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創業路上,這麼分股權相當於自殺!雷軍是這樣做的

創業路上,這麼分股權相當於自殺!雷軍是這樣做的

據說,創業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這也就相當於是創業者在拿青春來賭10%的勝率的事情。成功了,可以君臨天下;失敗了,大不了東山再起。

為什麼創業的失敗率會如此之高?

因為創業就像是你只有一條命在闖關超級瑪麗一樣,闖關過程中你會遇到“毒蘑菇”、“壞栗子”“烏龜”等可以隨時讓你game over的角色。同樣,創業者需要面對搭班子、建團隊、融資、績效管理、企業文化等等方面問題。其中,在創業之前更是會首先面對股權分配的問題。

如果股權分配不好,那麼企業失敗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

在股權分配中,最常見的就是平均分的方法。雷軍表示,如果創業團隊是四個人,股權還平均分,那基本上已經失敗了。

1

股權平均問題多多

在雷軍進入金山公司之前,雷軍與同學王全國、李儒雄等人創辦了三色公司。這家公司主要就是模仿金山漢卡產品,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股權分配問題。雷軍戲稱:“我是被他們‘綁架’去創業的,在創業的前六個月裡,我們就曾經三次來投票選舉董事長。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股權是平均分的,所以大家誰也不服誰。”

創業路上,這麼分股權相當於自殺!雷軍是這樣做的

除了創業成功外,雷軍還是我國著名的天使投資人,投資的企業上百家,上市的公司就有10家左右。有一次他在接見一個創業團隊的時候發現這個團隊的每個成員的名片上都印著CEO。仔細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家公司是由四個合夥人組成的,每個人佔股25%。這一幕讓雷軍哭笑不得。

股權平均分在國外有成功的案例比如說蘋果公司和谷歌公司,那是因為他們可以按照規則辦事。在國內,股權平均分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海底撈在成立之初是平分的,但是早在十幾年前股權就更加集中在董事長張勇身上了。

蘋果公司在創立之初,喬布斯與沃茲尼亞克各佔45%,韋恩佔10%。相當於是喬布斯與沃茲尼亞克平分了股權。喬布斯生性強勢,沃茲尼亞克則相對內斂,所以兩人在性格上形成了互補關係。但是由於蘋果公司當初使用的是同股同權的方法,以至於喬布斯曾有一段時間被趕出董事會。因為他的股權只有11%。

創業路上,這麼分股權相當於自殺!雷軍是這樣做的

谷歌公司在創立之初布林與佩吉的股份一人一半,兩人配合也相當默契。而且採用了久違的投票權為1:10的AB股制度,這讓兩人在股權大幅下降的同時,依然掌握了公司60%的投票權,擁有公司的話語權。

至於國內的海底撈,故事就更多了。在25年前,海底撈成立時共籌集了8000元,這錢是張勇的老婆舒萍與施永宏、李海燕夫婦三人集齊的。

張勇只是出了點力,並沒有出錢,但是股權是四個人每人佔25%。這是非常典型的朋友合夥模式。如果說這四個人股權結構一直是這樣恐怕我們也就見不到今天的海底撈了。因為現在張勇夫婦的股權佔比高達68.6%,施永宏夫婦只佔16.39%。

創業路上,這麼分股權相當於自殺!雷軍是這樣做的

為什麼多年之後股權比例差別這麼大呢?

那是因為張勇發現在公司壯大的過程中,股權平均經常會遇到誰是領導的問題。因為張勇本身比較強勢的原因,再加上他想掌控公司的原因,他就先讓自己的老婆退出了公司管理層,股份不變。過了一段時間,張勇就說服施永宏讓他老婆也退出了海底撈的管理層。

這時候,公司相當於是張勇與施永宏平分的,張勇並沒有絕對優勢。2007年,漸漸有了上市計劃的張勇也經過各種鋪墊後說服了施永宏夫婦以原始股的價格轉讓了張勇夫婦18%的股份。

相當於在2007年,張勇花了1440元買走了施永宏18%的股份。價格也就是一頓火鍋的錢。

對於這件事,施永宏說:“我不同意又能有什麼辦法呢?一直都是他說了算。”

從此之後,施永宏也被張勇安排出了海底撈。

幸好施永宏夫婦是比較顧全大局的人,如果遇到錙銖必較的人,張勇恐怕難以成為千億富豪。

2

創業者該如何劃分股權?

既然股權平分問題多多,那麼該怎麼避免呢?

首先就是與合夥人分享你的夢想。

在小米成立之初,雷軍花了80%的時間都在找創業團隊。雷軍表示,因為你是在找聯合創始人,這個人是要與你共同奮鬥一輩子的人,所以我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與他們一一交流。交流必須要極度深入,牽扯到方方面面。但是如果你只是想找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話就相對容易多了,畢竟不需要涉及到很多股權分配方面的問題。

創業路上,這麼分股權相當於自殺!雷軍是這樣做的

僅僅與聯合創始人聊股權分配是沒有任何用的。因為假如你們做的是一件不太靠譜的事情,那麼即使給別人100%的股權也是徒勞的。

所以,在與聯合創始人聊股權分配之前一定要先分享你的夢想。你得把你想要做,正在做和未來要做的事情通通講給聯合創始人聽,只有你的夢想吸引到了跟你有同樣夢想的人,這樣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是角色定位。

公司在創立過程中,每個人都要有相應的定位。只有定位清晰了才更容易根據每個人在這個角色所起的貢獻劃分相應的股份。

在劃分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創業者詢問幾個問題:

第一,你是否認同我這個人?如果你不認同我這個人那就沒有合作的必要性了,這是合作的基礎;

第二,你是怎麼看待我正在做的事情?說白了就是衡量一下我這個做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如果做成需要多少年,做成之後可以得到多少好處。這是最現實最直接的,沒必要藏著掖著;

第三,你怎麼看待你的角色對於公司的貢獻?先要了解聯合創始人的想法。如果讓他們自己來分股份的話,肯定都覺得自己的貢獻最大,那樣豈不亂套?

在有了以上問題之後,創業者再與聯合創始人好好探討股份該怎麼分?要分幾份?這就好做很多了。

雷軍表示,以上的幾種情況,他都遇到了。2009年,在雷軍創立小米之前,雷軍的前同事金山詞霸總經理黎萬強給他打了一個電話,表示想辭職。雷軍問道:“辭職後準備做什麼?”黎萬強表示:“想去做商業攝影。”聽到這個答案後有點蒙圈,因為雷軍不知道什麼是商業攝影,後來才知道原來就是開個影樓。雷軍於是跟他說:“拉倒吧,過來跟我幹吧!”

創業路上,這麼分股權相當於自殺!雷軍是這樣做的

黎萬強

誰曾想,黎萬強二話沒說就過來了。壓根沒問過工資,也沒問過股權怎麼分。因為黎萬強是雷軍十幾年的下屬,他們彼此之間非常瞭解,他對雷軍的人非常信得過,於是才會有這種事情。

雷軍的另一個聯合創始人林斌則比較難以說服。因為林斌在來小米之前做到了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的位置,待遇自然是很不錯的。雷軍天天在想的是如何運用一個林斌不能拒絕的條件來說服他,最終雷軍給林斌的股份是小米集團僅次於雷軍的。小米的成功上市讓林斌也成為了百億富翁。

創業路上,這麼分股權相當於自殺!雷軍是這樣做的

林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