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太陽內部突然變白,或地球重新出現冰河時期,人類該如何避過?

調調su


太陽本來就是白色的啊,我們日常看到的太陽是黃色的,因為大氣層的緣故。太陽光譜中波長短的藍紫光更容易被散射,藍光散射在天空中,使天空看起來是藍色,而長波光譜如紅色、橙色和黃色則不易被散射,因此看起來是黃色,這種光學現象被稱為瑞利散射。當太陽接近地平線時,散射掉更藍色光,使它看起來是紅色的,當空氣中有煙霧和汙染時,效果也會增強,使太陽看起來會更紅。但實際上,太陽看起來像一個純白色的球,尤其是在太空看的時候。

隨著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對原子結構和恆星光譜有了更多的瞭解,恆星的顏色對天文學家來說意義變得非常重要,科學家使用光譜學技術分析來自恆星的光譜,恆星的顏色可以告訴你恆星的溫度,較冷的恆星是紅色的,如參宿四隻有3500K;更熱的恆星可以達到10000K以上,它們看起來是藍色的;太陽的溫度接近5800K,從大氣層外看,是白色的,但它的峰值波長顏色是略帶綠色的黃色。最熱的恆星的溫度超過40000 K,而最冷的恆星的溫度大約是2000 K。

事實上太陽在10億年內亮度將會增加10%,即發出的光譜會變白,亮度的增加意味著地球接收的熱量的增加。隨著地球變暖,地球表面的水如海洋將開始蒸發,即10億年後地球將不再處於宜居帶內,火星將處於宜居帶,而地球將變得太熱而無法維持其表面的生命,那時如果人類不能進行星際移民就意味著地球生物圈包括人類的滅絕。

相反,對人類來說,地球重新出現冰河時期反而不是很大的問題。小冰河期的平均溫度也就下降不到1攝氏度,除了偶爾的凜冬幾乎不受影響。即使是真正冰河時代(平均氣溫下降8攝氏度),沒有任何科技的兩種不同人類都能共存,智人和尼安德特人都在冰河時期存活了下來,有證據表明這兩個物種在最後一個冰河期(12000年前結束)前,一直都生活在非洲、歐洲和亞洲,而智人就是在13500年前的冰河時期跨國白令海峽抵達北美的。因此,即使地球重新出現冰河時期,不會使擁有現代科技的人類滅絕,最多也就是活動範圍變小一點。


科學閏土


有科學家聲稱地球可能會在2030年的時候進入一個小冰河期,地球氣溫將變得寒冷起來。就在人人都在呼籲遏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阻止全球氣候變暖的今天,突然要進入小冰河期,是不是讓很多人感到很意外呢?

圖示:冰河期的地球(想象)

太陽內部突然變白的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太陽的內部如果突然變白的話,說明太陽的溫度更高了,太陽的輻射加強,地球會更加的炎熱才是,怎麼會導致地球進入冰河期呢?

科學家發現太陽會在2030年到2040年這個時間段內進入休眠期。看到太陽休眠,很多朋友可能會以為太陽要睡覺了,不再發光發熱了,那地球豈不是要凍透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太陽進入休眠期後是太陽的活動減弱了,太陽黑子和太陽風暴相對減少。而太陽輻射能量只會比太陽活動的高峰期減少0.1%。

圖示: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

太陽輻射減少0.1%會對地球氣候產生多大的影響呢?有的科學家認為,即使太陽輻射減少這麼一點點,也會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也有的科學家認為這種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總之,在科學界對於太陽活動能否給地球帶來小冰河期沒有達成共識。科學家們仍然在激烈的爭論著。

太陽進入休眠期會不會導致地球氣候變冷,就先讓科學家們爭論吧!我們關心的如果小冰河期真的到來到底有多冷呢?我們受得了嗎?其實人類歷史上是經歷過冰河期的。像2030年或將到來的小冰河期人類歷史上也多次發生過。小冰河期到來時候,冬天的氣候會更加寒冷一些,時間更為漫長一些,而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一年四季都是寒冷的冬天。

圖示:冰河期寒冷的冬季夜晚

冬天變得更加寒冷,時間更加漫長會對糧食作物的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造成糧食減產。但是對於生產力相對發達的今天來說,人類的日子肯定要比古代小冰河期到來時好過的多。因此我們不必過於擔心,無非出門的時候多穿一點就行了。

小冰河期會不會到來?再有大約10年就會知曉,我們拭目以待!


兔斯基聊科學


放心好了,冰河時期不會到來,起碼短期內不會,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認為,在2020年到2030年這10年當中,太陽將進入平靜期。

屆時太陽表面的活動將趨於平靜,大規模的太陽黑子活動發生的概率很低,那麼有人就認為,太陽黑子活動的減少,會讓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原因是因為在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初期這段時間當中,地球出現了長達70餘年的一次小冰期。(蒙德極小期)

當時的科學家在觀測天象的時候,幾乎沒怎麼發現太陽黑子的出現,所以有人就得出一個結論,地球之所以會進入冰期或者小冰期,是因為太陽黑子活動的減少造成的。

但這個說法一點都不靠譜,蒙德極小期發生的原因不是因為太陽黑子,而是火山噴發以及海冰面積增加,對太陽光形成的反射效應導致的。

考慮到如今的地球環境,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不會發生,海冰的面積也在隨著溫室效應而減少,所以在短時間內出現小冰期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另外科學家們也做過計算,即使太陽黑子活動完全消失,地球溫度僅會下降0.3攝氏度而已,所以冰河時期不會重現,起碼短時間內不會,人類完全不用擔心該怎麼過........


種植恆星


太陽內部突然變白,或地球重新出現冰河時期,人類該如何避過?

突然看到這個新聞嚇了一跳,太陽變白,不要以為只是顏色的區別,這可是一件對人類生死攸關的話題,這意味這太陽將從G2V升級到F或者A型光譜,從黃矮星進入到藍矮星的級別,表面溫度從5770K升高到7000K甚至10000K,太陽將達到天狼星的級別,我們來看看,作為天狼星人回是什麼結果?

天狼星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倍,半徑是太陽的1.7倍,光度是太陽的25.4倍,根據宜居帶距離計算,那麼新的宜居帶將會在√25.4≈5個天文單位,大約在木星的位置,也就是紅巨星的太陽時的宜居帶,如果地球還在原來位置的話,每平方米將會接收到來自天狼星35.56KW的天狼星能輻射,估計地球生物都成焦炭了吧。

太陽的突然變白到底是什麼意思?

種花家仔細看了新聞才知道,這變白只是太陽黑子少了,似乎從另一層意義上來看變白並沒什麼毛病,但如果按正常理解,地球也許就到了末日了!

大多數時候,用一個覆蓋了巴德太陽膜的望遠鏡觀測太陽,一般都能觀測到黑子。所謂的太陽黑子是太陽的磁場活動擬製了太陽的對流層活動,導致此區域下方的熱量傳遞比周圍區域要低一些,在太陽表面產生溫度比較低,顏色比較暗的區域,但事實上即使如此,黑子的亮度仍然遠超地球上電弧的閃光。太陽的黑子活動有一個11年的週期,但在這個週期內太陽輻射變化極小。

縱座標是地球獲得的輻射能,單位是W/平方米,橫座標時候年份別,我們能看出這些年間地球獲得的輻射能差異,上下波動大概是1W/平方米,地球的橫截面積大約有127476090945447.68平方米,確實是個極大的數字,但各位只要知道僅僅只有1/1366的差異時估計都鬆了一口氣,所以太陽黑子週期並不會造成未來的冰河時代!

太陽黑子真的沒有影響嗎?

曾經有科學界有理論認為從17世紀初到20世紀早期的寒冷時期應該是太陽活動造成的,這個時期也叫“明清小冰期”,其理由是來自太陽黑子變化,因為從17世紀初期開始,西方科學界已經有針對性的觀測太陽黑子並作詳細記錄,儘管當初並不知道這有什麼用,但在後來的關於太陽黑子週期統計中,這些數據甚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這些週期中我們必須得提一下發生在黑子記錄以前的黑子記錄是以什麼依據推測的:

史波勒極小期是在1420年至1570年年間的太陽活動低潮期,在此期間並沒有正式的黑子記錄可供收集整理,是分析了與太陽輻射密切相關的樹木年輪中C-14的含量推測出來的。

後後來的蒙德極小期則是太陽學家愛德華·沃爾特·蒙德整理黑子週期時發現的活動週期,在蒙德極小期的某個30年間隔內,只發現了50個黑子,而正常情況下一般都應該能觀測到4萬-5萬個太陽黑子。

400年間中太陽黑子活動的曲線,與所謂的明清小冰期有一些關係,但兩者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在更早期的歐特極小期和中古極大期反而出現了中世紀溫暖時期。因此這個“明清小冰期”的出現可能有其他外在因素在內,主要有幾個說法:

  • 全球火山活躍期

這可能是比較直接的影響因素,因為火山灰進入平流層後會影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繼而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下降,而在部分地區將會出現極寒天氣,農作物產量下降,人口大幅度減少等一些列後續副作用。

從大型及超大型火山噴發時間來看,似乎還有些吻合,但到底是否是火山引起還有待更多的證據。

  • 米蘭科維奇循環

這是塞爾維亞的地球物理學家兼天文學家米盧廷·米蘭科維奇氣候變化理論,它認為跟地球的離心率以及軌道傾角與進動變化等都有關,但地球這些物理參數的改變週期非常漫長,數百年間的短期內難以出現大幅改變,因此可能在大週期上可以參考,但地球軌道的近日點輻射和遠日點輻射影響還是存在的。

如上圖地球的地球軌道,左側圓形一個公轉週期是沒有影響,但右側橢圓軌道就會有近日點和遠日點,而地球受到木星和土星交替影響,地球的軌道半長軸儘管不會發生變化,但離心率會有差異,因此每年的的各個季節天數可能會有微小的差異。

地球的遠日點和近日點大約只有500萬千米,約合日地距離的3.4%,而在地球軌道受到引力影響理論值最大時的橢圓軌道,兩者輻射差異將高達23%,當然這需要木星與土星的絕佳位置配合才會出現這種超喪的事情。

2000年來地球溫度變化情況,當然現代平均氣溫已經和1000年前的最高值相比上升了約0.4度,這主要是由人類的活動的溫室效應引起的,假如地球未來因木星與土星的最佳組合導致離心率出現較大變化時,也許溫室效應將可以抵消地球軌道攝動帶來的遠日點雪地地球效應,但有一個現實問題似乎無法避免,那麼更近的近日點怎麼辦?誰來給地球撐傘?

所以總的熱輻射可能會趨近平衡,但可能氣候會更極端,這可能是我們人類更應該考慮的問題!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太陽內部變沒有變白人類怎麼可能知道呢?只是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數量有所減少,從某個方面來說的確是可以說太陽變白了,但是卻不是內部變白。

太陽內部變白意味著太陽的核聚變功率變得更高,而更高的核聚變功率則意味著太陽核聚變更加激烈,輻射量也就更大,對於地球來說,我們會看見太陽比現在變得更加明亮而且溫度也更高,屆時地球上恐怕已經不適合生物生存了,強烈的太陽輻射意味著地球的溫度會大幅升高,直至地球上的海洋全被蒸發掉,地球也會變成一個火球,而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

但是太陽黑子數量減少並不意味著太陽內部也會變白,這是兩碼事,太陽黑子數量的減少意味著太陽活動減弱,科學家預計,在未來的十年左右,太陽活動將會進入一個平緩期,屆時太陽黑子的數量將會比現在大幅度減少60%左右,但是太陽黑子的數量真的跟地球的氣候有著直接的聯繫嗎?這一點還真的不好說,唯一的一個可能的證據就是在17世紀明朝末年地球上經歷了一個大約70年的小冰期,而與此同時太陽黑子幾乎消失不見了。


地球是人類唯一的生存家園,而地球的一些能量其終極來源是太陽,沒有了太陽,地球將會變成一顆死星,地球上之所以能夠孕育出生命,和太陽有些很大的關係,地球處在太陽的宜居帶上,所以地球上有適宜的太陽,才有了生命的誕生。但是太陽如果發熱量減少了,對於地球的影響那會是很大的,地球上曾經經歷過數次的冰河期,而最近的冰河期在10萬年前,每一次冰河期的到來意味著有大量的生物會滅絕。

但是無論怎麼看,地球在最近都不會經歷冰河期,頂多是一個小冰期罷了,小冰期跟冰河期不可同日而語,大冰河期持續時間可以達到數百萬年,而且溫度很低,但是小冰期就不同了,它頂多可以持續幾十年,而且地球上的溫度還是適合生物生存的,生物也不會因此滅絕。就算未來的十年裡太陽重新進入了短暫的休眠期,地球能夠受到的影響也是很小的,畢竟在最近的幾十年,地球由於溫室效應的影響已經逐漸升溫了,極低冰川都有融化,所以說,適當的小冰期到來並非是什麼壞事。


鏡像科普


小冰河期而已,就是大冰河期在整個地球歷史上就有四個之多,大範圍的環境的變化會引起一些不能適應變化的物種滅絕,但是這又不是第一次,恐龍時代的結束才有哺乳動物的大繁盛,因為在恐龍面前哺乳動物實在是不佔優勢,現在的獅虎豹等頂級獵食動物在肉食性恐龍面前,還不夠塞牙縫的,根本就不要在一個量級,更別說別的啦,小冰河帶來氣候變化僅僅會使氣候帶偏移一些,比如寒帶向溫帶偏移一些北極圈範圍大一些,我們的居住地溫度比常年低一些,好處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造成的溫室效應會被抵消,這是個好消息我們又可以使用化石能源啦,要知道煤炭合石油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燃料,石油的價格一低下來所有的新能源就不划算了,車用乙醇比汽油貴熱值還低,煤制油制氣他的盈虧平衡點在80美金左右,太陽能風能跟煤電石油比起來,受天氣的制約不能24發電還有就是價格要高得多,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只要應對得當沒什麼了不起,世間事有一弊必有一利,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完全沒必要恐慌,其實恐懼來自於無知,多學點知識總沒錯😆😆😆


雪夜聽梵音


其實你的這個假設,在漫漫的地球歷史上已經發生過。而人類也歷經過這種可怕的災難。

在土耳其的徳林庫尤,就有一個地下城市,它深達十三層,結構之巧妙,構思之先進真是令人歎為觀止。通風系統可以直達負十三層之深。裡面有有,儲藏室、葡萄酒窖、廚房、教堂、墳墓、學校,甚至還有畜養動物的地方。

這樣的結構規模,二十一世紀的現在,也未必能夠重建出來,因為那裡的地質鬆散,極易塌方。任你去想像,按現在的教科書所認為的,剛剛才脫離穴居的原始人,怎麼能夠建岀來一個這樣的建築。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而這座建築就是上古人類為了躲避上一次冰河時期所建起來的避難場所。


經海山


地球的冷暖是和太陽息息相關,地球上的熱量也大都來源於太陽,世界萬物都需要陽光和能量,但是太陽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儘管說還有漫長的50億年,但在未來的某一天也會燃燒殆盡。

對於太陽系內的每個星球來說,太陽的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科學家曾經還發射探測器去研究太陽,並且NASA還公佈了帕克探測器環繞太陽的時候發現太陽黑子活動範圍減小,以及太陽內部出現了變白現象,聽起來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根據數據顯示,太陽黑子的數量已經下降到了之前的1/4。

此前還有多項研究表明,太陽有可能在未來的幾年將進入“休眠”狀態,如果太陽進入休眠,那人類可能將迎來冰河時期。

冰河時期將會導致溫度下降,又被稱為冰川期。在電影《冰河世紀》中,我們可能為可愛搞怪的小動物生活的場景所驚訝,但是這就是曾經真實存在於地球的冰河時期。

冰河時期會給很多動物包括我們人類帶來各種生存危機,冰河時期的到來將會導致農作物減產、動物出現大規模遷移,人類社會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地球曾經經歷過四次由於環境嚴寒導致的物種滅絕現象。

比如十五世紀地球經歷的一場冰期,這被稱為“明清小冰期”。時間是發生在明朝末期,地球全面進入了小冰期,人類饑荒導致了農民起義。

不過冰河時期並不是突然到來的,冰河時期在短期內也是是不會出現的!

人類已經可以預測未來的氣候,但我們依然要共同努力保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冰河時期在短期內是不會出現的!


星球上的科學


太陽內部變白啥意思,太陽本身就是白色它還怎麼變白,地球突然出現冰河期,向我國北方哪年都冰封時期,又怎麼稱突然冰河期呢。按你的意思是全世界所有的河流都是冰河了。查一下歷史什麼年代出現過全世界所有的河流都是冰河過,以前出現的冰河期是你自己編造:的吧,放心好了,地球以前沒出現過冰河期,將來也永遠不會出現冰河期。人類也不用躲避。


我的名字白興長明白嗎


知不知道冰河時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可以告訴你絕不是太陽的原因,太陽內部的核聚變變化是以十億年為變化單位,年份短的變化可以忽略不計,內部恆定的環境外部再怎麼變化又能變到哪裡去?太陽的能量釋放還不是基本恆定的?幹什麼都要學以致用,別一腦袋漿糊,只知道背別人看不懂得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