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參股33家銀行 資產規模躋身“千億俱樂部”延邊農商行“虛胖”體質下盈利遭“腰斬”

參股33家銀行 資產規模躋身“千億俱樂部”延邊農商行“虛胖”體質下盈利遭“腰斬”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仲琦 馮櫻子 北京報道

偏居一隅的吉林延邊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延邊農商行”)在眾多農商行中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該行近年來通過在吉林省內參股5家農商行、跨區域發起設立28家村鎮銀行,短短的8年時間,該行資產規模由2011年成立時的139.78億元暴增662.63%。2018年,該行合併口徑下資產規模躋身“千億俱樂部”,今年三季末進一步升至1066億元。

然而,延邊農商行在資產規模高速擴張的同時,其經營狀況和信貸資產質量卻出現下滑。延邊農商行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繼2018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下滑後,該行今年前9個月營收和淨利降幅同比進一步擴大,其中盈利慘遭“腰斬”。此外, 該行不良處於雙升狀態,三季末不良貸款率為2.13%,較年初微升0.0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11.82億元,較年初增加1.32億元。

對於不良雙升、盈利“腰斬”及跨區域發展戰略等問題,延邊農商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以“關於這些事沒什麼可說的”為由,拒絕了《華夏時報》記者的採訪要求。

事實上,延邊農商行的股權投資和跨區域發展戰略是一把“雙刃劍”。記者注意到,該行在實現資產規模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其參股的農商行和村鎮銀行近年盈利貢獻度出現下滑、不良率上升,都對延邊農商行造成一定拖累。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誠信”)在2019年延邊農商行二級資本債券跟蹤評級報告中指出:“並表農商行和村鎮銀行體量較大,但由於對並表農商行管理程度有限且村鎮銀行管理半徑較長,該行股權投資價值和跨區域發展戰略仍面臨考驗。”

參股33家銀行

延邊農商行官網顯示,該行成立於2011年11月15日,是在原延邊農村合作銀行基礎上,引入新的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的地方性商業銀行。延邊農商銀行現有1個營業部,1個分行,14個支行,共66個營業網點,員工總數1079人,註冊資本人民幣16.35億元。

據中誠信評級報告披露,在對外股權投資方面,截至2018年末,延邊農商行在吉林省內參股5家農商行,並對其中的吉林敦化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瑋春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龍井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家進行並表管理。延邊農商行對這3家農商行的持股佔比在30%-40%之間,均為第一大股東,但未派駐高管,不參與3家銀行的日常經營。截至2018年末,上述3家農商行總資產合計341.4億元,較年初增長6.69%;全年實現淨利潤2.18億元,同比下降17.74%;不良率為3.45%。

村鎮銀行方面,延邊農商行通過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實現業務的跨區域發展。2018年該行在河北省雄縣、定興縣、景縣等地設立的5家村鎮銀行全部對外開業,截至年末,進入正式運營階段的村鎮銀行達到28家,均納入並表管理。按區域劃分,位於吉林省內15家,河北省6家,福建省3家,雲南省2家,湖北省2家;按股權份額劃分,該行持股51%以上(含)的村鎮銀行有18家,低於51%的有10家。截至2018年末,28家村鎮銀行機構總數85個,從業人員2031人,總資產合計279.7億元,各項存款合計242.96億元,各項貸款合計184.18億元,

截至2018年,該行非合併口徑下總資產雖然只有434.06億元,但經過一系列參股農商行和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等發展戰略的推進,延邊農商行合併口徑下資產規模迅速擴張,總資產達到1028.96億元,一舉躋身“千億俱樂部”,併成為吉林省第二大、東北地區第四大農商行。

截至今年9月末,該行資產規模進一步上升至1066億元。也就是說,在該行成立的8年時間裡,其資產規模由2011年時的139.78億元暴增了662.63%。

然而,延邊農商行的發展戰略並非完美無缺,風險總是與擴張相伴而生。中誠信在評報告中提示,並表農商行和村鎮銀行體量較大,延邊農商行對並表農商行業務的控制力度較弱,未來仍需關注參股農商行的經營狀況對該行股權投資價值產生的綜合影響;同時,村鎮銀行管理半徑較長,該行股權投資價值和跨區域發展戰略仍面臨考驗。

淨利潤遭“腰斬”

一語成讖,沒想到中誠信的提示很快成為現實。

延邊農商行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截至9月末,該行合併口徑下營業收入18.4億元,同比下降20.08%;淨利潤5.45億元,同比下滑41.96%,歸母淨利潤為2.65億元,同比減少55.32%。此外, 該行不良處於雙升狀態,三季末不良貸款率為2.13%,較年初微升0.0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11.82億元,較年初增加1.32億元。而該行資本充足性方面同樣不容樂觀,截至三季末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97%、9.32%和8.95%,較年初分別下降0.74、0.34和0.35個百分點。

對於不良雙升和盈利“腰斬”等問題,延邊農商行相關部門負責人拒絕了《華夏時報》記者的採訪要求。值得關注的是,其實,延邊農商行淨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降,2017年至2018年,該行合併口徑下淨利潤為12.01億元和9.74億元,分別下降6.1%、18.82%。

“雖然經濟下行週期導致企業經營不景氣、貸款不良率上升等,是中小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具體來看,延邊農商行的股權投資和跨區域發展戰略風險在逐漸顯現。”吉林一家金融機構高管向記者分析說。

數據顯示,2016年到2018年,延邊農商行非合併口徑下淨利潤為5.49億元、5.77億元和4.8億元。而該行同期合併口徑下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79億元、7.89億元和6億元。經計算,並表管理的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在2016年到2018年對延邊農商行的盈利貢獻為2.3億元、2.12億元和1.2億元。顯然,參股的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對延邊農商行盈利的貢獻逐年下降。

在資產質量方面,延邊農商行2016年到2018年非合併口徑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67%、1.59%和1.4%,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合併口徑下的數據為2.05%、2.24%和2.12%。此外,延邊農商行上述3年非合併口徑下撥備覆蓋率為337.75%、301.69%和231.68%,而合併後的數據為242.79%、208.2%和203.65%。顯然,合併口徑下不良率明顯較高、撥備覆蓋率較低。數據表明,參股農商行和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對延邊農商行合併口徑下整體信貸資產質量下行起到了推動作用。

中誠信表示,從合併口徑來看,該行對並表範圍內的農商行以及村鎮銀行管理較弱;同時,近年來由於宏觀經濟下行,部分銀行所在地域產業結構單一,當地企業經營不善導致無法按期歸還貸款,使不良出現上升。

“延邊農商行作為一家小規模農商行,參股和發起30多家銀行,這在農商行中並不多見,由於跨區域經營的管理半徑拉長,無疑會對延邊農商行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儘快解決這一問題,徒有‘虛胖’的規模不利於自身的健康發展。”上述金融機構高管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