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孩子“情緒低落”全家難受,過分以孩子為“中軸”,傷害的是孩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父母越來越將孩子視作自己的掌上明珠,予以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然而,在這種關照孩子的大趨勢下,不少的父母沒能很好地把握寵愛孩子與溺愛孩子的界限,常常出現過分溺愛孩子的情況,這其實很容易對孩子的成長髮展造成傷害。

前段時間,朋友小蘇的情緒一度處於十分低落的狀態,出於對朋友的關心,我向她詢問原因。小蘇告訴我,自己的孩子在最近一次考試中發揮不佳,情緒受到了嚴重打擊,回到家中便肆意宣洩情緒,丟東西、打鬧等等。小蘇夫妻倆在看到孩子這番表現,不但沒有對孩子進行一番教育,反而因為受到孩子情緒的影響,也陷入深深的自責與難過之中。

其實與小蘇有過類似經歷的家長並不在少數。這部分家長將孩子視作自己生命運轉的"中軸",但凡中軸出現任何的問題,家長的生活似乎就沒辦法正常地運作。除了情緒渲染以外,家長還普遍出這幾種寵溺孩子的行為。

孩子“情緒低落”全家難受,過分以孩子為“中軸”,傷害的是孩子

寵溺孩子的三種常見行為

  • 追著孩子餵飯

在孩子小的時候,出於孩子尚且不能獨立吃飯,父母對孩子進行餵食無可厚非。但如果當孩子具備了獨立吃飯的能力,父母仍然堅持給孩子餵飯,那麼這並非疼愛孩子,而是在傷害孩子。

在孩子看來,父母追著自己餵飯,顯然是將自己視若珍寶。因此,他們會將胡鬧視作自己的特權。當看到自己不愛吃的食物時,孩子會拒絕吃飯,甚至會因此對父母發脾氣。而由於父母一心想著寵溺孩子,所以他們只會去反思自己的行為,而不會對孩子進行教育。久而久之,孩子的飲食習慣越來越糟糕,甚至影響其自身的身體發育。

孩子“情緒低落”全家難受,過分以孩子為“中軸”,傷害的是孩子

  • 滿足任何要求

有些父母總是覺得,自己平時忙於工作沒能很好地陪伴自己的孩子,於是會產生一種朦朧的內疚感。在這種內疚感的作用下,父母往往會選擇通過滿足孩子的要求來作為對孩子的補償。

但很多時候,孩子因為自身情感上的空缺,並不能很清楚地感受到這種陪伴欠缺所帶來的難過,更不可能感受到父母的內疚感與補償心理。當父母選擇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時,孩子只會因此產生一個錯誤的意識:只要自己表現出失落,父母就會滿足自己的要求。在這種教育模式之下,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貪婪。

  • 放任孩子犯錯

出於對孩子的愛護與寵溺,有些家長給予孩子過度的包容,甚至縱容孩子犯錯。

例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用手拍別人的臉來取悅自己的行為,一般父母會教育孩子不能這樣做。但對於寵溺孩子的父母而言,他們不但不會教育孩子,而且放任孩子犯錯,對孩子報以微笑。

孩子看到父母沒有怪責自己,就會認為這樣一種行為是可行的,於是會將這種行為視作正當舉止。隨著孩子年歲的不斷增長,父母這種過分包容只會讓孩子的不良行為越來越多,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嬌縱、目中無人。這樣一種性格在今後的成長髮展中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

事實上,這種以孩子為生活"中軸"的教育模式,受傷害的並不是父母,而是孩子本身。

孩子“情緒低落”全家難受,過分以孩子為“中軸”,傷害的是孩子

溺愛孩子的影響

  • 孩子養成嬌縱性格

如果父母一味地寵溺孩子,無論是滿足孩子的需求還是放任孩子犯錯,都將導致孩子養成嬌縱的性格。一旦這種性格形成,那麼孩子以後考慮、解決問題時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作出一些自私的決定。

對於自私的孩子來說,他們往往不懂得去考慮、照顧他人的感受,只要能讓自己感到快樂、收穫利益,那麼孩子就會義無反顧地執行。這樣一種自私的行為,不僅僅會對孩子的社交情況造成影響,導致孩子缺乏真摯的友誼,而且會影響孩子融入集體,甚至遭到集體的排擠。

  • 孩子缺乏獨立能力

父母包攬孩子的日常家務勞動、滿足孩子各式各樣的需求,看似是對孩子的關愛,其實是在一步步蠶食孩子的獨立能力。由於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嬌慣,孩子在長大以後其實是不具備應對生活的基本能力的。

由於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陪在孩子身邊替孩子包辦任何事務,所以孩子這份欠缺的能力仍然需要學習、補充。在父母這份寵溺的影響之下,孩子顯然錯失了學習這些能力的最佳時段,在真正需要用到的時候才進行學習其實是有些為時過晚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孩子存在嬌縱的性格,這種獨立能力的缺失很可能會責怪在父母身上。而父母自身又會出於對孩子的愛而主動接納這個"罪名",這無疑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情緒低落”全家難受,過分以孩子為“中軸”,傷害的是孩子

  • 孩子成長受到影響

在父母的寵溺之下,一方面,孩子缺乏必要的獨立能力,另一方面,孩子的性格極其嬌縱,難以容人,這兩點都將十分顯著地影響孩子的成長。由於孩子缺乏獨立能力,所以很容易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缺乏應對的方法,很容易因為一點點的打擊而導致心理受到創傷,甚至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

而在嬌縱性格的作用下,孩子會出現挑食、無理要求他人等情況,這對孩子的身體成長與人格發展都將造成嚴重影響。出門在外,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更不能任由孩子撒潑胡鬧,如果孩子一直維持這樣一種性格,勢必會在今後的生活中吃大虧。

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給予孩子真正的父愛與母愛,家長應該儘可能避開寵溺孩子的教育方式,以良好的教育健全孩子的人格。

孩子“情緒低落”全家難受,過分以孩子為“中軸”,傷害的是孩子

規避寵溺的三種方法

  • 鍛鍊孩子獨立能力

獨立能力是孩子今後應對生活中困難與挫折的必要手段,因此父母必須重視這種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將做決定的權力歸還給孩子,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

  • 重視分辨是非對錯

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父母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如果真的是孩子做的不對,即便再捨不得,也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一方面,尊重客觀事實可以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這樣孩子才能及時加以整改。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導師。父母如果能做到明辨是非,那麼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孩子自然也就能更好地培養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

孩子“情緒低落”全家難受,過分以孩子為“中軸”,傷害的是孩子

  • 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孩子由任性向著懂事方向發展的必要能力,因此父母必須加以重視。當孩子學會換位思考以後,他們就能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與經濟收入的不易,不但不會因為父母疏於陪伴而怨恨父母,而且不會對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此外,當孩子懂得換位思考後,他們就能更好地考慮雙方的利益與需求,而不再是作出自私的決定。

我是海馬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