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adidas D Rose 10實戰評測 羅斯

致敬Derrick Rose

主角:D Rose 10 首發配色

adidas D Rose 10實戰評測 羅斯

評測人身高186公分 體重84公斤

挺差的膝蓋,習慣性扭傷,扁平足

評測人打球方式:愛crossover, 側切,幹拔,少少中距離後撤步,低位單打,偶爾靠身材拿板子和坦克進攻,微街球,偶而歐洲步,常從外圍運球晃和切入。扣籃(無法實戰)

版型 :

寬腳厚肉腳正常尺寸,正常楦.厚度(我)小半

重量 :

我認為挺輕的並不重???

抓地 :

大致上是很不錯的但有一些些吸灰,但前掌的同心圓紋路在某些場地上煞車時會有點浮動感。一種吸盤的氣沒完全擠出去然後移動的感覺(不知道怎麼更好的形容)

外觀 :

鞋子有很多細節EX:1.7概率被公牛隊選中(鞋舌和鞋墊)拿mvp的賽季(後跟延伸到腳側的外置TPU )鞋子設計致敬早期Rose 鞋款......等等!故事細節很多我就不贅述了(抱歉)

adidas D Rose 10實戰評測 羅斯

老實說某些部分看起來有些笨拙厚重,但瑕不掩瑜,總結----還是挺帥的

包覆 :

DRose 10是傳統無內靴鞋舌。但不算薄且有些「澎」的人造軟革鞋面+耐受力較高的布料內襯,對腳背有不錯的貼合效果也不太需訓鞋面適應。

反應 :

說走就走的,但前掌偏軔,也可能我體重和力量較大,直接踩透了。後掌也不怎麼拖沓。#扣籃時沒那麼洩力必須好評

緩震 :

平常穿是不錯的應該都歸功愛迪達近期增厚並調軟的發泡鞋墊。

老實說近期愛迪達的bounce 真的很不bounce。如Dame 5,輕質但緩震行程短也易踩透(踩到底)

和我對Dame 3和第一雙Mad Bounce 的「軔彈和Q彈」印象差很多。

#言歸正傳 DRose 10所配置的bounce 更像是Asics 緩震FlyteFoam,而且是密度(韌度)不那麼高的那種,很軟但沒什麼回彈???跑起來不怎麼費勁,但也絕沒那麼爽快,全憑球員自身本事==???

我自己是覺得DRose10「對我來說」緩震僅僅是「非常的剛好夠用」,少一點都不行!後掌外底有三條「類直線」凹槽,我意外發現對於緩震有很大程度上的幫助,結構緩震的思維!但我還是建議傷病人士繼續配護膝。

透氣 :

我得承認整排散熱洞是真的有那麼些些的效用,

但還是悶。

保護 :

因厚實的填充其實有不錯的包覆壓力和貼合效果。

外側防側翻明顯,缺點是鞋面過軟但過算及格

後跟TPU 延伸到腳掌側邊,保護性還不錯

後掌中底設計模仿Rose 1-2.5代(早期風格)切入更靈活,但安全感沒那麼多。實戰還沒因此設計受影響。

adidas D Rose 10實戰評測 羅斯

支撐 :

整雙鞋面是用軟人造革製成,雖然不卡腳也很服貼,但說實在很沒安全感,必須把鞋帶拉到挺緊。前掌內側支撐偏差了些,無熱融加固也沒上翻中底,不適合過人腳內會下壓觸地的人。

用「觸診」的方式按壓中底布,應該是嵌有中足TPU,但DRose 10的抗扭磚程度「對我來說」也是「剛剛好再多一點」而已,雖然有時沒安全感,但我還真的沒因為抗扭方面而受傷或受到動作使用的限制(我承認因鞋面和抗扭在身體稍大傾斜切入時比較不那麼敢放膽發力使用爆發力)。

adidas D Rose 10實戰評測 羅斯

耐用度:

在室外約實戰3小時已些許磨花甚至有細微的渣,室外是可以,但壽命可能是正常的7成,目前看來室內比較適合。

鞋面的皮革很軟,屬於那種容易會掉皮那種會心疼就打室內,但我相信一陣子腳撐也會崩裂掉皮,不然路走多常彎折鞋面也會。

adidas D Rose 10實戰評測 羅斯

總評 :情懷無價!能實戰更是難能可貴!Derrick Rose 是史上第八個NBA球員,同品牌簽名鞋能賣到十代以上的人。最年輕MVP, 打不倒的硬漢。價格不貴,這麼雙鞋不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