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足協會議上關於歸化球員爭論的背後是什麼,流量之爭,利益之爭

足協開會,很多討論都是分為兩種聲音,因而出現了激烈的爭論。

足協會議上關於歸化球員爭論的背後是什麼,流量之爭,利益之爭

中超聯盟很快就要開始運作,從廣州富力老闆擔任第一屆中超聯盟負責人看,很多俱樂部,特別是那些中小俱樂部希望中超向英超學習,讓他們能夠多分一點蛋糕。話說英超和西甲的運作模式截然不同,在聯賽版權上表現的尤為明顯。英超在版權收入分配上相對平均,西甲則是皇馬和巴薩佔據半壁江山,因而皇馬,巴薩可以招攬最優秀的球星。同樣,廣州恆大引入多名歸化球員後,其整體實力就與其他中超俱樂部拉開距離,這就讓很多中小俱樂部擔心,會有更多的球迷轉而關注廣州恆大,自己期待的流量,廣告效應達不到設定的目標,當地政府的扶持力度就會下降。其實,廣州恆大不但在沒有中超球隊的地區收穫了大批球迷,就是有中超球隊的地區,比如河南,江蘇,也有很多球迷關注廣州恆大,而不是關注河南建業和江蘇蘇寧。

足協會議上關於歸化球員爭論的背後是什麼,流量之爭,利益之爭

俱樂部虧損嚴重,自己期待的流量,廣告效應與實際情況相差太大,這就是中小俱樂部積極推動限薪令,支出帽,注資帽的根本原因。具體到歸化球員這件事,實際上,廣州恆大就是引入23名歸化球員與其他俱樂部,在體育競技層面的關係也不是很大,真正有關係的是,球迷的關注度及因此產生的流量,廣告效應。而這背後,更涉及到中超聯盟以後的發展方向,是像英超學習,還是向西甲學習。從中小俱樂部的利益考慮,當然是英超模式好,以廣州恆大為代表的土豪俱樂部自然是希望採用西甲模式,這就有了矛盾,有了爭議。這就是每傢俱樂部只能為兩名歸化球員註冊,這項規定出臺的背景。若放開外援限制,就不會有人關心廣州恆大有多少歸化球員了。

足協會議上關於歸化球員爭論的背後是什麼,流量之爭,利益之爭

綜上所述,限薪令的推行與國足負於敘利亞隊沒有關係,而是中小俱樂部投資人的訴求。足協會議上的爭論,實際上就是中小俱樂部與土豪俱樂部在利益分配方面矛盾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