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大起底!深圳“補課生”超百萬!學費一年好幾萬,孩子都在“補”啥?

不是在去上學的路上,就是在去課外培訓班的路上,這是許許多多深圳孩子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不少家長與孩子為之苦惱與焦慮,但更多人卻習以為常甚至甘之如飴——這無疑也是教育培訓行業蓬勃發展的市場基礎。

深圳商報記者近日深入採訪,

希望對相關現象進行多角度呈現,

而非簡單的褒貶。


大起底!深圳“補課生”超百萬!學費一年好幾萬,孩子都在“補”啥?


家住福田區瑞達苑的黎先生有些苦惱,小區門口幾乎每天都有數百名孩子進進出出——瑞達苑三樓整層,有一座“比邦教育城”,進駐了大大小小12家培訓機構。一樓的黃金鋪位,還有一家幼教機構……這是深圳街頭商業形態悄然轉變的一個縮影:超市、餐館少了,奶茶店和各類課外培訓機構卻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街頭隨處可見培訓班


稱教育培訓機構在深圳大街小巷遍地開花,恐怕並不為過。

從深圳商報社到深圳特區報社,約一公里的距離,步行只需15分鐘。近日,記者在區域內來回兩趟做了認真統計,發現了近40家培訓機構:僅紅荔路新洲路口第一世界廣場的“七巧國”,上下三層就有學而思、楊梅紅等近20家機構;一路之隔的香蜜三村,“英孚青少兒英語”,佔據著臨街最大的商鋪,面積應有數百平方米;沿途幾乎所有小區,也都能找到一兩家培訓班的招牌;甚至景田菜市場的二樓,也掛著“少兒藝術培訓基地”的招牌。

大起底!深圳“補課生”超百萬!學費一年好幾萬,孩子都在“補”啥?


擁有深圳實驗學校等多所名校的百花片區,培訓機構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更讓記者歎為觀止。藍天教育在百花五路竟有一座8層小樓,電梯按鈕板清楚標註,大部分面積為教學培訓所用;實驗學校初中部對面的白沙嶺停車場附樓,二樓被改造為一座“教育城”,裡面有多間教室,密密麻麻擺著課桌板凳,走廊上則貼滿了某某學生被名牌大學錄取的紅色喜報。

大起底!深圳“補課生”超百萬!學費一年好幾萬,孩子都在“補”啥?


在豪宅林立的香蜜湖片區,記者也找到了幾十家校外培訓機構。有著9萬多平方米營業面積的東海城市廣場,一半以上租給了培訓機構,從書法、英語到少兒高爾夫不一而足;農林路深圳高級中學南校區周邊,則雲集了新東方、學而思等諸多聲名在外的大品牌。

萬元學費稀鬆平常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家長對課外培訓班感到苦惱,很大程度是感覺自己的財力跟不上培訓班的腳步——每小時兩三百元的“起步價”、每週通常三四小時的課程,粗略算下來,每月就需要4000元左右的投入。

瑞思英語前臺工作人員給記者提供了一份報價:150元/小時,一節課兩個小時,一個學期打包價為2萬元,這還是14個人的學習班,沒有外教;英孚英語的報價也差不多:每週兩節課,一學年打包價是24780元。孩子入學前需要進行學力測試,根據程度分為8個小組,每組也是14人。

當記者表示一年4萬元的花費有些承受不起,能否讓孩子有選擇性地上幾節課時,瑞思英語的工作人員不禁笑了起來:“這能有什麼效果?來報名的,至少都是一個學期,大部分都是連上好幾年,畢竟學習有個連續性。”

在蓮花體育中心,記者採訪了一位給小孩報網球班的家長,她表示孩子每年的培訓費用需要六七萬元,雖然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但還是感覺到了壓力,“網球課每節340元,10節起跳,一個月要3000元左右;孩子還報了鋼琴班,每週也是兩節課,一節300元,每個月也要2000多元;此外,還有網上的英語課程,一節100元……”

記者瞭解到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是一個鋼琴名師,一對一指導每堂課據說需要5000元,而且一般小孩根本就預約不上。

百萬孩子忙進“補”


因為很多公司及私教並未進行工商註冊,深圳有多少家教育培訓機構一時難有準確數據,記者通過“天眼查”系統查了半天,打上“教育”“培訓”等標籤的機構數以千計,難以一一落實。有業內人士估算,

全市大小培訓機構加在一起至少有上萬家,包括老師和工作人員在內的從業人員有幾十萬人。

上萬家培訓機構的背後,當是以百萬計的消費者,其中的絕對主角,當然就是中小學生以及幼兒園的孩子。深圳有多少孩子接受過課外培訓,也沒有權威數據,但家長們切身的感受是身邊大多數的孩子都在上培訓。前不久,景鵬小學五(1)班班主任劉老師在課堂上發起了一個隨機小調查,結果發現沒有參加過課外培訓班的孩子,在班上屈指可數。這樣一個小小的案例,多少能呈現出目前的狀況。

大起底!深圳“補課生”超百萬!學費一年好幾萬,孩子都在“補”啥?


2018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深圳的在校學生總人數達220.92萬人,這還沒有算上未上幼兒園的小童,而深圳每年的出生人口早已突破20萬……即便按照每兩個孩子只有一個接受過各種培訓的概率來計算,家長群裡“深圳百萬孩子都在上補習班”的說法,絲毫也不誇張。

購物中心轉型培訓

傳統商業形態式微,教育培訓行業一鋪難求

東海城市廣場位於香蜜湖核心地段,老深圳們可謂耳熟能詳,資料顯示,廣場建成於2005年,號稱是當時深圳首家公園廣場式休閒購物中心,集百貨、電影院、餐飲、娛樂於一體。然而,由於商業運營定位出現偏差,2011年至2012年前後,廣場一度出現商戶退租潮,引發諸多糾紛,媒體曾有大量報道。令人欣喜的是,廣場很快調整了定位,集中全力打造“一站式兒童成長體驗中心,讓從0到16歲的孩子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相應的教育機構”。如今,東海城市廣場化蛹成蝶,成了遠近聞名的教育培訓旺地。

日前,記者撥打了東海城市廣場負責招商的劉小姐電話,表示打算在這裡租一個100平方米左右的鋪面辦國學培訓班,劉小姐想了半天,說在二樓有個160平方米的店面比較適合,不過要等到年底,“每平方米月租金包括管理費是700元,一個月的租金大概11萬元,全年是130萬元左右。一年起租,一般籤三年,之後有優先續租權,每年租金大概按5%的幅度遞增……”這一連串的數據,大大突破了記者的想像。要知道,深圳很多所謂的臨街旺鋪,每平方米月租也不過三四百元。

記者工作日下午5時在東海城市廣場一到五樓走了一圈,發現大部分的商鋪都主打教育培訓,各大品牌雲集,少部分則是餐飲,還有一兩家零售店。整個廣場,顯得滿滿當當,人氣很旺。

大起底!深圳“補課生”超百萬!學費一年好幾萬,孩子都在“補”啥?

無獨有偶,曾在第一世界廣場經營多年的歲寶明星店,2016年也悄無聲息地停業,之後,七巧國教育公司接手了總共三層的營業面積,引入了近20家知名教育培訓機構,並於2017年7月全面開張。在二樓運營管理方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是滿鋪運營的狀態,一間空鋪都沒有了。我們的合同通常是三到五年。”他還表示,“七巧國”對進入的教育培訓機構要求很高,一是要知名品牌,謝絕小品牌進入;二是定位必須差異化,比如英語培訓就只能保留一家機構。記者從側面瞭解到,七巧國公司與第一世界廣場業主方簽訂了為期15年的長期合同。

或許是受網絡購物的影響,傳統的商業形態如超市、百貨、服裝,近年來明顯式微。令人唏噓的是,就在第一世界廣場對面,曾經是景田片區居民“購物勝地”的歲寶百貨,也在半年前停業了。如今圍擋緊閉,少有人進出,據說正在內部裝修,取而代之的將是盒馬鮮生,不過原定的開業時間已是一推再推。

離歲寶百貨景田店300米左右,瑞達苑負一樓原先還有一家營業面積上千平方米的華潤超市,也在去年關門大吉。整個大樓外立面,掛滿了各類培訓機構的招牌,周邊部分居民,因為購物不便而抱怨不已。

線上培訓風生水起


祁念曾是原深圳商報新聞研究室主任,退休已有十幾年,今年73歲。記者近日在微信朋友圈裡意外發現,祁念曾如今已然是一個線上古文培訓班的網紅老師,講授的古文課深受深圳小朋友們的喜愛。

類似線上培訓方式,這兩年來可謂風生水起。鋼琴課視頻陪練、少兒英語口語線上練習之類的廣告,在微信裡幾乎每天都能見到。與線下學習相比,線上學習具有不出家門、時間可隨意選擇、收費相對便宜、老師選擇面廣等許多優點,已經成為很多深圳家庭的第一選擇。

記者近日嘗試著與一家在線鋼琴陪練機構聯繫,這家機構標榜“支持手機/Pad在線上課;上課期間,專業技術隨時在線保障課程順利進行;課後,課程顧問幫您解讀課後單,為您打造最合適的陪練體系”,可以免費體驗一節“288元1對1體驗課程”,聽上去頗有吸引力。不過,體驗過課程的孩子表示,用手機在線交流的效果,遠比不上與老師在琴房裡面對面的直接交流,畢竟手機的拍攝鏡頭不可能全方位照顧到所有的琴鍵,聲音的傳遞也會失真。

還有一種培訓課,老師已經提前錄製好音頻、視頻,有意學習者,點擊購買即可,雖然缺少互動交流,但幾百元的花費,讓人難免有多上幾堂課的衝動。記者本人因為對《紅樓夢》有濃厚興趣,曾報名參加了蔣勳、馬瑞芳等名家的品讀講習課,感覺良好。

許多深圳的教育培訓機構,則開始嘗試線上、線下多種方式的結合,“英孚青少兒英語”香蜜三村門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英語課就是兩種方式同時進行,“一節課是線下,兩小時;一節線上,25分鐘。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請外教。”

“隨著5G的推廣,線上培訓的前景應該會越來越好,起碼可以節省不菲的房租,還可以打破地域限制爭取更多的生源。你沒看最近電梯裡都是在線培訓的廣告嗎?”參加祁念曾古文課的一位小朋友的媽媽李女士,每天都在朋友圈幫著發一條推廣,她向相熟的鄰居們傳授著心得體會。

培訓形態多元 家長愛恨交加


談到課外培訓,受訪家長普遍的心情是又愛又恨,表示關鍵是要把握好“度”,面對激烈的競爭,適當的課外補習無可非議。

深圳商報財經版資深編輯周夢榕聽朋友介紹,羅湖某機構有個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的老師非常不錯,她帶著在景田小學上四年級的兒子去聽了幾堂課,果斷報名,“倒不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而是要學習數學思維。我是很尊重兒子意見的,反覆問他願不願意學,他說很喜歡,我才報的名。”

在比邦教育城,帶孩子補習英語的羅先生也表示,深圳各學校的英語課安排不太一樣,有的課時多有的課時少,甚至學校之間用的教材難度也不一樣,“我家小孩的英語水平,比小區裡不少同齡孩子要差,一個星期上兩小時課補習一下,效果還是很明顯,小孩的負擔也不算重。再說,深圳家長普遍比較重視英語,很多人都打算把孩子送出國去,多練習口語很有必要。”

大起底!深圳“補課生”超百萬!學費一年好幾萬,孩子都在“補”啥?


值得一提的是,英語、數理化之類的課程補習,只是校外培訓的一部分。更多的課程屬於興趣班一類,其花樣之多讓人咋舌。因為主要是培養小孩綜合素質,因此受到眾多孩子和家長的歡迎。


大起底!深圳“補課生”超百萬!學費一年好幾萬,孩子都在“補”啥?



第一世界廣場“七巧國”一樓,就雲集了各類舞蹈班,舞蹈的種類之多,讓記者眼花繚亂。二樓最大的鋪面給了以美術教育聞名的“楊梅紅”,而最有特色的莫過於一個面向兒童的機器人培訓機構,旁邊則是一個樹立著刀叉劍戟的武術培訓機構……總體感覺,是音樂舞蹈體育美術之類的培訓在唱主角。

蓮花體育中心遊泳班、跆拳道班、舞蹈班、網球班等常年都是人滿為患,小孩在裡面練,家長在外面等,是體育中心的常態。記者隨機問了兩三位家長的態度,他們表示:“學一門運動技能不好嗎?學校裡也不可能什麼都教啊。”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現如今少兒編程以及3D打印培訓在深圳很常見。記者在景田北片區轉了一圈,即發現了三四家相關的培訓機構。此外,記者還發現了不少諸如體適能、腦適能、親子水育之類聽上去令人腦洞大開的培訓班,據說剛滿月的孩子就能送到水育班進行訓練。

“這反映出深圳素質教育的豐富性,也與深圳家庭相對較高的收入水平相匹配。總的來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市場需求才會有這麼多的培訓機構。”可欣教育周潔老師表示。

市場規模巨大 行業龍頭崛起


教育培訓無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中國教育學會2016年12月27日曾發佈《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早在2016年行業市場規模即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輔導機構教師規模700萬至850萬人。另有數據顯示,多年以來行業平均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據此推算,2019年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大關。

一些主打教育培訓業務的上市公司的財報,也在印證著這一點。

7月23日,新東方發佈了2019財年年報,其整個財年淨收入約為30.96億美元,同比增長26.5%;運營利潤為3.05億美元,同比增長16.2%;學習中心總數達1233家,與去年同期相比淨增152家。

學而思(在美上市名為“好未來”)的業務增長速度更為驚人,2019財年,其營收達25.63億美元,同比增長49.4%;淨利潤為3.672億美元,同比增長85.1%;季度平均學生人次約為349.80萬,同比增長87.8%。


大起底!深圳“補課生”超百萬!學費一年好幾萬,孩子都在“補”啥?


昔日90%以上市場份額被數量眾多中小型機構佔據的狀況,正在加速改變,行業龍頭崛起態勢不可阻擋。記者通過WIND系統查詢發現,目前A股涉教育類上市公司已達45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培訓類公司達14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教育培訓類公司達20家。其中,市值最高的學而思,10月18日最新收盤市值高達230.56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新東方,最新市值也高達180.32億美元;而在A股上市的中公教育,最新市值達1164億元人民幣……

這三家市值超千億元人民幣的行業龍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相當驚豔,中公教育今年以來漲幅高達181.32%,新東方漲幅高達107.66%,學而思漲幅也有46.03%……股價如此表現,與公司發展前景的廣闊當然密不可分。

西部證券9月30日發佈研報,持續看好學而思在K12行業(即基礎教育階段)的表現,過去五年,公司收入及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3%和42%,快於行業,市佔率從2013年的0.7%提升到2018年的3.3%。預計未來三年市佔率仍保持每年1個百分點提升;10月17日,著名投資機構JP Morgan也將新東方評級從中性上調為增持,目標價從88.00美元上調至143.00美元。

大量的中小培訓機構,被熱衷於併購重組的A股上市公司收購。僅2018年,併購涉及的交易金額就達255億元。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熱情依然高漲。10月11日,中國高科發佈公告稱,以自有資金2億元人民幣收購廣西英騰教育49%的股份,之前的2017年6月,中國高科就曾斥資1.44億元收購英騰教育51%的股份。兩年時間,收購價格漲了40%,可見教育資產的炙手可熱。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舒桂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