這個算盤打得卻並不那麼順利。

11月24日上午9時,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顯示,*ST鹽湖所持控股子公司鹽湖鎂業股權和應收債權、化工分公司資產包、控股子公司海納化工股權和應收債權三場拍賣全部結束。上述資產起拍價合計約178億元,共引來超過4萬次圍觀,但均無人報名,全部流拍。

看來鹽湖股份這三個大坑已經是眾所周知,無人接盤的危急狀況了。

往日壟斷業界的龍頭企業,如今卻因債務淪落至此,本來風光無限的盲目擴張,此時卻成為老牌國企發展道路上的敗筆,此次無人報名的流拍,也為其未來畫下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