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關注|透視落馬領導幹部的5種畸形心理

關注|透視落馬領導幹部的5種畸形心理

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群體,身處關鍵崗位、關鍵領域、關鍵環節,一旦發生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往往“一查一大片、一挖一大窩”,嚴重破壞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影響惡劣。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關鍵少數”,精準有力懲治腐敗,把對當地政治生態影響大的“爛樹”拔掉,剖析他們違紀違法的畸形心理,並以此為鏡,告誡領導幹部正心修身,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一.“我的地盤我作主”的自恃心理

关注|透视落马领导干部的5种畸形心理

案例

遼寧廣播電視臺原臺長史聯文曾經是一位叱吒風雲的正廳級領導幹部,有過光彩的人生。

當記者時,獲得過新聞界最高榮譽獎“長江獎”,還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當主任時,獲得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當臺長時,還是新聞界公認的十大領軍人物。

然而,“急功見禮者”“利益追求者”和周邊人的奉承、吹捧、虛偽的殷勤和低尊,讓史聯文深深陷入金錢與虛榮的泥潭之中。

史聯文在懺悔書中寫道:“當了臺長以後,我身邊希望通過我的權力尋求利益的人也多了,在這些人的吹捧和央求下,我和他們就逐漸形成利益共同體,我的膽子也放開了,幾萬元、幾十萬元,人家送,我就收……”

史聯文自恃能力強、權力大,把黨紀黨規和工作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拋之腦後,膽大包天,肆意斂財,獨斷專行,辜負了黨和國家對他的培養與期望。

點評

在近年落馬的“關鍵少數”案件中,不乏自恃職位高的領導幹部。

他們有的自認為位置高,把自己當成特殊人物,奉行“我的地盤我作主”。

有的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就算犯一點錯誤,組織上也不會予以追究。

有的甚至認為離了自己,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各項事業就不會有很好發展,就算有點問題,組織上也會“投鼠忌器”,因為工作需要而不進行查辦。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錯誤想法,他們才有恃無恐,最終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這些落馬領導幹部自恃級別高、有靠山,就為所欲為、不知收斂,忘了初心和使命,忘了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職責是組織授予的、崗位是根據工作安排的,再高的位置也不能胡作非為。在崗位上幹出了成績,也首先得益於上級組織的正確決策和有力領導,得益於班子集體的團結奮鬥,得益於人民群眾的艱苦拼搏,決不能以功臣自居。

二.“你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理

关注|透视落马领导干部的5种畸形心理

案例

吉林省政府原秘書長劉喜傑曾經忠厚踏實不貪財,但隨著職務不斷晉升,他自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心態逐漸失衡,防線徹底失守。

尤其讓其心態失衡的是對官職的攀比,看到身邊一些跟他同時起步的人得到晉升,他固執地認為,自己官路不順是因為缺財少錢。所以,後來個別老闆、官員拋出錢財“橄欖枝”時,他便開始欣然笑納。

“底線”失守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在老闆們的“圍獵”中,劉喜傑的黨性漸漸喪失。

某藥材公司董事長文某給過劉喜傑100萬元做“鋪墊”。2016年,劉喜傑擔任吉林省政府秘書長。此時,文某希望能享受某市的土地優惠政策,地價可由5000萬元優惠至2500萬元。於是,文某找到劉喜傑。在劉的協調下,文某以2500萬元優惠地價拿到土地。

劉喜傑與老闆們“親密”接觸,給他們創造了機會,為利益輸送大開方便之門,卻坑了自己。

點評

攀比之心,很多人都有。但對領導幹部來說,比的不該是社會地位的高、物質財富的多、生活消費的奢。

分析一些領導幹部腐敗案件,不難發現,一些領導幹部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就是因為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受市場經濟浪潮下不良思想的影響,看到有的老闆一擲千金,心理失衡,認為自己的能力並不比他們差,於是就不擇手段地斂財撈錢,追求紙醉金迷的生活。

“想當官就不要想發財”,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黨員幹部的提醒和敲打。

部分領導幹部不思為民服務,卻將心思用在貪圖享受、追求榮耀上,沉醉於金錢帶來的滿足感。他們忘了,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是為民為公的,而不是用來做交易的,更不是用來兌換錢財的。

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應見賢思齊,多與別人比思想、比奉獻、比作風,爭先創優,應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任何背離組織和人民期盼的行為,最終都只會走上不歸路。

三.“只有你知我知”的僥倖心理

关注|透视落马领导干部的5种畸形心理

案例

“收受紅包禮金行為比較隱蔽,你知我知,成本低、風險小,一般會抱著僥倖心理。如果東窗事發,怪運氣不好;如果幸運過關,則名利雙收。”四川省農業廳原巡視員胡相全在悔過書中這樣總結,“總覺得紅包是人家主動送來的,收下好像也沒虧欠別人,久而久之,送禮的人多,收的錢也越多。”

客觀上,收紅包的行為就變成了間接以權謀私和變相斂財的手段。

到四川省農業廳之前,胡相全就開始挖空心思琢磨出一些“旁門左道”,試圖規避紀法約束,與企業進行不法合作,默許其弟弟和妻子參與到經營投資活動中,後來還在企業拿年終獎、參股分紅和入乾股,以及在企業小貸投資獲取利息收益和接受企業送錢送物。

到四川省農業廳工作後,胡相全依然不知悔改,繼續收受下屬單位紅包禮金和服務對象錢物,犯了“不應重犯再犯屢犯”的錯誤。上樑不正,下樑必歪。

提及部門的系列腐敗問題,胡相全說:“作為分管領導之一,有我脫不開的責任。對工作的管理和幹部的監督我過問得少,要求不嚴,對紀律也沒放在心上。”

在《懺悔書》中,胡相全坦言對親屬放縱,沒有管好家人。但家屬放縱的背後,還是他自己的影子、面子。年逾花甲的胡相全悽然獨坐高牆之內,嘆未管住自己,嘆沒管好下屬和家人,追悔莫及卻為時已晚。

點評

無數案例表明,任何抱著僥倖心理,試圖掩蓋違紀違法事實、對抗組織審查、逃避法網的行為,都不過是負隅頑抗、枉費心機,最終葬送了自己。

翻看落馬貪官的《懺悔錄》,雖然每個人的腐敗行為都有其具體原因,但幾乎每個人在自我剖析時都提到了僥倖心理。一些黨員幹部墜入自己設下的陷阱中,卻還僥倖地以為“只有你知我知”,組織不會知道。

在“不會有事”的自我安慰中,他們被假象一步步牽著走,最終墜入私慾的黑洞。有人自詡高明,以為自己精心設計、反覆包裝的違紀違法行為不留痕跡,沒有人能查出來;有人覺得交往的商人“講義氣”、靠得住,他們不會“出賣自己”;還有的人認為“反腐敗是隔著牆頭撂磚頭——砸到誰算誰”,覺得自己一向官運亨通,不會“倒黴”。正是在這些僥倖心理的支配下,不少領導幹部肆無忌憚地踐踏法紀“底線”。

他們心存僥倖的背後,其實是低估了黨和政府剷除腐敗的決心和力度,高估了自己的伎倆和本事,錯估了黨紀國法的威嚴和力量。

玩火者必自焚。耍小聰明,玩“暗度陳倉”之類的把戲,最終一定會栽大跟頭、吃大虧。“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絕不是一句空話,黨紀國法是帶電的“高壓線”,任何心存僥倖以身試法的行為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四.“辦事收錢理所當然”的從眾心理

关注|透视落马领导干部的5种畸形心理

案例

山東省菏澤市委原常委、統戰部長劉貞堅有一個“原則”:事辦不成不收錢,收了錢一定辦事,如果辦事不順利無法如願的,也要想方設法“補償”。

正因為這種“誠信”,一些有圖謀的人對劉貞堅的“辦事能力”深信不疑,劉貞堅賣起官來也肆無忌憚。劉貞堅交代,他收受賄賂主要是收黨政幹部的錢,儘量不收企業老闆的錢,認為這樣“安全”,比收老闆的錢更“保險”一些。

劉貞堅的賣官行徑很快在菏澤市傳開,當地還流傳著一句話:“想辦事找大嫂!”這個大嫂指的就是劉貞堅的妻子江某某。下屬直接給劉貞堅送錢的時候,礙於面子,劉貞堅往往會拒絕。他認為,讓妻子出面收錢會更隱蔽,也相對安全一些。

於是,劉貞堅直接把“前臺”收錢的任務交給了江某某,自己坐鎮幕後指揮,夫妻二人唱起“雙簧”,開起了“夫妻店”。在劉貞堅的賣官所得中,除兩筆以外,其餘都是通過其妻子江某某收取,共收受41名下屬買官賄賂739萬餘元,其行徑嚴重破壞了當地政治生態,敗壞了一方風氣。

點評

從眾的背後,其實是唯利是圖、貪婪心理在作怪。一些領導幹部只想個人得失、不為群眾謀利,只替自己考慮、不顧群眾感受,還用“別人都這麼做”的說辭來自我安慰。在他們看來,腐敗是一種社會現象,大家都見怪不怪,不如放棄原則,選擇隨波逐流、同流合汙。有的領導幹部認為“法不責眾”,抱著“過節收送禮金紅包的那麼多,多我一個也無妨”的心態,在潛意識裡認同所有的“潛規則”,錯誤地認為“拿人錢財、替人辦事”是一種社會常態,不拿白不拿。

貪腐從眾心理的滋生,讓不少領導幹部一夜之間就走上違紀違法的不歸路。由此可見,在權力面前,任何時候都要有足夠的定力和清醒的頭腦,任何一點私慾和雜念都可能成為引爆危機的導火索。領導幹部必須始終牢記“黨員姓黨”,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明辨是非,堅守政治定力,同“潛規則”作堅決鬥爭,不做縱容腐敗的“幫兇”,更不做隨波逐流的腐敗者。

五.“與組織講條件”的補償心理

关注|透视落马领导干部的5种畸形心理

案例

“自己在縣委書記的位子上坐久了,感覺工作幹得不錯,但一直沒有得到提拔,心態開始失衡,從任第二任縣委書記開始,就只想著怎麼多掙錢了。”河北省大名縣委原書記邊飛因貪腐落馬後這樣說。

邊飛在被羈押期間曾說,自認為在魏縣縣委書記任上工作成績很好,下一步應該到市裡工作,但沒想到被調任永年縣(2016年撤縣建區)繼續當縣委書記。

從那時起,邊飛產生了“政治上無望,經濟上彌補”的錯誤心理。他開始大肆斂財,但也沒有放鬆本職工作,政績還算突出。

在又當了多年縣委書記後,邊飛滿以為能當市領導了,可竟然又被調到經濟水平更加貧困落後的大名縣任縣委書記,這讓邊飛內心感覺很不滿,從而更加追求金錢利益,直至案發。

點評

因覺得自己“吃虧”而萌生“補償心理”,最終走上不歸路的領導幹部絕非個例,他們把自己和黨組織的關係簡單定義為付出和回報的關係,把分內的履職盡責當作向組織要待遇、講條件的資本,一旦得不到提拔重用,覺得水平不如自己、政績不如自己的人比自己提拔得快,就對組織產生抱怨情緒,想方設法在其他地方尋求補償。

“總覺得自己吃了虧”,實則是心態失衡,“補償虧欠”其實是這些領導幹部自欺欺人的藉口罷了。

領導幹部為黨和人民工作不是等價交換,不能眼裡只盯著個人得失,斤斤計較於官位、報酬、待遇。應自覺摒棄頭腦中“小我”的庸俗價值觀,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在名利面前保持清醒,正確處理奉獻與獲取的關係,永遠把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放在心裡、擺在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