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一、前言

在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的皇帝周世宗可以說是一個有雄心大志的皇帝。

他一心想統一天下,南征北伐,然而天不假年,英雄早逝。在北伐的途中,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三十九的周世宗因病去世。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柴榮

他把後周的政權留給了他七歲的兒子來掌管,為了保證後周政權的延續,周世宗臨終前進行了精密的安排,讓趙匡胤等人作為託孤大臣,輔佐七歲的周恭帝。

但是沒想到他死後的第二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後周政權變成了趙宋政權。

那麼周世宗臨終前是如何安排的?為什麼他的精心安排不到一年就被趙匡胤打破了呢?


二、為什麼只有七歲的柴宗訓有資格當皇位繼承人?

根據史料記載,周世宗柴榮有七個兒子,但是他最後立的是他那個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因為柴宗訓是他在病危期間,年齡最長的兒子。

我們來看,周世宗去世的時候是三十九歲,最大的兒子才七歲,也就是他三十二歲才生子,這個在古代是不是太晚了點?古代哪兒來的晚婚晚育?

其實不然,周世宗柴榮在此之前還有三個兒子。但是這三個兒子非常不幸,在政權交替的過程中被殺死了。當年後漢隱帝劉承祐殺郭威的家屬時,把周世宗柴榮的家屬也跟著一塊殺了。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劉承祐

《新五代史》:“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

隱帝殺死了他一個妻子,還殺死了他三個兒子。

所以,現在繼位的柴宗訓是他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最大的一個。


如果把一個國家的政權,交給一個七歲的少年兒童,你想想,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而且那不是在和平年代,是在五代十國那個戰亂紛飛的時代。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柴宗訓

所以,周世宗在他生命最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他所做的一切,就只有一件事情。

那就是,保證他這個柴氏江山能夠延續下去。


三、周世宗柴榮做了哪些精心安排?

3.1、立皇后

周世宗柴榮立魏王符彥卿的女兒為皇后(即小符後)。

那麼這個符皇后究竟是誰呢?有什麼樣的背景?

這個符皇后,是周世宗第一任皇后(已故宣懿皇后)的親妹妹。

小符後的父親符彥卿是魏王,是天雄節度使。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劇照-符彥卿

在這個時期,符彥卿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女兒很多,根據史書記載,他有六個女兒。前面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周世宗柴榮,將來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由此看來,符氏一族的顯赫,在當時無人能及。

而且符彥卿的位置(天雄節度使)非常重要。

天雄:河北的南部,河南的北部,而京城開封在河南的中部,這個地方就是唐代著名的河朔三鎮,也叫河北三鎮,最北邊的那個盧龍鎮就是幽州(今北京),中部是成德鎮(今河北正定),南部式魏博鎮(今河北大名)。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河北三鎮

河朔三鎮非常重要,這個地方在五代十國是一個批量生產皇帝的地方。

五代時期一共有十三任皇帝,其中有六個皇帝是出自魏博鎮,幾乎佔了一半。

由此可知,符彥卿他這個節度使的重要性。

所以,周世宗為了進一步拉攏符彥卿,要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符彥卿的另一個女兒為皇后。

周世宗可謂是用心良苦,他這樣做有四個目的:

1.防止奪位。符彥卿作為岳父大人,那就不可能伸手來奪皇位了。

2.抵禦契丹。保衛後周的北方不受侵略。符彥卿很會打仗,曾經打敗了契丹的十萬大軍。

3.震懾天下。符氏家族是一個很有名望的家族,周世宗希望符彥卿輔佐他七歲的兒子,以此來震懾其他地方諸侯。

4.互相牽制。讓地方集團跟中央集團互相牽制。

考慮到這些因素,於是周世宗在臨死前的十天,立了這麼一個年輕(二十多歲)的皇后。


雖有符彥卿震懾天下,讓地方穩定,但是七歲的柴宗訓還是無力承擔如此的重任,在朝廷內部需要有一個堅強的執政集團來輔佐他。

周世宗在這個方面,絞盡腦汁,最後精心挑選了三個人。

3.2、安排三個輔政大臣

第一個,首席輔政大臣——範質(當時的宰相)。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劇照-範質

範質有三個特點:

①性子急,不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也不是一個韜光養晦的人。

②喜歡當面批評人(面責),毫不留情,當面給人辦的下不來臺。

③廉潔,身為高官,為人很廉潔。

範質的這些特點,註定了他不會形成一個政治集團,周世宗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選了他。

第二個,王溥,周世宗非常信任的人。

周世宗打高平之戰時,文武百官中只有王溥堅決支持他,其他人都反對而且王溥這個人很忠心,郭威臨終時,把王溥升為宰相,並說了一句話:“吾無憂矣”,如果讓王溥來輔佐我的養子,我沒有什麼憂慮了,非常放心。

另一方面,王溥在為人上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比較吝嗇,周世宗讓一個特別摳門的宰相來輔佐他的兒子,是因為王溥不會鬧大事,他捨不得錢去收買政治勢力,不至於形成一個集團。周世宗他怕的就是能夠仗義疏財的宰相,那可就麻煩了,他會拿錢去收買一大批人,藉此發展勢力。

周世宗他安排人,還是動了一番腦子的,他知道十全十美的人非常可怕,所以他選擇了一些有明顯毛病的人。

第三個,魏仁溥,他的長項有兩個,第一,忠誠,第二,具有超級記憶力。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魏仁溥

當年郭威要找京城軍隊的花名冊,就是軍隊的人數以及將領的名字信息,魏仁溥說不用找了,他憑著高超的記憶力,把當時有多少軍隊,有多少將領以及將領的姓名全部說出來了,最後拿花名冊一對比,一點不差。

魏仁溥是從一個刀筆小吏一路靠著自己的政績提升上來的,他很正直,是個謙謙君子。

周世宗看重他的正是他的君子之風。


地方勢力是立了一個符皇后,利用她父親的一方勢力來穩定地方,鎮守北邊。顧命宰臣方面,周世宗搞了一個文人集團,安排了三個重要的文人來輔佐他的兒子。

文臣如此安排,那麼武將呢?這是關係到後周政權最重要的問題,周世宗是怎樣安排的呢?

3.3、周世宗對武將的安排

(1)解除張永德的兵權

最重要的原因是張永德這個人沒有主見,如果掌軍權卻沒有主見,威脅很大。

《卻掃編》載:世宗問曰:“誰使汝為此言?”永德對群臣之意皆願如此。世宗熟視久之,嘆曰:“吾固知汝必為人所教,獨不喻吾意哉!然吾觀汝之窮薄,惡足當此。”即日趣駕歸京師。嗚呼!天命方有所屬,固非人謀之所能間也。

可以看出來,周世宗對張永德最大的不滿,就是張永德沒有主見,別人說啥,他都聽,絲毫沒有自己的主見。

這是一個大毛病!

世界上有兩種人很可怕,一種人叫沒有主見(耳朵根軟,別人跟他一說,有道理,他就聽了),另一種人是主意太大(什麼事情都是一意孤行)。

(2)安排趙匡胤擔任殿前都點檢

周世宗對趙匡胤非常信任,他覺得趙匡胤是個好乾部,值得把自己七歲的兒子託付給他。

第一,趙匡胤能打仗,趙匡胤先是跟隨周世宗三次徵南唐,參加高平之戰,後又跟隨北伐,一路兢兢業業,出謀劃策,立下過汗馬功勞。

第二,周世宗覺得趙匡胤很忠誠,史書記載了一件事情,在徵南唐時,趙匡胤打下滁州城以後,他的父親經過滁州,要求他開門(他爹想見見他這個兒子)。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趙匡胤對他父親說,父子感情雖是至親,但是夜間不能開城門,這是王命。

國家大事,即使是父親來了,也不能進。

結果是讓他父親在城外呆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才讓他父親進城,父子相見。

趙匡胤“因公廢私”,讓周世宗柴榮很是欣賞,覺得趙匡胤這個人值得信任。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劇照-趙匡胤

還有一件事,南唐國主曾經設了個反間計來陷害趙匡胤,給趙匡胤寫了一封信,並且還送了三千兩白銀,結果趙匡胤接到信和銀子以後,把信上交,三千白銀充公。

趙匡胤打仗是身先士卒,辦事是公而忘私。周世宗更加的信任趙匡胤,於是安排他接替兵權。

(3)安排韓通做侍衛軍二把手

周世宗安排韓通做的這個官職叫“侍衛親兵馬步軍副都指揮”,就是侍衛軍的二把手,具有調兵權,整個京城的軍隊他都可以調動。

韓通有個毛病,性子太剛,缺少謀略,一說話就得罪人,跟人一說話就瞪眼,大家都稱呼他“韓瞠眼”。

《宋史》:“通性剛而寡謀,言多忤物,肆威虐,眾謂之「韓瞠眼」。”

在後來的陳橋兵變中,唯一被殺的就是他韓通。

這個人是周世宗臨死之前安排的另外一支禁軍的二把手,負責調兵。趙匡胤雖然是殿前司都點檢,但是他沒有調兵權,調兵權在韓通手裡。

不得不說,周世宗這樣的安排,真的是用心了,讓他們相互制約,很難形成獨擋一面的軍事勢力。


周世宗安排了三派勢力:地方勢力,中央的輔政大臣勢力,加上軍隊勢力,形成了三方輔政的格局,他覺得這樣一來,政權就穩當了。

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周世宗精心安排的三方輔政格局只在他去世的半年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半年之後就被趙匡胤打破了,他的柴氏江山變成了趙宋江山。

四、為什麼這些安排不管用?

4.1、不均衡:雖然安排了三方,但三方的力量不均衡。

首先,三個輔政大臣都是文官,背後沒有槍桿子支撐。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宰相也一樣。雖然你是宰相,但是人家手裡拿著槍,照樣敗下陣來。

三個文臣宰相不行,他們勢力最弱,不能制衡其他兩方勢力。

其次,地方難治中央。符彥卿雖然是地方一派軍閥,勢力很大,但是地方的軍隊無法控制中央的軍隊,如果中央有變故的話,地方是無法抗衡中央的。

另外,禁軍有侍衛軍和殿前司,殿前司是趙匡胤管,侍衛司是由韓通這撥人管,這兩方勢力也不均衡。

4.2、易破壞:很容易遭到破壞。

最容易形成破壞的就是人際關係太複雜。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人際關係

中央禁軍,殿前司的一把手是趙匡胤,二把手叫慕容延釗,是趙匡胤最好的朋友。

《宋史》:“初,延釗與太祖友善,顯德末,太祖任殿前都點檢,延釗為副,常兄事延釗;及即位,每遣使勞問,猶以兄呼之。”

趙匡胤和慕容延釗的關係特別好,趙匡胤稱呼慕容延釗為老兄,當了皇帝以後照樣如此,他倆是鐵哥們。

殿前司另外還有兩個高級軍官,一個是石守信,一個是王審琦,這兩個人也是趙匡胤的鐵哥們,他們兩個跟趙匡胤屬於“義社十兄弟”。

這樣一來,殿前司的四個高級將領分數一派,都屬於“趙家軍”,這就很危險了。

而侍衛司的一把手李重進剛剛平定了淮南,擔任了淮南節度使,不在京城。二把手韓通有勇無謀,遇事兒沒主意,很容易對付。侍衛司另外還有兩個高級軍官跟趙匡胤關係也特別密切,而且跟趙氏家族都有姻親關係。

如此一來,中央禁軍的高級將領幾乎都成了趙氏集團的人,趙匡胤手握禁軍大權。

有著如此複雜的人際關係在,無論周世宗如何精心的安排,最後人會把這些精心安排都給軟化了、弱化了。

4.3、宰臣(文人)集團並不團結

宰臣集團:範質,王溥,魏仁溥。

周世宗在臨終時,把範質等人召喚過來,跟他們說了這樣的一句話,《資治通鑑》"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當相之。"

說王著是他的老部下,如果我去世了,要讓王著當宰相。

為了後周江山,柴榮精心安排託孤事宜,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團結

結果,範質一出來,就說王著這個人整天嗜酒如命,醉生夢死。不同意王著進宰相集團,始終沒安排王著。《資治通鑑》:"著終日遊醉鄉,豈堪為相!慎毋洩此言。"

範質有私心,如果王著進來,可能會分他的權力,王著不進來,那他就是宰相集團最有名的人。

作為首席輔政大臣的範質,有著如此排擠他人的心思,可想而知,這個宰臣集團肯定會因為各種利益而存在分歧,繼而分崩離析。

有著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周世宗的安排也就不是固若金湯了。而事實也證明,他的這些安排確實失效了,他最信任的人(趙匡胤)一手打破了他的安排。

五、結語

為了柴氏江山的長存,周世宗費盡心思做了那麼多的精密安排,可結果還是做的無用功,他的柴氏江山最終還是丟了。

終究人算不如天算。

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周世宗可謂想盡了一切辦法,為了讓他七歲的兒子順利繼位,讓他的後周江山能夠延續下去,做足了各方面的精心安排。

但他卻沒料到人心難測,自古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尤其是在那個動盪的年代。

他的後周江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趙宋王朝。

趙匡胤,這個他最信任的人,謀奪了他的江山。

不禁令人唏噓。

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讀史不能只看其表面,更要聯繫當時的歷史背景去思考,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收穫與感悟。

我是點點文史,歡迎點評、建議,大家一起交流。


《宋史》《新五代史》《資治通鑑》《卻掃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