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古訓: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賈平凹說,會生活的人,都懂得兩個字:捨得。

在中國古人看來,世界是一陰一陽的變化。

因此,人活世上,也是一舍一得的過程。

1

看淡得失

《孔子家語》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天,楚王出門遊獵,不小心遺失了他的手弓。

僕從急急忙忙去尋找,楚王說:“不必了。我的弓丟失了,自然有人會撿到,又何必在意呢。”

“我遺弓,人得之”,真是豁達!不分別自我與他人,在另一個高度上看待得與失。

患得患失的人,一生之中很多時刻都被苦惱纏住。

得不到,輾轉反側;得到,又擔心失去。到頭來,竟沒有一日安眠。

不妨把得失看得淡些:得到,懂得珍惜;失去,無需悔恨。

因為,能夠舍,便能夠得。生命的豐盈,恰在這舍與得當中。

2

少點計較

曾國藩有“捨得之道”,說白了就是,寧肯自己吃些虧,多把好處給別人。

每次打了勝仗,曾國藩就在奏章中稱讚軍師的智謀、戰士的英勇,卻絕口不提自己的功勞。

這是因為,曾國藩懂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他深知,要想得到別人的全力支持,總要捨棄自己的部分利益。

分利於人,既能籠絡人心,也能化解風波。

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智,才能舍智;自己有歡喜,才能舍歡喜。

一個人之所以高貴,是因為他計較的少,而不是擁有的多。

3

懂得知足

上天不會讓所有幸福全都落到某一個人身上。

贏得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身體健康;身體健康的,也未必事事如意。

生活本就如此。

種種痛苦和煩惱,往往不是由於得到太少,而是因為擁有太多。

唯有捨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才能始終保持知足常樂。

想著人有我無,我始終是個乞丐;想著人無我有,我已然是個富豪。

月亮有圓缺,總歸是皎潔;人生有遺憾,畢竟是美好。

給自己的心鬆綁,何必牽掛得與失。

古訓: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