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這句廣告真不是開玩笑。

出生於90年代的筆者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受到這個汽車界的營銷巨頭影響,在整個南方,特別是廣東地區,豐田可謂是普通百姓對汽車的初體驗:從1972年國內第一批進口的豐田皇冠,到後來開放改革後的皇冠出租車,再到後來的霸道、佳美(Camry,廣豐沒投產凱美瑞前的統一都稱為佳美吧,親切!)、皇冠3.0這些車型更是受到了當時人們的青睞。除了這些車型之外,被稱為子彈頭的豐田大霸王(Previa)也是為數不多能勾起不少車迷對90年代美好回憶的車型。

大霸王(Previa)作為豐田在MPV領域的開山之作,承載著豐田對MPV這個新興潮流的無限期望,並不是講在大霸王之前TOYOTA就未生產過這類車型,其實早在1984年豐田就推出過名為TOYOTA VAN的7座箱式車,只不過TOYOTA VAN的本質還是廉價的客貨兩用車,但要將其作為日常家用車,TOYOTA VAN仍然難登大雅之堂,加上歐美車廠已經意識到人們需要一臺真正意義上專為家庭打造的大空間車型,研發出克萊斯勒Dodge Caravan以及雷諾Espace等真正意義上的MPV以迎合市場需求。對市場動向有著敏銳嗅覺的豐田也把目標瞄準了7人車的市場。經過抉擇,豐田把新車的研發大膽的交給了Minivan的發源地美國團隊,畢竟從一開始豐田就把目標定在了美國這個車輪上的國家。

大霸王(Previa)概念車於1989年的東京車展首次亮相,1990年5月第一代的大霸王正式在美國上市銷售。Previa這個詞來自意大利文的“ previdenza”,意味上帝、遠見;在日本它則被稱為Estima,而港臺地區它卻有著更加霸道的名稱,有人稱其為大霸王,當然這是相對於小霸王TownAce的名稱,還有人會叫它做子彈頭。子彈頭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是相對於當時方方正正的麵包車而言,要知道八九十年代HIACE、巴寧、水星、貴士等這些麵包車都是方方正正的,豐田突然設計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前衛造型的MPV出來,一下子“燃爆”了整個市場。隨著Previa被引進到國內,子彈頭、大霸王這兩個暱稱被同步到大陸地區並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相信在座的老司機也很熟悉這部車吧?豐田TownAce,老一輩俗稱的小霸王是也。雖然後來它也有七座的豪華版,但始終商用就是商用,舒適性跟不上時代步伐了。

由福井義福(Tokuo Fukuichi)設計的大霸王在當時的意義非常重大,其不僅證明了箱式MPV也能在設計上有革命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其圓潤而科幻的造型,加上太空艙式的駕駛艙,成就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前衛造型,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往回看,豐田邁出了極具有前瞻性的一步,可以說初代大霸王既兼顧空間表現,也實現了Cd值0.34的優秀空氣動力學表現的設計思路,為今後大霸王的成功奠定了基礎,甚至成為日本其他車廠MPV車型的最高標杆,直接引發MPV熱潮,帶領日本MPV在世界範圍內的大熱,大霸王可謂是開疆拓土的先驅。

為了這個超前的外形,豐田還為它設計了一套全新獨立開發的平臺。採用前雙叉臂,後多連桿的四輪獨立懸掛結構,中置後驅的動力佈局除了讓大霸王擁有更寬裕的乘坐空間外,還使得它擁有優異的前後軸配重比。這個偏運動取向的底盤形式加上前後輪被拉到最貼近車身四角的位置,獲得優異的操控性能的同時車輛跑得更穩,而且還騰出更多車內空間貢獻給乘客。雖然優點很多,但是大霸王的不足之處也十分明顯,它在美國的安全評價中評價比較低,而且出於將更多車內空間貢獻給乘客的考慮以及受限於底盤的佈局,所以留給發動機的可用空間筆者只能用彈丸之地來形容。就連一副2.4L自然吸氣四缸發動機(2TZ-FE)都要呈75°傾斜才能放得進去,更令人覺得可惜的是,對於一部尺寸為4.75x1.8x1.75米、體重達1.7噸的MPV,這副發動機最大功率僅為135匹,真真正正的讓你感受到小馬拉大車的絕望。

而令人更“絕望”的問題還在後頭,這臺直列四缸機器是斜臥在車體中部的,類似水平對向引擎那樣,在長時間使用後,燒機油、衝床等各種本不應該出現在豐田車上的問題統統暴露出來,而且因為引擎中排乘客附近,維修起來容易弄髒,所以這臺車的耐用性問題一直備受詬病。問題還沒結束,因為2TZ-FE和2TZ-FZE引擎是專車專用引擎,除了Previa就沒其他車用了,所以早年豐田車零配件高通用性的優點當然無存,曾經跟當年的一些汽配界大佬聊天,他們回想起Previa這臺車真是又愛又恨,因為車多,零配件需求量大、但貨源有限而且奇貨可居,導致經常因為這臺車的配件而得罪人,甚至也經常被人誤會為“哄抬物價”,在他們嘴裡,第一代的Previa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不好搞。

雖然在1994年小改款豐田試圖通過機械增壓進一步的提升性能, 最大功率也從原來的135提升至158匹,但這樣的小升級在北美群眾看來只是小把戲,並不能滿足他們對大排量汽車的需求,因此北美團隊在大霸王原有基礎上為北美市場單獨開發了一款全新的車型,這款全新的車型就是後來的塞納(Sienna)。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流線型斜向上的前艙蓋以及擋風玻璃,既具備了單廂車的特色,也令車身的空氣阻力系數降至更低。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前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佈局形式來自於早年的麵包車(Van),75°角接近水平傾斜擺放的只能發出135匹的2.4L 2TZ-FE 讓你體驗小馬拉大車的絕望。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豐田大霸王(Previa)的內飾設計在當時而言是革命性的,懷檔、直通式中央通道,都是至今仍被傳承和效法的佈局,至今天的全球所有的MPV車型仍採用著,記著,這種佈局是Previa發明的哦。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除了前衛的中控臺外,7座車型能夠實現乘客在三排座椅間自由通行的貫穿通道設計。第二排的Captain式座椅是該車最大的亮點,不僅能夠前後移動,更能實現後向旋轉。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獨有的懷檔變速檔把只出現在自動檔車型裡,手動檔車型的檔把則被依然安排在前排座椅的中間。下方的Cool Box也是就是冰箱了,是選配件,不是標配。

進入二十一世紀,豐田推出了第二代大霸王。順應時代的進步,貌似這個原來花天酒地挺著啤酒肚的暴發戶也為了身體著想而進行一系列的減肥,車身顯得鋒銳尖利,尺寸比第一代略微加長、縮窄了一點,風阻也進一步減少至0.29Cd,軸距增至2,900mm,反正一句話概括,就是更健康了。由於與豐田佳美(Camry)共用底盤,第一代採用中置後驅的驅動方式也被改成前置前驅的佈局,發動機隨之移到了車頭之後,車廂內部的地臺因此降低了不少,不僅上下車更加容易,發動機的日常維修保養也方便了許多,更重要的是,車頭有更多的空間塞下一副V6的發動機以彌補上一代馬力不足的尷尬局面。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動力系統可以選擇2.4升直列發動機和3.0升V6發動機,這兩款發動機採用了豐田的可變正時氣門技術(VVT-i),分別能發出160馬力和220馬力的動力。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另外,鑑於第一代車型的安全評價問題豐田還為第二代大霸王標配了ABS和EBD等多項安全設備,以達至世界級標準。原來的單側門亦改為雙側滑門,並配備雙天窗,提供7座和8座的選擇,後排座椅可作前後滑動。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不得不提的是新一代Previa的內廂比上一代更為寬闊,固然擁有愜意的乘坐天地,座椅佈局也從上一代的2+2+3改為2+3+2。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因為Previa是全球車型,豐田在第二代中控儀表臺方面也花了不上心思,由於儀表盤及相連的控制面板是左右對稱的,因此車企只需共用一套模具就可以做到通用左右舵,豐田的精打細算還真令人不得不服。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把後輪驅動佈局也進化為前驅,換來的是車廂內部的地板高度降低,換言之在車身高度不變的情況下,頭部空間有進一步的提升。

可能是豐田意識到這類型的MPV更多的是把第二排乘客服侍妥帖的緣故,第二代車型僅僅賣了5年,豐田就在2005年匆匆忙忙的發佈了第三代的Previa。第三代Previa同樣共用佳美的底盤,發動機也是佳美同款,有2.4和3.5 V6兩種排量可供選擇。從外觀我們就可以看得出“創造貼心且舒適的移動商務空間”才是這一代Previa的重點,更靠前的發動機佈局進而提升靜音效果。隱藏式的車柱設計令Previa有著更時尚的外觀,但這一切都不是重點,商務空間才是豐田想要在這代車型上表達的東西。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車廂內仍然是三排座椅的編排方式,但座椅的變化更加靈活,第二排座椅能沿軌道前後滑移800mm,第三排座椅可電動收折,更重要的是豐田通過座椅設置,新增帶可摺疊式腳託的航空座椅,還可供平躺,並在車頂內置FLAT PANEL SPEAKER環繞立體聲揚聲器等的方式營造小號“埃爾法”的頭等艙感受。同時配備了智能輔助泊車系統、車道自動維持系統、S-VSC轉彎輔助穩定系統為司機減輕負擔。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中控臺的變化不大,一樣是採用左右對稱的形式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相比於前排,豐田更在乎的是第二排的乘坐體驗。

小試牛刀便封神 九零年代MPV之巔:Previa

圖:豐田通過座椅設置,新增帶可摺疊式腳託的航空座椅,還可供平躺,營造出小號“埃爾法”的頭等艙感受。

雖然第三代大霸王仍有不少亮點,但市場已不是當年的市場了,它的定位其實挺尷尬的,上有埃爾法下有Noah,定價也成為這個昔日霸王的致命傷。在國內,對於絕大部分企業家和富豪來說,更豪華的埃爾法會是更好的選擇,而作為家用,更多車民會選擇價格更為親民的且配置卻相差無幾的奧德賽等。豐田也接受了這個現實,在完成最後一次小改款之後,豐田將停止Previa家族的更新,原來的市場交給更豪華更舒服的頂級MPV埃爾法和他的北美兄弟塞納接管,這或者才是最好的市場策略吧,畢竟玩營銷,誰能有豐田厲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