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學區重新劃定,濱江一樓盤業主放言:要把“普校”讀成頂級學區房

10萬+、15萬+……

不管市場如何動盪,杭州名校學區房的二手房價,始終是獨一檔的存在。

究其原因,是因為優質教育資源稀缺,而學區制度的存在,使其成為附著於房產之上的強大附加值。

但你有沒有想過,名校不是“與生俱來”的。

除了部分起點特別高(師資、硬件等)的學校,或現成的名校分校,許多好學校一開始,也只是一所普通學校。

而促成蛻變的關鍵因素,就是生源質量。生源好了,升學率上來了,學校知名度自然水漲船高。

有人說,中國名校優秀的原因,並不是教育質量有多好,而是生源質量足夠好。觀點或許有失偏頗,但也是不可否認的客觀現實。

優質生源怎麼來?當然離不開高素質的家長。

過去幾年,北京、深圳,南京和杭州的多所名校,已經證明“一批出色家長的孩子”是有能力實現“人造牛校”的。

如今,杭州一新交付小區業主,也在試圖實現這一壯舉。


PART 1

“把它讀成名校,做板塊最牛!”

自今年9月底迎來首期交付後,濱江金茂府憑藉“區政府板塊+科技系統”的優勢,一舉成為杭州焦點樓盤。

最直接體現,就是近8萬2的成交單價(含兩個車位),一舉刷新板塊二手房最貴紀錄。

自家的房子這麼值錢,當然高興。但所屬的丹楓實驗小學,創辦於2015年9月,只是一所新學校。雖然算不上差,但跟名校也搭不上邊。

至少知名度上,比起江南實驗學校、聞濤小學等名校,差得還非常遠。

那麼喊出“讀成名校”,金茂府業主底氣何在?

首先,是學區範圍的調整。根據2018年的官方通知,丹楓實驗小學學區範圍:江南大道以北、江陵路以東,西興街道星民社區、七甲閘社區、水電社區和奧體社區。

學區重新劃定,濱江一樓盤業主放言:要把“普校”讀成頂級學區房

2019年丹楓實驗小學學區範圍大調整

而2019年已調整為:西興街道轄區內江南大道以北、江陵路以東、西興路以西區域。

由此帶來的最大明顯改變是:生源更純粹了。因為原先隸屬丹楓的繽紛西苑、繽紛北苑、繽紛小區及印月尚庭等眾多小區,被劃分到了奧體小學。

目前學區範圍內的住宅,只有寰宇天下、金茂府和未開盤的丹楓四季。

最引人注目的,是剛交付的金茂府,業主圈層相當不錯,主流是公務員、醫生和來自網易、華為、阿里、海康威視等的高科技精英。

不少業主群,看起來更像醫生交流群,或IT高管太太團的專屬群。

至於金茂府西南側的丹楓四季,地段一樣優秀,起步戶型更大,又有濱江房產的品牌力在,將來業主構成和金茂府應該會很相似。

而寰宇天下作為濱江區上一代的一線江景豪宅,也是藏龍臥虎,精英眾多。


PART 2

一群碼農、公務員和醫生的(綜合學歷高)子女,真的可以把學校讀成名校嗎?

至少成功案例不少。

比如,躋身北京“最牛小學”陣營的中關村一二三小,全都在2000年後橫空出世。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2000年是一個嶄新的新千年,也就在這一年,中關村軟件園正式立項並開始規劃。如今,這裡駐紮著百度、新浪、網易、滴滴等知名互聯網公司總部和一眾外企。

大量程序員聚集在一起,工作、結婚,生子,使得中關村變成了“天才程序員二代薈萃”的基地,直接帶動了這裡的高質量教育。

還有深圳南山區,以前只是一個農業主導地區,教育氛圍十分薄弱。

現在卻是新時代潮流下的學區學位房熱門地段,誕生了諸如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北師大南山附中、附小等名校。

學區重新劃定,濱江一樓盤業主放言:要把“普校”讀成頂級學區房

深圳南山區科技園催生了不少名校

根本原因,在於1996年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成立,吸引了大量遷徙而來的程序員。

程序員的孩子們在這裡讀書、上學,用實力把父母辛苦買的房,一步步讀成了優質學區房。城市的學區房格局,也因為這些小天才而改寫。

縱觀國內許多城市,大都有著“互聯網—程序員—好學校”的環形鏈條。

雖然不能輕易得出“程序員的孩子=成績好”的結論,但不可否認,一個好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出色的孩子。而這正是碼農群體的優勢所在。

對於程序員,大家的固有印象,可能是牛仔褲、運動鞋、格子襯衫,加一個雙肩包。

但碼農們的優勢也很明顯:普遍高學歷,甚至985/211,對子女教育更關注,未來有著明確規劃。學校之外,還可以繼續充當老師角色,答疑解惑。

而在學歷相對更低的家庭,很少能做到這樣。

PART 3

實際上,濱江區的江南實驗學校,也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

江南實驗學校是杭州二中教育集團和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於2005年合作創辦的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它的成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5-2010年

創辦初期,江南實驗學校的定位是國有民辦學校,而非公辦。所以,儘管辦學不到幾年,就成為一所熱點學校,但民辦性質,決定了跟學區沒有任何關係。

第二階段:2010-2013年

2010年秋季開始,江南實驗學校的辦學體制由國有民辦轉為公辦,首次確定了招生學區:江陵路以西,江南大道以南,江漢路以東,濱和路以北。

這個範圍很小,準確地說,只有風雅錢塘、傾城之戀、江南豪園、錢塘春曉、溫馨人家和中央花城等6個樓盤。

學區重新劃定,濱江一樓盤業主放言:要把“普校”讀成頂級學區房

現行的江南實驗學校學區範圍

到了2011年,學區範圍驟然調整為:江南大道以南,北塘河以北,風情大道以西,並沿用至今。

之所以大幅擴大學區,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是邊上的東方郡交付在即(2011年5月),涉及3000多戶居民,加上鉑金時代,都強烈要求劃入江南實驗學校的學區。

二是2011年秋季,江南實驗學校的新校區——月明校區(1-3年級,四年級後本部就讀),可以投入使用。

學區範圍擴大,雖然解決了新樓盤的讀書問題,但同時也把許多老小區劃了進來。如迎春小區、迎春北苑、迎春南苑,和湘雲雅苑等。

當時曾有家長吐槽,江南實驗學校的生源參差不齊,既有新中產,又有溫臺投資客,還有原住民。

第三階段:2013年至今

這是濱江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江南實驗學校真正聲名鵲起的時期。

學區重新劃定,濱江一樓盤業主放言:要把“普校”讀成頂級學區房

濱江物聯網小鎮

首先,2012年8月,阿里巴巴從城西搬遷到了濱江,涉及6000多人。以阿里、海康威視、大華等為代表,開啟了濱江高新產業的迅速發展。

大批高收入人群被源源不斷造就出來,更關鍵的是,人群的綜合學歷和素質,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比如,與江南實驗學校為鄰的物聯網小鎮,僅上市企業市值就高達5000億元。

其次,隨著地鐵、商業綜合體等配套設施的完善,很多自住改善家庭置換到了濱江區,完成了與溫臺投資客的“交接換手”。

此外,也迎來一批高檔小區的開盤交付,如綠城·明月江南,和龍湖·春江酈城。後期還有其他新盤加入。

最終,一批又一批高素質家長的入住,合力促就了這場蛻變。

PART 4

回到文章開頭,再看金茂府業主的想法,你是不是覺得可能性其實挺高的。

從許多指標看,丹楓實驗小學的優勢都很突出。

比如,更為純粹的生源。在可預計的時間內,丹楓有且只有三個高品質商品住宅大盤。

其次,學校非常新,辦學僅4年,恰恰提供了更好的硬件設施。

據公開資料,丹楓實驗小學佔地30586㎡(約46畝),建築面積47900㎡,總投資3.2億元,辦學規模為36班,為杭州市頂級標準之一。

在丹楓實驗小學的校舍裡,不僅有寬敞明亮的教室、功能齊全的體育館、乾淨衛生的食堂、館藏豐富的圖書館等,還有單獨的實驗樓、手工教室、書法教室、舞蹈教室等配備。

學區重新劃定,濱江一樓盤業主放言:要把“普校”讀成頂級學區房

丹楓實驗小學實景

甚至軟件方面,丹楓實驗小學也不落下風。

校長曹曉紅,是一名國家級特級教師,曾是浙江省最年輕的特級老師,曾在杭州頂級甲級小學——天長小學擔任校長多年,辦學理念先進。

曾有媒體報道,丹楓實驗小學的短期目標,是超越江南實驗小學、高新實驗小學等辦學水平。

長遠目標則是追趕、超越杭城名校學軍小學,力爭成為杭州公辦小學第一梯隊的代表性名校,衝刺全國小學名校50強。

目標很遠大,現實也未必很骨感。

在老師和業主子女的通力配合下,讓學校變得越來越好,總歸是完全有可能的。

另外,公辦同招(100%搖號)新政下,“二選一”的決策面前,大多數家長會傾向於靠譜的公辦小學,這將保證優質生源不會被過度分散。

PART 5

但把一所普通學校讀成名校,並不適合多數人。

因為條件比較苛刻。比如,學校周邊小區要比較純粹,最好有幾個品質小區交付。而且所需時間,應該也比較漫長。

所以,更多人的現實做法,還是買個現成的名校學區房。

但對部分人來說,高價買個學軍、文三街老破小,又有點捨不得,因為品質太差,相當於犧牲了居住功能。

其實除了老破小,杭州至少還有三類名校學區房。

第一類,各大知名教育集團的分校。

近幾年來,學軍小學、賣魚橋、求是、採荷、文三街等教育集團,通過擴張或與房企合作模式,開設了不少分校。如學軍之江小學、和家園求是小學等。

學區重新劃定,濱江一樓盤業主放言:要把“普校”讀成頂級學區房

和家園求是小學

第二類,是房企或政府重金引進的外地知名學校。典型代表,就是藍孔雀的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由融信主力引進。

還有桃源板塊的杭州市福山外國語小學(上海),由拱墅區政府引進。

第三類,則是民辦學校。如天都城時代小學、蕭山科技城惠立學校、杭州崇文實驗學校、良渚文化村安吉路實驗學校等。

這類學校的特點,是學費較高。如惠立學校,學費可以高達20萬。

中國人自古重視教育,古有“孟母三遷”,現有天價學區房。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家長們拼財力拼人脈,花重金購買學區房的行為,遠不會停止。

但我還是要說一句老調重彈的話:最好的教育,從來都是家裡的書房,父母的薰陶。

師資力量再強大,學校設施再先進,沒有好的學習態度和氛圍,最終結果也是白搭。因為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