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27年的股海沉浮,我終於領悟了


27年的股海沉浮,我終於領悟了


27年的股海沉浮,我終於領悟了


9月中旬,“打新”兄私信詢問我,是否願意參加集思錄官方活動——《口述您的人生故事》。我當時以“還不具備相應條件”為由婉言謝絕了。其實內心裡,只是不願去回憶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但是,這些天看到論壇裡幾位朋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談了各自的經歷,令人收穫良多。我想投桃報李,即使沒有成功的經驗,卻有失敗的教訓貢獻給大家,以博一哂。

一、黑市的時光。

追本溯源,我的炒股經歷要上溯到1992年前後,當時我所在的地級市(樂山)是全國最大的股票黑市交易市場(主要是未上市的股權證),各大媒體和BBC都有過報道。

現在回憶起來,有三件事記憶猶新:

1、一條不長的牛耳橋街,兩面擠滿了人,人們手持紙質的股票或股權證,當街吆喝價格,或者用一個硬殼紙寫上價格,就像農貿市場一樣,好不熱鬧;買家則懷揣現金,討價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票,秩序井然。從街頭走到街尾,價格忽上忽下,就像現在電腦屏幕上的走勢圖,令人流連忘返……

2、當時本地的樂山電力還沒上市,但黑市上有其股權證交易。記得一天傍晚,我買了一些股權證,連夜坐夜班車,去了成都最大的股票黑市(紅廟子),第二天轉手賣了,賺了7000元。當時是一筆鉅款,人民幣還沒有100的面額,只有50的。厚厚實實的一大摞鈔票,沒地方藏沒地方放的;出於安全考慮,分成了兩部分,塞在了自己穿的皮鞋裡,雙腳踩著7000塊錢的鈔票,覺得身材突然高大起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覺得上面的空氣真好啊!雙腳踉踉蹌蹌,好像踩在雲端一樣,彷彿找到了開啟財富大門的金鑰匙,一副捨我其誰的樣子……

3、小平南巡講話後,我辭職到了成都去闖世界。偶爾晚上和朋友去逛黑市(先在紅廟子後遷到城北體育場)。有一次朋友買了10張股權證,回到宿舍,燈光下發現有詐,面值100的金額,居然被人為改成了1000,後面多加了個0!——這還了得,我們倆慌慌忙忙騎上自行車,回到黑市;不動聲色地又把它賣了出去了。然後,撒丫子就往回跑,這要被逮住,非打成熊貓不可。

可惜好景不長,國家後來取締了黑市交易,所有股權證進行了託管,價格暴跌,虧得一塌糊塗。

二、炒股的苦樂。

創業生涯幾經沉浮,1995年後相對穩定了,找了個正事兒做,本職工作的現金流雖然不多,也還馬馬虎虎。大概是1997年末開始炒大盤,用的是兩三個親友的賬戶。唉,一入股市深似海,一將功成萬骨枯……

和大家一樣,炒股中能經歷的都經歷了,能學習的都學習了;要麼聽消息,要麼看K線,要麼找感覺,要麼看報表;一會兒價值投資,一會兒價格投機,一會兒動如脫兔,一會兒不動如山……不亦樂乎。

股市對我來說是個混沌而神奇的世界,有虧有賺,小賺大虧,自以為知道自己是怎麼賺的,卻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虧的。總之,第一個十年,雖然投入的本錢不多,截止到2007年初,本金虧了50%。

2007年,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讓我加大了投入。結果6124成為珠穆朗瑪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一路下跌,血流成河,慘不忍睹,生不如死,一直跌到1664。股民猶如汪洋上風雨中飄搖的小破船,潮起潮落,悲欣交集……

很長一段日子裡,一買就跌,一賣就漲,成為不折不扣的反向指標。為此時常追悔莫及,頻頻自摑耳光。——苦惱之餘,靈機一動:如果我反向操作,想買的時候賣,想賣的時候買,不就能賺錢了嗎?於是,每當我想買的時候,就告訴自己,我不買反而要賣;一旦決定要賣的時候,卻發現如果賣是自己本心的話,就應該買。——究竟是買?還是賣?內心究竟是想賣?還是想買?我不斷地拷問,居然分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恍惚間左右互搏,自我較勁,差點兒就魔障了。

股市對極少數人來說是提款機,對我來說真是個絞肉機;各種滋味,一言難盡,大多本能地選擇遺忘了。

三、投降後讀書。

股市專門整聰明人,誰得瑟就收拾誰,專門褪人神光,專治各種不服。對我而言,炒股虧錢固然不爽,但最不能接受的是股市頻頻給我否定性的評價;這大大摧殘我的自尊心,激發我的鬥志,讓人慾罷不能,欲哭無淚。我暗暗發誓:一定要回本,回本後遠離股市,就如遠離毒品……

2011年,應該是又一輪熊市的至暗時刻。當年我買了信立泰,具體記不太清楚了,剛開始買入價是七十幾元,後來一路下跌,一路補倉,成了我的第一重倉股。好像跌到20幾塊錢後開始反彈,我已心力憔悴,反彈到30元左右全部清倉。結果這貨10送10後,一路又拉回到了七十幾元!

——我終於說服自己投降了。為防止手癢,把剩下的錢大部分陸續退出股市,定存一年。其間,我看到了一句話:閱讀致富。於是開始瞭如飢似渴的廣泛閱讀,各種博客,各種論壇,各種投資書籍;開始膜拜各類大師: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索羅斯、歐奈爾、彼得林奇、約翰聶夫、鄧普頓、馬克斯、施洛斯……不一而足。

我本意是想讀1萬小時的量,結果讀了一年多,突然發現什麼書都讀不下去了。——應了辛棄疾那首詞:“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聖賢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四、決不要虧損。

為什麼書讀不下去了呢?不是我不好學不想學,而是我發現,所有的大師都在變著花樣,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說著同一件事情:不虧本。我終於明白:股市上只要做到了不虧本,剩下的就是慢慢賺錢了……

價值投資行不通,我沒有洞察價值的慧眼,如果自以為認識了價值,孤注一擲,死的更難看。價格投機就更不行了,作為小散,你知道的信息,都是別人想讓你知道的,最終逃不脫被收割的宿命。

只能迴歸常識,靠常識操作。虧不虧我決定,賺多少天決定;小富由人,大富由天。我把讀書的感受,沉澱為十二個字作為信條,打在了手機的屏保上。其實前六個字就夠用了:安、待、久、漸、息、散。前三個字是世界觀,後三個字是方法論。

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我給自己的組合名為“息壤”(意為與日俱增),自己的炒股網名為“易爾奇”(牢記股市127鐵律)。於是,從2012年開始,我不再繼續虧損;直到2014年9月30日,淨值終於回到1.00元。

按照決不虧損的理念操作,我自然而然開始了債券投資,因為蒐集債券數據,自然而然找到了雪球鼎財和集思錄等網站。

2015年的政策牛資金牛瘋牛,我參與其中,收穫一般。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膽子變小了,邁不開步,跟不上趟,不敢加大股票投入。當然也因此避開了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各級股災,損失有限。

末了,感恩網絡中各位朋友的真誠交流,更感恩國家前些年債券的剛兌政策,我主要靠炒垃圾債扭虧為盈的,只是政策好運氣好,毫無技術含量。——盈虧同源,這兩年打破剛兌,債券頻頻違約,我自然也受了些傷,回吐了一些利潤。還行,自我安慰,以理財的心態來看待投資吧,截止2019年9月27日,組合淨值1.68元。

順便,彙報一下自己歷年來的盈虧統計。從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也可以推測出,我曾經經歷了什麼。歷年盈虧統計如下——

1997-2007年:0.50元;

2008年:0.44元;

2009年:0.83元;

2010年:0.67元;

2011年:0.56元;

2012年:0.54元;

2013年:0.83元;

2014年9月30日:1.00元;

2014年:1.12元;

2015年:1.42元;

2016年:1.47元;

2017年:1.56元;

2018年:1.53元;

2019年9月27日:1.68元;

這裡,附上我曾經在論壇留下的隻言片語。這些都是我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但往往做不到。以後的路還長,附於此,共勉。

★我翻開歷史一查……

每一頁上都寫著‘低買高賣’……

仔細看了半夜……

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1、我是個人投資者;

2、我是業餘投資者;

3、我投資的原始積累來自本職工作;

4、我處在證券投資食物鏈的最末端;

5、我的付出與得到並不總是正相關;

——明白了這些,要想活著,還想活得更好,我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投資的基本理念:

標的指數化,方法簡單化;時間週期化,持倉永久化。

保本第一,常識為主;盈虧同源,利潤本化。

★1. 感謝巴菲特:保本不虧損的原則;

2. 感謝芒格:不追逐平庸機會的原則;

3. 感謝格雷厄姆:股債平衡的原理;

4. 感謝索羅斯:榮枯週期和反身性的原理;

★經驗告訴我:持不可知論最好。

多看看是什麼,多想想怎麼做,

少問不問為什麼,原因往往事後方知;

完全沒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猜對猜錯,都容易當真,流於偏執。

不如跟著感覺走,服從大概率和高賠率,

耐心等待,慢買快賣,低買高賣。

——心態好,才是真的好。

★不冒險、不僥倖、不幻想、不預測、不虧本;不追求結構性機會。

永遠站在時間一邊,以時間換空間,與時俱進,維持複利;偶爾分享系統性機會,足矣。

有人說“一切都會過去”,我更願意反過來理解:“一切都會到來。”阿門。

★只對策,不預測。永遠要謹慎謹慎,謹慎只會少賺錢,不會虧永久大錢。

★資本市場本身就是用錢買經驗的地方,

不虧沒長進,早虧少虧,就是福氣;

只是不要一買賣賭身家,血本無歸。

一將功成萬骨枯,股市是濃縮的殺場!

★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

投資的精髓在於:

資金和倉位的管理,

情緒和概率的平衡,

知識和經驗的萃取,

常識和保守的堅持,

哲學和神學的信仰。

★倉位與你的睡眠質量相關,你能安枕,倉位正好。

★持幣等待,減少操作。保本在我,盈利在天;

沒有暴跌不進場,不到絕望不動心;

只應對、不預測;熊市賺籌,牛市兌現。

★《山坡羊•債與股》:

保本第一,

常識為主,

複利平衡分散處。

大概率,

莫豪賭,

倉位情緒兩相顧,

止盈止損且債且股。

漲,有錢數;

跌,有錢補。

★股市絞肉機的本質,必須看清;

七虧二平一賺的概率,雷打不動。

一切成功,撇開外在的或偶然的因素外,

就個人而言,都是內在因素去外化和物化過程……

生活中的失敗者,憑什麼會在股市中持續成功?

一般的順序是先把該乾的工作幹好,

才有廣義的經驗去借鑑和錢生錢的基礎

芒格說過一句話,大意是人要過四十才談投資;

投資是一個體系,的確需要天賦和慢慢的積累

★“盈虧同源”,這簡直是投資人的一道魔咒。

儘管我時常告誡自己“要利潤本金化”,

卻忍不住飛蛾撲火,火中取栗……

好在“高度分散”是我最後的一支降落傘,

希望它能讓我在“打破剛兌”的空難中徐徐落地,安全迴歸。

★安、待、久、漸、息、散。前三個字是世界觀,後三個字是方法論。

打新交朋友

感謝易爾奇兄的分享

芒格說過,誰說投資容易誰就是傻瓜。投資不容易,在千百萬個投資者中間,如我和易爾奇兄這樣天資平平的普通投資者還是大多數,能夠十幾年時間100倍的是極少數。

就是通過集思錄這個家園,大家互相學習,能夠讓普普通通的投資者,也可以穩步盈利,不用強求自己追求高收益,根據自己的基礎,穩步前進就好。

zyes0412104641

帖子很不錯,文采出眾,雖不曾經歷所述之事,讀來猶如身在其中,是所看過的少有的好貼。樓主前輩確實是經歷交易腥風血雨的人,一個在市場存活數年的人,結論感受都是心血的沉澱。借用我以前的一句評論來表達對帖子及前輩的敬意,這句評論是感謝讓我頓悟的第一個帖子的:此貼有黃金,只待有心人。

觀山月

寫的真好,感謝樓主27年的時光記憶。

量化投資先鋒

投資的精髓在於:

資金和倉位的管理,

情緒和概率的平衡,

知識和經驗的萃取,

常識和保守的堅持,

哲學和神學的信仰。

leichaoqun12

安:安全第一,安全邊際;

待:耐心等待;

久:長期投資,不急不緩;

漸:慢就是快,循序漸進;

息:高股息高利息;

散:足夠分散,抵抗意外;

老師,請問以上理解有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