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盤點|比特幣面臨的長期威脅有哪些?

盤點|比特幣面臨的長期威脅有哪些?

比特幣(Bitcoin)是過去十多年最強大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他克服了自誕生以來的每個主要障礙,其中包括CVE-2010漏洞、Mt.Gox遭駭事件、BCH硬分叉(Hard Fork)、山寨幣(Altcoin)的崛起。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已經解決了所有可能的攻擊,也不代表比特幣在成為可持續千年的全球價值存儲方面已經穩操勝券。

這裡添加免責聲明:是的,文中提到的大多數問題都有解決方案;同時也希望,所有這些問題都不會發生;並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同意如下的內容。

以下是我認為,比特幣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

1.挖礦的集中化:挖礦基礎設施的每部分都是集中的

  • 礦機(Mining Machaine)生產集中化,如有後門會導致區塊則停擺生產
  • 8大礦池(Mining Pool)控制著85%的哈希算力(Hash Power)
  • 可能在一個房間內聚集大多數算力(佔全球70%以上)掌控人,事實上,2016年就曾經發生過一次,由於硬分叉(Hard Fork)迫在眉睫,比特幣核心開發者與礦工們聚集在香港的一個房間,並決定比特幣命運
  • 大多數算力(Computing Power)集中在一個國家

簡而言之,整個挖礦的分佈相當集中。通過多數算力可以進行的攻擊有:鏈重組(Chain Reorg)、51%攻擊(51% Attack)、死亡螺旋(Death Sipral)、日蝕攻擊(Eclipse Attack)以及進行PoW演算法重置會導致另外棘手問題。

專欄作者注:在實際的操作中,一是攻擊成本很高,按照博弈論,礦工不會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二是要協調一致難度也大。

2. 做空和可替代鏈讓中本聰提出的博弈論失效

博弈論(game-theoretical)考慮的關鍵部分是,由於礦工(Miner)跟比特幣(Bitcoin)的成功息息相關,礦工有長期動力成為好的行為者。

然而,現在情況不同了。礦工可能會攻擊比特幣區塊鏈,同時做空(Short)比特幣,從而獲得即時利潤,之後挖其他的鏈。

3.未得到驗證的安全模型,收費市場:

按BTC來計算,每4年其安全預算減半。

對這種論點持反對的主要論據如下:

  • 在2140 年區塊獎勵為零之前,我們無需擔心。

不過,實際上,在短短的9年內,比特幣的安全預算將下降88%,每個區塊獎勵從當前的12.5BTC降至1.5BTC,在17年內降至0.39BTC,跟我們當前相比,減少了97%的獎勵。

專欄作者注:由於這是BTC計價,如按法幣計價可能又是另一回事,當然未來的事情沒有什麼100%,只是概率大小的問題,所以要注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

  • 價格會在下次減半時增加2倍以上。這種想法的問題在於干預的獎金也隨著價格增加。此外,按照這種邏輯,它還意味著在經歷9次減半之後比特幣的價值要比整個全球GDP還要高

我能看到的唯一可以擺脫這種情況的三種方法。

  • PoS?!-> 但這不會發生。
  • 違反2100萬枚上限的規定,且停止減半,持續給予當前同樣的挖礦獎勵-> 這不會發生。
  • 拿走中本聰的部分代幣,並用它來資助通膨->這可能會發生。
  • 專欄作者注:問題在於中本聰人在哪裡,或私鑰還在不在
  • 讓費用市場發展起來。這是最有可能的路徑->它的問題在於,如果我們希望每個區塊收取的交易費用達到12.5BTC,那麼每個交易的費用要達到0.0034BTC或340美元(如果比特幣值10萬美元) 。然而,這不是最可怕的部分,最可怕的是會發展出不可知的行為。
  • 專欄作者注:也就是假設沒有區塊獎勵,交易費用能達到當前區塊獎勵的水平

我們所瞭解的是,我們不能同時擁有兩種方法,礦工必須得到報酬,不管是費用方式還是補貼獎勵。因此,我們會以高額費用結束,或者其他代幣的哈希算力超越比特幣…這將產生上面提及的攻擊可能。

同時,這將不得不支付費用,這會導致閃電網絡對於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來說過於昂貴,大多數人不會用幾天的工資來鎖定和解鎖他們的比特幣。

可能的攻擊:其他較高通膨的代幣具有更高的哈希率,可以進行上述第一點提及的攻擊,同時,更高的費用讓網絡對於大眾採用不可行,只能維持利基市場。

3. 比特幣由於缺乏創新而緩慢老去:這有利有弊

比特幣不會改變,這沒關係。

但我們不能否認創新已經枯竭。從我2013 年購買比特幣以來,從用戶的角度,還沒有看到有實質性的新應用或用例。是的,節點同步更快了;是的,簽名更小了……但我們承諾的大創新基本沒有實現過,甚至一些功能還完蛋了。

  • ChangeTip 關門並被Airbnb 收購。
  • 染色幣(Colored coins)很酷,但他們就像是渡渡鳥(dodo)一樣,通過ERC20 給我們ETH和山寨幣的崛起後,也結束了。
  • Counterparty 承諾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但Core 方面單邊決定將OP_RETURN 大小從80字節改為40字節。
  • Blockstream 承諾以比特幣為基礎層(base layer)的側鏈(sidechains),所有的實驗將在側鏈處理,它將是去信任的、非常棒的。但現在他們已基本上放棄,正在做一個許可的聯盟側鏈(permission federated sidechain),其中所有的節點(nodes)是需要由Blockstream 預批准(pre-approved),並且運行在專有硬體上。
  • Rootstock,是一個聯合側鏈(federated sidechain),信任一些精選的驗證者。
盤點|比特幣面臨的長期威脅有哪些?

還剩下的只有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了,看看它如何跟費用市場一起運作會很有趣。此外,白皮書的作者之一Joseph Poon 從此放棄了比特幣,現在正在從事以太坊的工作。

而這裡的最大風險是,比特幣永遠無法走向主流,且緩慢老去。

4. 缺乏隱私(Privacy)

比特幣最多算得上是使用假名,如果會面臨大的壓制,所有的衛星節點和去中心化都將無關緊要,只要當局能輕易識別出持有者,並用板手揍他們就可以了。

5. 中心化的開發

在過去的一年,70%的提交都是由10個人完成的,而且97%的節點(Nodes)都採用Core的軟體。我們可以假裝每人檢查所有30萬行以上的程式碼,對所有的更改達成共識。但事實上,我們只是遵循一些明星Core開發者的建議。

Core開發者團隊做出一些陰險程式碼(insidious code)或錯誤決定的幾率非零。看看CVE-2010-5139 + CVE-2013–3220,這些只是誠實的錯誤,並非針對性的攻擊。

6. 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

就目前而言,「比特幣不是抗量子安全(quantum secure)的」,量子計算絕不是異想天開。量子電腦存在、可運行以及低功率。

但是,這並不意代表量子電腦在未來幾年不會變得更好。

盤點|比特幣面臨的長期威脅有哪些?

7. 無法走向主流

比特幣單個區塊(Block)在高峰期時,最多處理過2,763個交易(Tx)。這意味著比特幣一年最多能處理145,223,280個交易,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每年可以處理約0.02個交易。

因此,即使我們有便宜的費用以及閃電網絡可以正常運轉,人們也只能打開和關閉一個通道。它需要花費96年來讓全世界人都參與進來。

即使比特幣只用做SOV,也就是說,如果人們只是購買BTC 並進行單個交易,且不再轉移,它也需要花費48 年時間讓全世界的人都參與進來。

8. 黑天鵝,未知的未知事物。

在這個清單上沒有任何東西,例如大的行星撞擊地球或謀殺性的AI,我們只是不知道而已。

如上所述,所有會讓比特幣死亡的可能性都在這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