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不同,北方雪花飄飄,南方豔陽高照,就連飲食文化也有頗多差異!所謂民以食為天,人生總要嚐遍酸甜苦辣鹹,話雖如此,在糊塗君沒禁受住誘惑把自己辣哭幾次後,終於堅強地擦乾眼淚,去了解一下吃辣各省的辣文化!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令人慾罷不能的辣椒有何來歷

現在我們一說到辣,就會想到辣椒,實際上辣作為五味之一,一開始跟辣並沒有太多瓜葛。古代辣指的是辛味,倒是跟姜蒜有很多淵源,那時中國民間三大辛辣調料是花椒、姜和茱萸(沒錯,王維詩中提到的茱萸是辣的),而辣跟辣椒扯上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是從明朝中後期。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據史料記載,1688年刊印的吳昊子著作《花鏡》中“番椒”,是最早關於辣椒的文字記載,此後,1708年成書的《廣群芳譜》和明末清初的《群芳譜》等也提到了“番椒”,1848年刊行的《植物名實通考》中收錄了一些《本草綱目》中沒有提及的植物,書中第一次對辣椒有了比較詳盡的描述,並繪製了精確的插圖。 這也意味著,中國跟辣椒邂逅精打細算也就四百年而已,如今已是全世界公認的最能吃辣的國家之一。在美食大國中國,果然沒有一樣新食物可以活著退出市場。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那時候,辣椒作為洋玩意從中美洲的墨西哥傳入中國,而到了乾隆年間,貴州地區才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由於地緣的緣故,沒多久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嘉慶以後,根據記載,黔湘、川、贛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以為蔬””了。其實很容易理解雲貴高原地區為什麼對辣椒的接受度特別高,因為像川、湘、滇、黔這些省份,在古代歷來被稱為“瘴癘之地”或“卑溼之地”。這些地方地勢以山地丘陵為主,夏季溼潤炎熱,冬季寒冷乾燥,哪怕是在早春,也細雨不斷,容易侵入風寒。而辣椒特有的風味可以驅風寒、祛風溼,所以一到那些地區就受到了熱烈追捧。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辣椒很快就成為這些地區主要的做菜佐料之一,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難怪辣椒成為他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或許對於他們來說,辣椒早已不是單純作為調味品和蔬菜存在於日常生活中,而是滲透到了血液中,成為骨子裡最有辨識度的味道,不只是飲食,更是在文化和藝術上形成獨樹一幟的“辣文化”。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辣椒雖然是川、湘、滇、黔等省份的飲食標記,但是隨著商業貿易的發展,其他地方或多或少也對辣椒產生濃厚的興趣。光是從菜市場五花八門的辣椒名字來看,就知道辣椒的種植指數有多高。除了正兒八經的學名,辣椒傳入伊始,中國人習慣稱之為“番椒”“番姜”,倒也給它外來客的身份作了說明。辣椒傳入中國的路線還挺多的,比如從南美洲經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陝甘一帶落地生根的被稱為秦椒;而從東南亞國家傳至中國東南沿海,被兩廣等地接收的又名“海椒”;雲貴高原一帶愛稱其為辣子。辣椒在中國的栽培種植極快,各省市為了迎合當地人口味而自行選育的新品種也被冠上當地標誌,例如湘椒、川椒、陝椒、蘇椒、粵椒、黔椒、隴椒、榆椒等等,乾脆利落,直接明瞭,倒是給菜市場批發商省去好大的功夫。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除了“按名索驥”,辣椒也是百變天后,大可以根據身形選擇,從牛角椒、圓錐椒、線椒、簇生椒到七星椒、七姊妹、五爪金龍、黑珍珠,再到顧名思義的珍珠椒、櫻桃椒、紅棗椒、柿子椒等,沒事還可以擺個精緻的盤。

吃辣星人與不吃辣星人如何劃界

糊塗君聽說,重慶人可以做出的最大讓步就是“好好好,鴛鴦鍋就鴛鴦鍋”,而且川渝地區肛腸醫院特別多,至於原因心知肚明就好。對於愛吃辣的人來說,一餐無辣不成歡,而對於不能吃辣的人來說,輕輕一口就足以靈魂出竅。像糊塗君這種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小時候一聞到辣就會流淚不止,就連吃包衛龍辣條都要猶豫再三,後來應酬多了,也稍稍可以接受一些辣食品,但是遇到那種特別辣的食物還是會乖乖投降。相信跟糊塗君一樣情況的人不在少數,那麼辣與不辣之間的距離可以有多微妙呢?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當代中國在吃辣問題上形成了三個級別的地域劃分。首當其衝的是長江中下游的嗜辣重區,其中代表是雲南、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重慶、陝西南部等,據統計,湖南人均年消費鮮椒10千克以上,川貴一些地區的人年均消費幹椒達2~3千克,他們的日常菜餚離不開辣椒,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中,以辣味見長的就佔了兩位:湘菜和川菜。其他很多地區雖說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形成系統的菜系,但其嗜辣、好辣的程度也毫不遜色,比如四川的酸菜魚、辣子雞、毛血旺和麻婆豆腐,貴州的泡椒板筋、酸湯魚和糟辣脆皮魚,湖南的土家三下鍋、剁椒魚頭和常德麻辣肉,江西的臨川牛雜、蓮花血鴨、新餘麻辣鴨頭和鄱陽湖胖魚頭,這些都是鼎鼎大名的辣菜,或者你們家鄉有更辣的菜餚,也可以告知糊塗君哦~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智慧的人類為了物盡其用,除了直接作為蔬菜使用它,還想到將辣椒加入各種配料,再經過手工或機械工藝加工成辣椒醬,比如湖南永豐辣醬、四川郫縣辣醬、安徽安慶豆瓣醬、貴州“老乾媽”辣醬系列都是下飯好物,除此之外,也會經過加工製成幹辣椒粉、辣椒油等,這些調味品在餐桌上大顯身手。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然後就是北方微辣區,東至朝鮮半島,包括北京、山東等地,山西、陝北及關中地區,甘肅大部,寧夏、青海、新疆等地,這些地方除了一開始就搭乘了吃辣第一班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來因素的影響。比如山東,煎餅卷大蔥大家聽說過吧,薄薄的煎餅卷著粗粗的大蔥,味道本來就是辛辣的,所以吃辣對於他們毫無壓力。還有新疆,胡辣羊蹄和椒麻雞也是征服過很多不吃辣星人的。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最後就是東南沿海淡味區,其中以山東以南的東南沿海以及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為忌辛辣的淡味區。一般來說,這些淡味區接受不了吃辣或很少吃辣,尤其是浙江菜和江蘇菜,他們的飲食普遍偏甜,所以酥餅糕類做得特別精緻,但近年來,由於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內地往來工作的人口也逐年上升,並因此帶來了他們當地的飲食文化,所以現在川菜館和湘菜館遍地開花,漸漸也影響了本地的飲食習慣。比如素來以清淡為主的廣東,“生猛海鮮”“香甜粥品”“養生清湯”的地位也有所下降,一些菜館、茶樓也會有各式各樣的辣味小吃供君選擇。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所以說,雖然在地域上有很明確的劃分,但是辣椒的身影無處不在,這也說明辣椒盛行之猖狂,想要真正找出與辣無關的地區那是不可能的事。

嗜辣地區的辛辣指數終極對決

其實,就算不能接受辣味,也不能否認辣椒的妙處。比如在大冬天嚼幾個辣椒,瞬間就舌頭髮麻,熱氣頓時就上來了,再貪吃幾個,渾身就會流汗連連,血脈通暢。辣椒性熱味辛,能夠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有健胃開胃、促進消化的作用,這就能說明為什麼老乾媽特別下飯了。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但是呢,就算是在嗜辣地區,他們也長期在暗中較量著誰最不怕辣。人們耳熟能詳的就是這句“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的豪言壯語,但是後來隔壁的江西人不服氣了,擠進來一個“江西人不辣怕”。總之這幾句民間熟語被各個省份換來換去,都想證明自己省份才是吃辣一把手,為此還特地拿出本省超辣菜餚應戰,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今還沒有定論。

好奇心爆棚的科學家們聽說此事,試圖用一己之力得出勝負,決定依靠科學方式以“辛辣指數”定義來衡量各省的嗜辣程度,最終結果是四川人最能吃辣,辛辣指數直達129,然後是湖南人,其指數為52,而貴州與四川、湘南地區不相上下,湖北人的辛辣指數為16。數據是擺出來了,但是民眾並不買賬,一如既往認為自己省份才是吃辣第一省,這也說明在民眾裡,辣文化的認可度有多高。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但仔細說來,這幾個吃辣大省的辣風味並非一致。四川菜的菜餚特點是麻辣,通常會在辣菜中佐以花椒使其口味更有層次。與四川菜一脈相承的重慶火鍋就是以麻、辣、燙著稱的。而貴州菜大多是酸辣,辣椒並不直接使用,而是用鹽液或用滷水醃泡擱置,充分發酵的辣椒酸香脆嫩,令人胃口大開。雲南一帶則喜歡糊辣,把新鮮辣椒用油炸糊後享用,倒是與眾不同。陝西菜則選擇較多,鹹辣並重,所以糊塗君去西安旅遊也沒哭著回來。湖南人更愛食鮮辣、純辣,直接食用辣椒,乾脆利落,這一點倒是湖南人贏了。

四川貴州湖南雲南,無辣不歡,誰是吃辣界的扛把子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八大菜系,又在辣文化中搞出這麼多名堂,這在崇尚快餐文化的西方是萬萬不能媲美的。不知道你們與辣有什麼愛恨情仇呢,歡迎跟糊塗君分享哦~


這是林深時見鹿,清醒時作文的@糊塗青年原創的文章,有點長,碼字不易,如果喜歡就點個贊關注一下,與你一起品美文,侃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